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岭南早茶文化的基本介绍》,欢迎阅读!
岭南早茶文化的基本介绍
广式早茶始于清同治年间,在改革开放后伴随着“埋单”等广式俚语闻名天下,早茶也在上世纪90年代在广州遍地开花。但近年来,早茶特别是传统早茶在本地酒楼中的地位已大不如前。记者调查发现,近几年来广州经营早茶的酒楼总体约减少了三分之一。 与泮溪、南园并称“广州三大园林酒家”的北园酒家,经过一年多转制于今年国庆前重新开业,其早茶只经营了两天就彻底取消。不少在2021年以后新开的知名酒楼,已根本不开设早茶市。据了解,广州目前三万多家餐饮企业中,经营粤菜的约占七成,但经营早茶的不过三四千家,其中绝大部分集中在老城区。
早茶本身的传统味道也在流失。早茶桌上,虾饺、烧卖、艇仔粥、萝卜糕等经典品种的配方发生了变化,开始“变味”,使得许多老茶客感叹难寻旧时味。“茶”也是如此,?茶盅、大铜壶等特色器具早已不见,从前常见的龙井、香片和寿眉等品种,基本已在大众化消费的酒楼里销声匿迹。
早茶不早,传统早茶的时间界限也开始变得模糊。开市的时间越来越晚,很多市民甚至开始习惯以早上10时到11时的一餐“早茶”代替午饭。
此外,如今要吃上一顿正宗早茶,还需要付出不菲的时间和金钱成本,而在过去,喝早茶不过是市民生活中一项普遍的内容。
传统早茶为何“变味”?记者采访发现,这与广州近年来从各地迁入的新客家人不断增加、城市生活节奏紧张等原因不无关系。新客家人的加入,促使早茶桌上多了麻辣等各种新风味,像麻辣凤爪等,甚至创出了牛仔骨、意粉等西式“茶点”。而紧张的生活节奏,使得大部分年轻的上班一族不愿意将难得的休息时间投入到早茶中。逐年上升的物价和经营成本,也使得部分酒楼选择放弃利润相对微薄的早茶。
民俗学家叶春生教授表示,广州茶楼不仅是美食的天堂,也是人情交往的“大观园”,传统早茶文化更是广府文化的典型代表。早茶的创新以及所发生的种种变化,在不少市民看来是平常事,但学界人士却担心,早茶在创新的同时逐渐失去原来的特色,甚至带来传统早茶文化的式微,“日后正宗的早茶恐怕只能存在老广州的记忆里”。
岭南茶文化是中四大茶文化系列之一。据《广东新语》说,岭南种茶自唐始,唐代曹松把茶种移植到南海西樵山,便拉开了岭南茶文化的序幕。岭南特定的地理、气候条件以及经济发展状况,决定了岭南人爱饮茶以及岭南茶文化的特点。
岭南地处亚热带,日照长、气温高、流汗多,人们需要通过饮食来补充大量的水分。饮茶同喝水一样,首先是人类生存的需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茶文化的内涵不断丰富,入明以来,广州“茶市”与潮州“功夫茶”,这两朵岭南茶文化的奇葩破绽而开。至清代,岭南茶文化进入第一个兴盛期,在茶市、茶馆、茶具、用茶方式,以及人们对茶的品味的
文化心态等方面,均达到空前水平。近代翁辉东著《潮州茶经。功夫茶》,对岭南的茶文化作了理论的概括。
茶是茶文化的物质基础。广东是否有茶的生产与加工?清乾隆《潮州府志》关于“粤素不产茶,所给皆闽产”之说,并不属实。清康熙、雍正年间,一些记述岭南风土人物的著作,大都谈到“茶”。较早的如屈大均的《广东新语》明确指出,“西樵号称茶山,自唐曹松移植顾渚茶其上,今山中人率种茶”,曹松是唐代舒州今安徽潜山人,曾南游广州,在西樵山停留时,把浙江顾渚名茶传入岭南。屈大均还列举广东茶的产地,如广州的河南三十三村、西樵山、鼎湖山、罗浮山、潮阳凤山、琼州等。继而有范端昂的《粤中见闻》,附和屈大均的看法。雍正十年1732年,曾任广东按察使的张渠河北武强人,在《粤东闻见录》中虽认为,“大抵粤茶不及闽中”,但同时指出广东并非不产茶,除人们常用的广州河南茶外,还有珍品如“肇庆之鼎湖茶,惠州之罗浮茶,化州之琉璃茶”等。事实卜,岭南素来产茶,而且茶的生产发展颇快,近代广东已有茶叶出口,岭南人“嗜食茶”,成为茶叶生产发展的内在动力,而茶叶的丰富,又为岭南茶文化的发展提供了可靠的条件。 岭南茶文化,其产生与发展由特定的地理气候条件所决定,同时也是岭南经济与文化发展所使然。渴,需要喝水,这是人的本能,但人们对喝水的要求却随社会的发展而提高,由生存的需要,到追求舒适和享乐,人们也就从喝生水,到喝白开水,再到喝茶,岭南的茶文化的产生同其他地区的茶文化一样有着相同的原因。然而,由于岭南的东南沿海一带商业活动的频繁,茶文化显得更加发达而富于特色,明清以后尤其如此。广州人的“饮早茶‘与潮州人的”功夫茶“,便是岭南社会文化生活中重要的文化现象。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32ae8ef9bf64783e0912a21614791711cc79798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