我国中学物理课程的演变

2022-05-28 22:09:37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我国中学物理课程的演变》,欢迎阅读!
物理课,演变,我国,中学,程的


第三节 我国中学物理课程的演变



我国将物理课程作为一门法定的中学课程始于1902年,经过100多年的发展,我国的物理教学已经形成了具有自己特色、相对完备的中学物理课程体系。纵观我国中学物理课程的演变,可以分为旧中国和新中国中学物理课程演变两个阶段。

一、旧中国中学物理课程的演变

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壬寅学制的学堂章程规定,中学堂为四年制,第一、二学年开设物理课程,每周2学时。翌年颁布并实施癸卯学制规定,中学堂为五年制,物理课程在第四学年开设,每周4课时,这就是我国中学开设物理课程的开端。

中学物理课程开设之初,课程的要求比较笼统且极不完善,常常把物理化学两门课程的要求合在一起论述,例如,《奏定中学堂章程》论述中学堂各学科分科教法时,就将物理化学两门课程一起论述指出:“讲理化之义,在使知物质自然之形象并其运用变化之法则,及与人生之关系,以备他日讲求农、工、商实业及理财之源”。1912年《中学校令施行规则》指出:“物理化学要旨在习得自然现象之知识,领悟其中法则及对于人生之关系。物理化学宜授以重要现象及规律,并器械之构造作用,元素与化合物之性质;兼课实验”。

为了规范和完善中学物理课程物理课程在中学开设之日起,根据课程施实践就对物理课程不断进行调整。1913年,《中学校课程标准》规定,物理课程在第三学年开设,每周4课时,讲授内容为:力学、物性、热学、音学、光学、磁学和电学等。1923年颁布的《初级中学自然课程纲要》(其中含物理学《高级中学公共必修的科学概论课程纲要》(含物理学)和《高级中学第二组必修的物理学课程纲要》物理课程的要求就更加具体明确,其中就包括了物理课程之目的,物理课程的内容和方法,毕业时最低限度的标准,尤其是《高级中学第二组必修的物理学课程纲要》对授课时间及学分作了明确规定,列出了详细的授课内容纲目以及对材料之整理、教授之注意、实验之要件等作了明确说明。

1929年颁布了《初级中学自然暂行课程标准》(混合的)、《初级中学理化暂行课程标准》(分科的)和《高级中学普通科物理暂行课程标准》,这次颁布的标准较1923年的标准又进了一步,对物理课程的要求更加完善和具体,标准分为六个部分论述,即第一目标,第二作业要领,第三时间和学分支配,第四教材大纲,第五教法要点,第六毕业最低限度。其中《高级中学普通科物理暂行课程标准》,列出物理讲授内容41项,物理实验内容39项,教法要点5条,毕业最低限度5条。

1932年,国民政府正式颁布《初级中学物理课程标准》和《高级中学物理课程标准》,这个标准取消了学分,标准包括四部分,第一目标(初中3条,高3条);第二时间分配(初中2条,高中3条);第三教材大纲(初中内容36项,高中内容80项);第四实施方法概要,实施方法概要包括教学要点(初




5条,高中9条),实验教材(初中31项,高中41项),实验室中应注意各点(初中5条,高中6条)。这个标准的重大变化是增加了实验室中应注意各点的内容。

1936年,国民政府对物理课程标准进行了修订,并颁布了《初级中学物理课程标准》和《高级中学物理课程标准》,这个标准对原标准的授课内容作了调整,标准的框架及格式基本没有变化。

1940年,国民政府修订的中学课程,允许自然科学物理并存,由学校自行决定,高中分文理科。1941年,颁布了《修正初级中学物理课程标准》和《修正高级中学物理课程标准》同时将高中理学生实验分为甲组和乙组,规定甲组学生实验每周一次,每次两小时;乙组学生实验每两周实验一次,每次两小时。

19419月,教育部根据第三次全国教育会议“设六年制中学,不分初高中”的精神,颁布了《六年制中学物理课程标准草案》,同时指定在部分国立中学及川渝等11个省市的部分私立学校试验。该标准中的教材大纲规定,物理程讲授内容87项,实验教材36项,同时规定每人至少作30个实验。

