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作教学“陌生化”,评改方式多样化

2022-08-01 01:49:13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习作教学“陌生化”,评改方式多样化》,欢迎阅读!
陌生化,评改,习作,多样化,方式
习作教学“陌生化”,评改方式多样化

作者:王长涛

来源:《小学语文教学·人物》 2018年第11



语文课程标准》在习作实施建议中强调,“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由此可见,学生才是习作评改的主体。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主体的能动作用,而很多教师在习作教学中恰恰忽略了这一点。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我当过语文教师,改过学生作文不计其数,得到一个深切体会,徒劳无功。”叶老认为“修改文章的本质就是修改思想”,并提出“教师给学生修改不如让学生自己修改”的观点。

国外习作教学也十分重视学生参与作文批改。美国中小学作文教学理论提出,写作教学让学生由为自己写逐渐转化为为读者而写。要求学生要有读者意识,主动站在读者的角度修改自己的文章。美国著名教育家威廉·W·韦斯特也在《提高写作技能》中提出了习作修改的方法。德国的作文教学很关注学生的积累和兴趣,在指导学生写作时,教师提供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激励学生自行修改,使写作变得更容易,更有趣。

由此可见,学生才是习作评改的主体。教师在习作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主体的能动作用,努力实现习作评改的多样化。时下,很多语文教师的习作评改方式还是一成不变的,教师指导—学生写—教师评改,导致学生缺乏写作兴趣,更谈不上写作能力的提高。一方面,教师批改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付出了艰辛的劳动;另一方面,学生大多只关注等级或分数,对教师的评改视而不见。笔者认为,习作教学要巧妙运用“陌生化教学”,让学生时刻充满期待,这样写作兴趣才能越来越高。

所谓“陌生化教学”,即“灵活运用陌生化艺术,遵循教学规律、服务于高效优质教学一种创造性教学实践活动”。“习作教学陌生化”,就是运用陌生化艺术,利用各种现代教学手段,创新习作教学评改方式,实现习作评改的角色转化,让学生成为习作评改的主角,不断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写作能力。

一、评改要求具体化——让学生“改”起来

在习作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学生写作文的时候,大多只是把完成习作当作目标,而习作评改在他们眼里就是老师的事儿。所以,首先要做的是要转变学生的这种习作观,把评改要求具体化、规范化,这样就会让他们知道,习作评改就是自己分内的事,是习作的一部分。我一般对习作评改要求包括以下几步:

1.完成习作后,要自己做好批注,用红笔修改明显的错误,并标出自己文章中的好词好句。这样做的好处是,既可以让学生养成认真修改的习惯,又可以让学生有意识地使用积累的一些优美词句,学以致用。

2.完成批注后,还要在作文后面用红笔写自评,指出本次习作的优缺点。可以从书写、选材、遣词造句等方面自评,开始由教师指导如何写自评,然后由扶到放,让学生独立完成自评。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学生先过自己的“关”,认识到习作评改是自己分内的事,自己才是习作评改的主体。

二、评改方式多样化——让家长“动”起来

学生写完自评后,可主动邀请家长为自己写评语。这样可以实现家长与学生的互动,发挥家长的积极作用。很多家长反映,孩子到了高年级不再愿意把作文给自己看,所以想帮也帮不到。我们都知道,提高学生习作水平最直接的方式就是一对一的评改。可是,教师的时间、精


力有限,不可能对全部学生的每一篇作文都一对一评改。而时下,很多家长的能力是完全可以帮到孩子的,只是孩子不给他们机会,很多家长都爱莫能助。所以,在教师明确了这个要求之后,学生开始主动把作文给家长看,家长就有了“用武之地”。而且,大多数家长还非常用心。还有的家长乐此不疲,洋洋洒洒地写了一大段评语,“……以后每天把你写的作文给我看看,让我们共同努力,争取更上一层楼。”署名为“一位忽略对你教育的父亲”。

