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传承传统文化》,欢迎阅读!
传承传统文化
中华传统文化,流传年代久远,分布广阔。她是道德的外延,是民族历史上道德传承,是各种文化思想、精神观念形态的总体,是中华民族的思想精神。
那么,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教育而言,在追求效率和实用主义的今天,仪式感还有必要吗?有人认为,仪式感的出发点是刷存在感,“形式主义”“没有实际意义”。但笔者认为,仪式感只是其外在形式,而更在于其形式与其内涵的表达有着同样重要的价值意义,都起到积极宣传作用和震撼效果。仪式感,使受教育者自身的认知、情感与行为达到高度一致时所产生的一种复杂、深刻的心理状态。
一、传统民俗文化思想熏陶,需要仪式感
作为一个承载文化传统的综合体系,传统节日蕴含着年深日久的历史文化积淀、情感生成和价值观念。传统节日既包含着饮食、仪式、娱乐等多种活动。如大家所熟知的端午节----源于纪念屈原,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他报国无门反遭迫害,国家被侵略,绝望的屈原于农历五月五日投汨罗江身亡。在得知消息后,人们扔饭团于江中给屈原,又担心为蛟龙所食,所以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棕子。这就是端午节的来历,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从该节的纪念意义上来说,她蕴含了古人对伟人的伟大、高尚情操的推崇和价值观的渗透,树立典型、以示后人。足见古人的良苦用心!
在这种逻辑下,笔者认为,不管出于何种考虑,仪式感还是有必要的。传统文化是我们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在现代新潮思维冲击下,一切活动简化,有时简化得一干二净、失去了原本固有的人文气息。如春节,是中国特大节日,具有民族特色和标志性的节日里,人们窜门拜年、讨利是,热闹、喜庆洋溢在每个人的脸上等。如今,该一系列活动都化作一条条生冷的粘贴转发信息——一分钟就把几十上百号的亲朋好友团拜完毕,接着不是电视春晚节目,就是玩手机……传统礼节日渐式微;节日本身所赋予的丰富文化内涵被简化成仅仅停留于消费层面,仅仅从事娱乐、购物等活动,仪式的淡化往往会带来节日的精神变异,这样的“年味”无怪乎会起变化……所以说,仪式感是节日文化形式最好的体现,在特定的仪式性的时间中感受家庭与社会、伦理与情感、历史观照与价值关怀,一个共同的社会就在这种“共情”的时刻得以生产和再生产,赓续不绝。
仪式感,是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文化根源和历史延续性的认识的契机。 二、传统美德教育,需要仪式感
中华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道德理念和规范,而传统美德正是蕴含于传统文化之中,是中国历史流传下来的,具有影响、可以继承、有益于后代的优秀道德遗产。如孝老爱亲、见义勇为、自强不息……都是中华传统美德,其内容可谓博大精深,涉及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那么作为小学生接受中华传统美德教育,需要仪式感吗?
脱口秀节目《老梁说天下》中梁宏达先生提到小时候给爷爷叩头的事情,这种礼节在现在的“新社会新思想”给免了。他提到学校关于孝道教育活动时,认为学校教育存在作秀行为。比如让学生都带洗脚盆到学校,请家长到学校接受洗脚行礼;到后来改为回家做,然后上传照片得了……都是形式主义。笔者认为,其中可能含有作秀成分,但学校教育辐射到家庭教育,即使是作秀也好,通过仪式感引起人们对不得不执行的任务产生敬畏和重视。在学校的任务的驱动下,进行仪式性教育!而且,在日常生活中,仪式感还是有意义的,很有必要。尽管是任务驱动去完成,但在一次二次等反复的强化下,有助于孩子良好素养的养成。 我国自古就十分注重仪式感,而且仪式感十足,比起现在是有过而无不及。
现在人们的生活节奏快,什么事都追求效率。连孝敬老人的压岁钱也变成了手机微信红包支付,省事、实用,但冷冰冰的。仪式感的缺失,造成严重亲情味的丢失。虽然包红包当面递给与利用电子技术转账表面上实际作用一样,都是给钱,但仪式感带来的情感互动意义就是不一样。老人图的不一定是钱,而在于亲人互动带来的情感满足——这就是仪式感的意义所在:只有用庄重和认真的态度去对待看似无趣的生活,才能发现生活中真正的乐趣,才能真切感受得到的幸福感。不重视仪式感将带来亲情疏远的后果。 仪式感,是学生受到传统美德熏陶的契机。 三、革命传统教育,需要仪式感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而爱国主义精神是民族精神的灵魂和核心,是优秀传统文化的构成部分。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铿锵爱国名言至今仍令人振聋发聩。生于和平时代,我们不能忘记今天的日子是怎么来的,缅怀革命先烈,继承和发扬优良传统精神,“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加大对国家重要礼仪的普及教育与宣传力度,在国家重大节庆活动中体现仪式感、庄重感、荣誉感。”有人说,在当今经济社会下,许多观念要变化了,这些形式化的活动已落后于时代了。但时代变了,民族精神的核心永远不变,时代需要民族自信和民族自豪感。战争刚刚离去不远!居安思危,珍惜现在难得的盛世中华! 那么革命传统教育需要仪式感吗?少先队入队仪式时:授巾、唱队歌、授旗、宣誓、呼号等一系列的仪式过程,现场感气场强大,无不给每个新队员光荣感和自豪感!升旗仪式时立正、行注目礼、唱国歌、敬礼……场面肃穆庄严,无不使在场的人心潮澎湃、斗志昂扬!祭扫烈士墓时:默哀、献花圈等无不令人动容、缅先烈、继遗志!……这些看是形式,看似繁复,但更是爱国的一种神圣而庄严的仪式!仪式感最能激励人心!也许有人觉得累赘,都信息时代了,在教室里观看视频直播不也起到学习和教育的作用吗?不是更方便又安全吗?是的,可以这么认为,但这种两种不同方式所带来的心灵上的震撼和体验不可能一样。后者直接将现场感、即视感都省了----在家里的音响听歌与在演出现场听歌的效果能一样吗?革命传统教育能不变味吗?确实,信息技术给了我们不少的方便快捷,但给不了学生情感上的体验和共鸣。革命传统教育,仪式感不能缺席!
仪式感,是提升学生民族情感的契机。
因为仪式感,为学生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提供了契机;因为仪式感,文化习俗习惯得到了尊重和永久的流传;因为仪式感,学生对民族文化充满自信和认同!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339cedb7487302768e9951e79b89680202d86b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