1948年,国民政府颁布了《修订初级中学理化课程标准》和《修订高级中物理课程标准》,该标准要求初中理化合科,高中阶段物理化学分科开设。

二、新中国物理课程的演变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十分重视教育工作在基础教育发展的同时,为了适应国家对教育的要求,物理课程不断变革,物理教学质量不断提高。从整体上看,如果就大纲与教材的对应关系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今,物理课程演变大致经历了二个不同阶段。

1.第一阶段(19491986

新中国成立后,194911月中央人民教育部成立,教育部中等教育司在多方调研的基础上决定,六三三制初高中两级的中学制度暂不变更,教材内容应适度精简。精简物理课程坚持课程内容尽可能与中国生产建设实际相结合,删除重叠或陈腐部分;初高中之间不必要的重复亦应酌减,充实新的科学成就的原则,由方嗣 和论世清拟稿,经五次座谈会讨论修正,最后由严济慈校订形成了《物理精简纲要》(草案),该纲要19507月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等教育司颁布,该纲要规定初中物理在第三学年开设,每周4学时,高中物理在第二学年和第三学年开设,每周3学时,同时要求高中实验每周各1次。为了规范中学教学内容,19509月成立了人民教育出版社,教育部决定中小学教材由人教育出版社组织统一供应。

195010月,教育部开始组织拟订中学物理课程标准草案,经过多次讨论修订,1952年公布《中学物理课程标准草案》,并在全国征求意见。该草案规定,初中阶段物理课在第二学年和第三学年开设,每周授课2小时,实际授144小时;高中阶段,第一学年和第二学年物理课程每周授课2小时,第三学物理课程每周授课3小时,第二学年和第三学年每周实验1小时。




195212月,中央人民政府教育部颁布《中学物理教学大纲(草案)》,由于中学教学计划的修订,这个大纲没有在中学实施。195310月,这个大纲再版时对它进行了适当的调整并在教学实践中执行。1952年公布的物理教学纲,是新中国成立后公布的第一个物理教学大纲,对于规范新中国中学物理课程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该大纲规定:初中年级物理上课90小时(包括复习在内)课外作业38小时;初中年级物理上课70小时(包括复习在内)课外作业31小时;高中年级物理上课108小时(包括复习在内),课外作业54小时;高中年级物理上课72小时(包括复习在内),课外作业37小时;高中年级物理上课140小时(包括复习在内),课外作业68小时。

19566月,教育部颁布《中学物理教学大纲(修订草案)》,该大纲是1952年《物理教学大纲(草案)》的基础上,以原苏联贯彻综合技术教育物理教学大纲为蓝本,结合我国实际而制定的。《中学物理教学大纲(修订草案)》对《大纲(草案)》的内容和课时作了适当的调整,同时把上课小时改为课时。其中初二年级物理上课时数调整为85课时,初三年级调整为68课时,中一年级调整为102课时,高中年级调整为102课时,高中年级调整为153课时。

19635月,教育部在总结教育改革和教育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印发了《全日制中学物理教学大纲(草案)该大纲草案包括教学目的和要求、教学内容、教学内容的安排、演示和学生实验及教学中应该注意的几点等5个部分。它规定初中年级物理上课105课时,初中年级99课时,高中年级140课时,高中二年级175课时,高中年级165课时。从课时看该大纲取消了规定的课外作业的课时,增加了平时复习和机动的课时。

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期间,物理课程处于无序混乱状态。文革结束后,包括教育界在内的各行各业都在拨乱反正,教育界也在恢复正常的教育秩序。1977年,教育部确定中小学十年学制。19781月,教育部印行《全日制十年制学校中学物理教学大纲(试行草案)》,该大纲由物理教学目的、物理教学的几个基本原则、教学内容的安排、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及各年级教学内容5部分组成,物理上课时间的安排是:初中年级和三年级分别为96课时,高中一年150课时,高中年级120课时或150课时(开设农业机械课的学校,高二物理120课时,未开设农业机械课的学校,高二年级物理150课时)。与前面的大纲相同,大纲中对各个课题的上课时数都作了明确标注,但区别在于它同时指出,标准的课时数只是一个大致的安排。

1983年,教育部决定在高中数学物理化学三科实施两种教学要求,同时颁布了《高中物理教学纲要(草案)》,该纲要将适用于二年制高中和三年制高中三年制高中教学中可多做一些选做实验,多学一些选学的课题,还可以较为详细地讨论物理学学习研究方法,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与纲要相对应,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了适应基本要求的新编物理课本(乙种本)和适应较高要求