当然,教师要跟家长做好沟通工作,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培养孩子修改作文的习惯,提高他们的习作能力,不要让家长误解为老师为了偷懒,把评改作文的活儿给了家长,这样不但起不到预期效果,反而适得其反了。沟通好了,很多家长把这件事情当成一件很开心的事情去做,不但不会对老师有意见,反而更好地促进了家校联系,可谓一举多得。

另外,我们还可以通过家长会、家校联系平台为家长做一下评改作文的培训,并通过各种激励手段,让家长乐于跟孩子一起学习。如我开辟了微信公众平台《涛哥讲作文》,结合学生的例文,系统讲述小学作文的写作技巧和评改方法,获得了全国一万多名用户关注。

三、评改平台信息化——让评改“潮”起来

现代教育技术给我们的教育教学改革带来了新的契机,提供了更好的平台。如班级博客、QQ群、微信群、微课掌上通等,都是可以利用的软件平台。在习作评改中,我们要积极研究加以应用,为习作评改推波助澜。下面以用“微课掌上通”为例,了解一下习作评改的操作方式。

“微课掌上通”是一款教师与家长互动的手机应用软件,支持多种形式信息发送,包括语音、文字图片、表情等,实现家校互联、无缝对接。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这个平台,实现习作评改信息化。

首先,在“微课掌上通”的界面建立自己的圈子——作文评改圈,邀请家长扫描二维码进作文评改圈(如图1);然后把学生的作文复制发表到作文圈(如图2);接下来就可以邀请家长和学生评论了(如图3)。





评论有学生发的,也有家长发的;有的是鼓励的话语,有的是修改的建议。不管是怎样的评论,都会给小作者很大的鼓励,让他们更有信心。正如我在圈子简介中写的那样:“你的参与,不仅为孩子提供修改的建议,更是孩子前进的动力!”

四、评改指导班本化——让课堂“热”起来

学生修改好自己的文章后,可以在电脑上打出来投稿,发表在班级的《作文周报》上,然后印给所有的学生和家长,以此调动学生修改习作的积极性。同时,在课堂上再对发表的作文进行集体评改,因为设计了一系列活动,故称其为“习作活动课”。

“习作活动课”的第一个环节是“让我们一起大声呼喊他(她)的名字”,呼喊在周报上发表文章的同学的名字后,那些被喊到名字的同学眼睛亮起来了,腰板挺起来了。虽然呼唤的是他们的名字,但唤起的是他们的荣耀——写作的荣耀。让学生随时有所期待,这也是“习作教学陌生化”的关键。


同时,学生根据发表文章的字数,会获得相应的积分,积累够相应的积分就会获得相应的证书,如“写作小能手”“班级小作家”等。学生获得的不仅仅是一张证书,更多的是信心,是成功的快乐。

活动课上,要有学生习作的欣赏环节。欣赏整篇文章,费时太多,面太窄;欣赏一个句子,便快捷多了。或许句子的写法大家不可能一节课都学会。但是长期积淀,肯定会厚积薄发的。当某一天,学生写作时突然来了灵感,“这句话我应该这样写才会有节奏感”。足矣!

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习作中暴露出的问题提取共性的病症,做相关修改训练。如开头啰唆、叙述不具体等。每节课不要太多,一两个就行了,时间长了自然就有了积累。也不要指望一个病症一节课就能让学生完全改掉,还需要不断强化,不断巩固,这样学生习作中的语言就会干净起来。

“习作活动讲评课”围绕本期《作文周报》展开,是真正的“班本化教学”,这样有针对性的课堂指导训练才能更有效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

“习作教学陌生化”评改措施充分发挥了学生主体的能动作用,让学生逐渐意识到了自己才是习作评改的主体,实现了习作评改的角色转换,学生的习作能力也在评改实践中得到了不提升

(作者单位:广东东莞市南城阳光第二小学

责任编辑杨壮琴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3365c726af51f01dc281e53a580216fc710a5353.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