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初中语文 文化美文 繁华事尽散香尘——玄武湖的前世今生》,欢迎阅读!
繁华事尽散香尘——玄武湖的前世今生
玄武湖是我们南京最著名的景点之一,玄武湖的兴亡废替也与南京的命运息息相关。
玄武湖原本名叫桑泊,宋武帝刘裕时改名为玄武湖,之所以有此名,是传说有人看到湖中黑龙出现。(玄武湖中的黑龙,有人认为可能是玄武湖中曾经的特产——一种黑色鲫鱼,据说肉质鲜美,但游动的速度极快,每天仅在傍晚穿湖而过,因此极难钓到。不过,随着玄武湖的污染,此种鱼早已绝迹了。)不过也有专家认为,刘裕之所以给湖取名玄武,是为了完成都城的“四神”格局。古代人以北极星为核心,将夜空分为四个部分,按照其形状分别以四种神兽命名:东方青龙,西方白虎,北方玄武,南方朱雀。古人强调天人合一,皇帝既然是天子,所居之地也应当有这样的四神格局。南京钟山龙蟠、石城虎踞、南方秦淮河上又有朱雀航,因此皇帝将背面的桑泊命名为玄武湖也就不难理解了。据说,刘裕还在湖中建三座小岛,对应传说中的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山,就是今天梁洲、翠洲和环洲的前身(此说不准确,后将详述)。
玄武指的是一种龟蛇合体的神兽,本是水神,而南朝水师是其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玄武湖在南朝自然也就成了水的一个重要的演习场所。当时玄武湖直通长江,南朝北伐时的水师常常在湖中集结,然后驶入长江,经邗沟向北进发。因此,玄武湖边的一些小山,如九华山,当时也是重要的事基地。但在大多数时间内,玄武湖是南朝帝王们的游乐之处。其时,玄武湖侧有青山环抱,满眼青翠。湖北直抵幕府山下,那里有皇帝的猎场。经过此湖,既可以泛舟湖上,又能在湖侧纵马射猎,的确使人兴趣盎然。而湖中的绿洲掩映于碧波青山之间,湖南的长堤上遍植垂柳,传说当年梁武帝的昭明太子就在长堤所通的湖中小岛上设别馆,召集当时著名的文士,编纂了《昭明文选》。想来当年的玄武湖上,必定是绵绣满眼,书声朗朗,烟雨濛濛,香荷柄柄,单舸采菱,叠舟采莲,渔歌唱晚,柳浪闻莺,江南水乡的旖旎风光,南朝士人的文采风流,均集于此湖之中。也难怪南朝的帝王们会对此流连忘返,左思《三都赋》中有句:“造姑苏之高台,临四远而特建,带朝夕之浚池,佩长洲之茂苑。”从中也可一窥玄武湖当年的繁盛。
隋灭陈后,将这里的六朝城市宫苑全部拆毁,唯留下一座石头城作为扬州的州治,后来又将其移至广陵。从此,广陵就被称为了扬州。唐代同样也不断降低此地的地位,甚至将此地的两县划归不远的润州(镇江)管辖。但六朝的繁华不是一纸行政命令就可以抹杀的,晚唐时大诗人杜牧到此,依然还看见秦淮河边,红灯绿酒,《后庭花》的歌声还不时传至耳边。唐代几位著名的诗人,李白、杜甫、刘禹锡、李商隐等都到过南京,留下过许多名篇。此时的玄武湖,繁华不再,唯有一潭碧波,留后人凭吊,自然也常常出现在诗人们的笔下。只是,此时的玄武湖更像一面明镜,映照出三百年的兴衰荣辱。
到了五代十国时期,割据江东一带的杨吴与南唐曾在10世纪初三次修筑南京城,名曰江宁府,其规模大于六朝时的建康城,将城南秦淮河一带的居民聚焦区也囊括而来。此城周边有二十余里,在当时亦是大城,一直沿用至明朝。而在唐代一度荒废的玄武湖也再次繁盛起来。宋初郑文宝所撰的《南唐近事》记载与玄武湖有关这样一件事,当时此湖“名园胜境,掩映如画,六朝旧迹,多出其间。每岁菱藕罟网之利,不下数十千”,“一日诸阁老待漏朝堂,语及林泉之事,坐间。冯谧因举元宗(唐玄宗)赐贺监(贺知章)三百里镜湖,信为盛事,又曰:‘予非敢望此,但赐后湖,亦畅予平生也。’”从这段记载我们可以看出玄武湖当年的繁华,但也能发现此湖似乎并没有得到帝王的青睐,否则冯谧又怎会有获此湖的愿望呢?