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陈仓石碣》,欢迎阅读!
为战国时代秦国刻石。石鼓共有十枚,形似鼓状,每件石鼓上以籀文刻四言诗一首,共十首,其内容为记述秦王游猎之事,故石鼓又称为猎碣。字迹磨损很多,今藏在北京故宫博物馆。《石鼓文》在书法史上有承前启后的重要地位。它的字体是典型的秦国书风,并对后来秦朝小篆的出现产生了很大影响。同时其本身的艺术成就也很高,它的结体方正匀整,舒展大方,线条饱满圆润,笔意浓厚,在《石鼓文》字里行间已经找不出象形图画的痕迹,完全是由线条组成的符号结构。 本图为《石鼓文》局部。石鼓于唐初在陕西陈仓地区发现,故有“陈仓十碣”之称。其身上带着中国的苦难史。
陈仓就是我国八百里秦川的西府。历史悠久、人文荟萃、风光秀丽。5000年前华夏始祖炎帝诞生于陈仓(宝鸡)姜水之滨。岐山、扶风的周原,曾是3000年前周国的都城。这里出土的数以万计的青铜器是我国青铜器文化顶峰的杰作。这里是我国历史发展的重要时期,春秋战国的古战场,也是中国历史文化的发源地之一。在这里有商周时代的新石器文化,也有仰韶文化以及龙山文化的遗址。应该说在这里出土石鼓有它极深的历史根基。 注:陈仓就是今天的陕西省宝鸡市可以淘,宝网搜寻陈仓石碣。。
石鼓文
石鼓文先秦刻石文字。我国遗存至今的石刻文字,要属《石鼓文》时间最早和最具代表性。石作鼓形,共十鼓,分别刻有四言诗一首,径约三尺余。内容记述秦国君游猎,故又称“猎碣”。因被弃于陈仓云野,也称“陈仓十碣”。
石鼓文,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刻石文字。原物为形状类似鼓形的十块石头,共十只,高二尺,直径一尺多,上细下粗顶微圆(实为碣状),每件石鼓上以籀文刻四言诗一首,共十首,字迹磨损很多,唐人不识,看它长的像圆鼓,便给它起了石鼓文这样一个名字。石鼓名称取所刻诗篇的前两个字,即《吾车》、《汧殹》、《田车》、《銮车》、《霝雨》、《作原》、《而师》、《马荐》、《吾水》、《吴人》。每首诗十八、九句不等,为四言诗。其文字内容多为君王臣公们的征旅渔猎之事,故石鼓又称为猎碣。《石鼓文》从发现至今叫法很多,除曰《猎碣》外,还有《岐阳石鼓》、《陈仓十碣》、《雍邑刻石》等。
石上无年月,因此《石鼓文》的刻石年代成为学术届争论不休的问题,唐人韦应物和韩愈的《石鼓歌》都认为是周宣王时期的刻石。宋人欧阳修的《石鼓跋尾》认为属周宣王时史籀所作。宋人郑樵《通志略》则认为《石鼓》系先秦之物,作于惠文王之后,始皇之前。近人罗振玉《石鼓文考释》和马叙伦《石鼓文疏记》都认为是秦文公时物,与韦、韩说法出入不大,只相差十七年。据郭沫若考证,《石鼓》作于秦襄公八年,距宣王更近。总之,它是继承西周书法特点的先秦文字。
《石鼓》唐代初出土发现后, 经杜甫、韩愈写诗颂扬之后,才为世人所知。但书体尚古,极为难解,历经学者考订之后大体可读,十鼓原应有七百字左右,到了北宋欧阳修,录取了原碑仅存的四百六十五字,其他的均模糊不可辨,其中第九鼓连一个字都没保存下来。唐时即有《石鼓文》拓本,但未见流传。目前可见最早拓本是北宋安国“十鼓斋”藏的3本宋拓,即“先锋本”、“中权本”、“后劲本”,其中天一阁藏北宋拓存四百二十二字本为最。 石鼓所刻为秦始皇统一文字前的大篆,即籀文。石原在天兴(今陕西宝鸡)三畤原,唐初被发现。自唐代杜甫、韦应物、韩愈作歌诗以后,始显于世。一说为宋代司马池(司马光之父)搜得其九,移置府学,皇佑(1049-1053)间向传师始得其全。大观(1107-1110)中迁至东京(今河南洛阳)辟雍,后入内府保和殿稽古阁。金人破汴,辇归燕京,置国子学大成门内。1937年抗战爆发后,石鼓文南迁至蜀,战争结束后始运回北平,现藏故宫博物院。
唐朝初年,在陕西凤翔县西南一个荒凉的地方(古称陈仓之野),发现了十个刻有奇怪文字的石鼓,每个石鼓上都刻有疑似大篆的古老文字。这一发现,轰动了整个朝野。这是考古史上同地同时发现古老字体最多
的一次,字数多达七百余字,堪称国之瑰宝。这样一个煌煌巨制,难道仅仅是学者们津津乐道和渔猎太平颂歌?秦人的先祖们动用如此浩大的工程去制造这十个石鼓,到底是为了什么?石鼓上密密麻麻的七百多字的“天书”在诉说着什么?
