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诗是人类理想境界的浓缩》,欢迎阅读!
诗是人类理想境界的浓缩
作者: 李时容
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下旬刊》 2013年第3期
我国现在中小学生的写作空间中没有给诗留下任何席位,高考作文试题总是嵌入“诗歌除外”的字样,而高中教才总是只把诗当做学习的材料,很少将诗编入作文序列。更奇怪的是初高中教材多年以来很少选谈怎样写诗的文章。
终于从新教材中看到了这样的课文:《谈中国诗》(钱钟书)。
这篇课文将中国诗和西洋诗进行了多方面的比较,突出了中国诗很多特点,诸如:研究中国诗不能寻找一般印象,而要研究“每个诗人的特殊、独个的美”;中国没有史诗,简短的诗可以有悠远的意味;中国诗不厚重,显得清淡、安和;中国诗没有特别中国的地方,更多的是诗的特征。这些观点让人读后觉得朴实、新颖、信服。原因就是钱钟书懂诗,懂得诗是为意境而生的。应当明白的是诗的意境就是人类的理想,没有了诗意,所有的文学就只剩下坚硬的躯壳和形式逻辑的框架。钱钟书是深知诗的本分的,所以他在文中进行对比时处处都紧扣这一点。
其实不仅文学如此,人们也总是按照诗的指引来生活的,诗融化在人类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人们追求幸福就是在追求诗化的生活,诗是人类理想境界的浓缩。例如,烈日下一个年轻小伙子在建筑工地挑砖,但他和人交谈时可能会一脸的灿烂,因为有可能他在这里挣够了回家娶媳妇的钱,烈日下繁重的痛苦的体力劳动可以让他接近理想,那么痛苦着便幸福着。对挑砖的小伙子而言这幸福便是诗。中国诗捕捉和展示的就是这种灵感。这也是基于诗是表达美,是人类理想浓缩这一原点的。
从这个意义上讲,人类的一切活动都是在写诗,只是人们太忙,全权委托诗人,诗人便是世人的代言人。中国古诗,尤其是唐诗,当代受热捧,几千年了人们还在捧它就是这个原因。同理,所有的文学家也应当按照诗的意境和原则去创作,取舍、图解世人和世事,否则就别想作品受热捧。我们可以预言,当诗从人类生活中消失文学也就消失了,当文学消失的时候,人类也就危险了。诗比粮食还重要,诗同人类共始终。
当然,《谈中国诗》一文也有失之偏颇的地方,题目是《谈中国诗》,但就是没提及一首中国现代的白话诗和一位白话诗人,哪怕是郭沫若,胡适抑或臧克家。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32a20fccc7da50e2524de518964bcf84b8d52d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