物理课本(甲种本)这是建国后我国对中学物理课程提出两个不同要求的初步尝试。

1985年,教育部印发了《调整初中物理教学的意见》。1986年,国家教委鉴于学制、课时、教学要求已经发生了较大变化,决定修订教学大纲,同年颁发了《全日制中学物理教学大纲》,这个大纲是建国后第一个不冠有“草案”“修订草案”等的物理教学大纲,与以往的大纲相比,它的最大变化是完全取消了各个课题的教学时数,这就给教师的教学留下了发挥自主权的更大空间。

从以上讨论可以看出,建国后至1986年,物理课程经历了多次改革,且在改革中不断发展和完善。但是,从本质上看,物理课程始终末能跳出“一纲一本”的模式,其主要特征表现为统一要求,即一个教学大纲和一套教材,统一教学容,统一教学时数和进度。不过,在实践中国家对物理课程模式也在不断探索,不断进行改革,也进行了逐渐取消课时限制,一个教学大纲两种教学要求的初步尝试。

2.第二阶段(1986—) 198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颁布并实施义务教育法,义务教育法第三条规定,义务教育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随着义务教育法的实施,通中学的任务定位在为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并为培养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各级各类人才奠定基础。为了适应普通中学任务的变化,物理课程也在不断改革,探索实施素质教育物理课程新模式。

1986年的中学物理教学大纲取消各个课题的课时后,1988年,原国家教委做出“一个大纲,多本教材”的决定,公布了九年制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物理教学大纲(初审稿)》,初审稿首次对初中物理课程结束时应达到的目标分为知道、理解和掌握三个层次,对技能的要求用“会”表示,同时对“知道、理解、掌握、会”作了具体说明和界定。在“一纲多本的政策支持下,义务教育阶段除了人民教育出版社的教材,还出现了适应华东地区的物理教材,适应沿海地区的物理教材等多个版本。

1990年,为了克服中学生文理偏科现象,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原国家教委决定将普通高中课程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两部分,颁布并实施了《全日制中物理教学大纲(修订本)》,修订本将高中物理课程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高年级高二年级为必修课,高三年级为选修课,必修课为高中会考内容,会考成绩是高中毕业的依据。

1992年,原国家教委颁布了《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物理教学大纲(试用)》,该大纲是在1988年《九年制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物理教学纲(初审稿)》基础上,征求各方意见经修改形成的,它首次为乡土教材教学平时复习的机动安排了40课时,这是物理课程适应地方特色的初步尝试,是突破建国后物理课程中央集中管理的初步尝试。




1996年,原国家教委制订了《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物理教学大纲(供试验用)》,1997年秋季在两省一市(山西省,江西省,天津市)进行试验,在试验的基础上进行修订后,2000教育部印发了《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物理教学大纲(试验修订版)》,同年秋季在10个省市试验,次年扩大到25年省市继续试验。20024月,在试验的基础上修订后,教育部颁布了《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物理教学大纲》该大纲同时在全国施行。这个大纲是建国后至今我国颁布的最后一个物理教学大纲,之后物理课程就实现了由教学大纲向课程标准的转变。与以往的大纲相比,2000年和2002年的大纲,强调了“树立创新意识”,提出两类物理课的教学内容和要求。其中Ⅰ类物理课是必修物理课,是全体学生必须学习的基本要求的物理课,Ⅱ类物理课是较高要求的适合基础较好学生学习的必修加选修物理课。在教学要求方面两类物理课较低要求的层次(A层次)和较高要求的层次(B层次)。

为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1999年召开的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和国务院批转的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都提出了改革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任务,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开始启动。经过两年的研究200168日,教育部印发了包括物理课程在内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同年颁布了义务教育18课程标准的实验稿,在当年秋季学期,义务教育的新课程在全国38个国家级实验区实验,此时,还正式启动了普通高中阶段课程革方案和新课程标准的研制工作2003年初,教育部颁布了《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2004年秋季学期,普高中课程开始在广东省、山东省、海南省和宁夏回族自治区进行实验。自此,我国的物理课程经过不断改革和探索,实现了物理教学大纲向物理课程标准的转变,创新并构建了中国特色的物理课程新模式。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33b47b2cbdd5b9f3f90f76c66137ee06eff94e8b.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