12月4—5日,中国原始绘画主题艺术展上展出了陕西籍画家石古的先民岩画艺术、石鼓文书画艺术、蝌蚪文书法艺术等三大类八十余幅书画作品。而其对沉寂千载的《石鼓文》的成功破译,并通过字画形式将先秦图腾与千古文字合二为一,得到了业界的高度评价。
千古之谜
石鼓沧桑两千余年,历代文人墨客无一人尽的其法、尽解其密。《石鼓文》目前保存于故宫博物馆,是我国最早的大规模石刻文字,也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用先秦文字写成的文学作品,更是中华文明史上最古老的见证之一。《石鼓文》共有十个鼓,分别刻有一首四言诗,约有700多字。由于历尽沧桑,部分鼓文剥落严重,仅剩200余字,且文句深奥,郭沫若等一大批学者虽都曾对石鼓文的解密做出了贡献,但迄今为止,尚无人完全读懂鼓文意思。石鼓文和它所承载的历史事实,因此成为“千古之谜”。
石古破译
今年61岁的陕西画家石古,本名甄望智,早期悬壶济世,为中国著名中医。因不愿意看到远古文化失传,1989年后舍弃一切,隐入终南山,多次冒险赴中亚古丝绸之路及早期先民活动的高山岩画地区考察,收集远古留存的遗迹,从音律、历史、文字、经济和政治等方面,对石鼓文进行深刻研究,并逐字逐句地对《石鼓文》进行翻译,试图恢复其全貌,解读其内涵。
多年努力终有收获。石古认为,《石鼓文》之诗出自《诗经》,因为大凡剥落文字多能从《诗经》中找出依据,而在文字节律和音韵方面,则要以古代雅语为标准进行复原和解读。而石鼓文记录了秦国要事,目的在于提醒秦之子孙不忘先王励精图治的艰辛,要使秦国强盛直到有一天称霸天下。“它是秦人托物传远、告神敬天的一个英雄纪念碑。”石古说。
不但如此,石古还打破传统绘画技法,将西方油画与东方水墨画巧妙结合,并通过字画合一的形式,使先秦图腾与千年古字“水乳交融”,艺术的再现了一个遥远、神秘、充满想像力的远古世界,不仅重塑了中国先秦古文字之美,并揭开沉寂千载的石鼓文之谜,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
业界人语
以“中华原始画,文明耀眼行”为主题的此次艺术展在两天时间里,迎接观众超过千人,而且大多来自文化界和艺术节。石古以“推古论今”的形式,将华夏先民智慧和思想的投影寄予笔墨。有观后感认为:“这是一场展示东方远古文明的饕餮盛宴,也是一部融凝华夏历史文脉的艺术典藏。”更有有资深画评人士指出:“石古的画作自成一派,极具想像力,从思想价值上看,体现着对传统文明观、历史观、文化观和宗教观进行的甄别与扬弃;从艺术观念来看,又是十分具有颠覆性的开拓力作。这对于传统文化的溯源和当今画派的归系,有着里程碑的意义。”(文·王永江)
为战国时代秦国刻石。石鼓共有十枚,形似鼓状,每件石鼓上以籀文刻四言诗一首,共十首,其内容为记述秦王游猎之事,故石鼓又称为猎碣。字迹磨损很多,今藏在北京故宫博物馆。《石鼓文》在书法史上有承前启后的重要地位。它的字体是典型的秦国书风,并对后来秦朝小篆的出现产生了很大影响。同时其本身的艺术成就也很高,它的结体方正匀整,舒展大方,线条饱满圆润,笔意浓厚,在《石鼓文》字里行间已经找不出象形图画的痕迹,完全是由线条组成的符号结构。 本图为《石鼓文》局部。石鼓于唐初在陕西陈仓地区发现,故有“陈仓十碣”之称。其身上带着中国的苦难史。
陈仓就是我国八百里秦川的西府。历史悠久、人文荟萃、风光秀丽。5000年前华夏始祖炎帝诞生于陈仓(宝鸡)姜水之滨。岐山、扶风的周原,曾是3000年前周国的都城。这里出土的数以万计的青铜器是我国青铜器文化顶峰的杰作。这里是我国历史发展的重要时期,春秋战国的古战场,也是中国历史文化的发源地之一。在这里有商周时代的新石器文化,也有仰韶文化以及龙山文化的遗址。应该说在这里出土石鼓有它极深的历史根基。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32ed9261312b3169a451a47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