当时徐铉说,“主上尊贤待士,常若不及,岂惜一后湖?所之者知章尔。”暗讽冯谧无知章之才,还有此妄想。南唐的大臣也大都如此,不过是一群书生,舞文弄墨尚可,但于国事无补,只能眼看着国家走向灭亡而束手无策。就在北宋年间,玄武湖遭遇到了一次巨大的浩劫,当时的江宁府尹,名相王安石认为玄武湖空蓄波涛无用,建议泄湖为田,从此玄武湖在南京历史上消失了二百年。王安石的建议也有一个背景,就是玄武湖当时正处于枯水期。玄武湖水本来不深,在六朝时有些地方就是沼泽,故当时帝王造埭以蓄水。此时荒废已久,想来干涸之处更多。不过玄武湖一消失,南京城遇雨既淹的恶梦便挥之不去了。江宁城也将与玄武湖一样,遭遇更大的浩劫。数十年后,靖康之难起,金兵南下,占据江宁。后岳飞在牛首山大破金,韩世忠也曾困住金人数十天,金兵被迫北返,临走时放起大火。待宋兵进入城中时,满眼断壁残垣,居民也不足原先的十分之一了。南宋时,此地因为是织锦的集散地,也曾恢复了几分繁华,但已不能与前朝相比。至元朝,玄武湖再度恢复,江宁也成了元朝的集庆路,但湖面只及六朝时的三分之一,就如兵火后的江宁城,再也难以恢复当年的繁华。
明太祖朱元璋,起兵后三次攻打南京,最终以此地作为自己一统天下的基地。朱元璋修建的南京城以南唐的江宁府为基础,东面加了一个宫城,北面加了一个方城,直抵长江,当时世界上最大的砖城就此诞生,南京今日的规模也就此出现了。朱元璋使玄武湖进一步缩小,筑太平堤使湖面不再抵达钟山,将湖的一角包入城中,就是今天的西家大塘。玄武湖中的绿洲也被辟为黄册府,保存全国的档案。传说有一位毛姓老人以鼠患多来劝谏他,他反以“毛”“猫”谐音,将不肯迁走的老人淹死,还封他为湖神,希望他能帮自己避免鼠患。这仅是传说,但史上的确记载有一位老人建议黄册府库东西向开窗,使日光早晚曝晒,防止受潮。现在发掘的黄册库遗址的确如此,是东西向开窗的。湖边曾经发掘过一枚铜钩,传说是毛老人的衣钩,于是在那里建成了湖神庙。有明三百年来,玄武湖就成一方禁地,百姓对它只能是可望而不可即了。不过湖中尚有湖民,也有园林,《儒林外史》中就有名士隐居于湖中的记载。在明朝时,因为府库扩建至梁洲,为防火患,就在挖了一条环形水渠将之与外界分隔,这就是今天的环洲。随着明朝灭亡,黄册府库也茫然无存了。
清代玄武湖再度繁盛,因为湖中的水产。当时玄武湖的荷叶供应全城使用,政府甚至颁布了荷叶专卖令,命令全市使用的荷叶只能使用玄武湖中所产。樱洲的樱桃、湖中的水产供应全城使用,城北台城一侧的长堤上依旧密植杨柳。清末名臣曾国藩第一次任两江总督时,又曾疏浚湖面,用湖泥筑堤,将环洲与玄武门联结起来,免除了游人乘船之累。此时,吟诵玄武湖的诗篇已逐渐将描写湖光山色作为主流,以往的兴衰废替的沧桑感渐渐淡了。明后期名臣朱之蕃刻印的《金陵四十景》以“平堤湖水”命名玄武湖,将之列为第十景。当时“洲上置库以貯图籍,禁不得游”,“惟长堤障水,一望荷芰灿烂,香风远来,夹堤高树,坐荫纵观,不能舍去”。此时的玄武湖已给人颇多畅想,清初“金陵八家”之一的高岑绘成《金陵四十景》将后湖(玄武湖别称)列为第二十一景,雕板刻印,比前者更加精美。清代乾隆年间,金陵四十八景形成,“北湖烟柳”被列为第十四景,清末徐上添所编的《金陵四十八景》中称此处“春秋佳日,月夕花晨,或棹扁舟,或短极沼堤,眺望有步步引人入胜之妙”。民国徐寿卿所编的同名书作中称此处与西湖相比“有过之无不及”。民国时期,玄武湖被辟为“五洲公园”,再次成为南京的名胜。
此刻,游人再游此处,诗情画意,历史沧桑,会更多一些吧。
1 / 1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3303624ef31dc281e53a580216fc700abb6852a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