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诗经·蒹葭》意境解读》,欢迎阅读!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诗经·蒹葭》意境解读
作者:赵春晓
来源:《语文建设·下旬》2018年第05期
中国古代诗歌历史悠久、数量繁多,追溯诗歌的源头,我们可以发现《诗经》的身影。《诗经·蒹葭》是古典诗歌中的名作,统编本教材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选入的课文就包含此篇。本文试以这首诗为例,从四个方面解析诗歌表现的意境,这对探究诗歌的美学特质具有重要的意义,对解读古代其他诗词也有一定的借鉴。 一、“意境”一词解析
中国古代诗歌一向力求创设境界,《诗格》把意境、物境以及情境并称为“三境”,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对意境的三种境界进行了总结。《诗经》作为古典诗歌的源头,非常讲究意境的创设,《诗经》采用了多种艺术表现手法,但大多都是简单的类比,将景和情融合在一起。《蒹葭》的语言非常简洁,但用简单的词呈现了一幅唯美的画面,比如里面深秋的清晨,重重浓雾,给人如诗如画的感觉,就像一幅水墨画。这里面的芦苇、清霜、白露给人创设出了一种孤寂、清冷、迷离的气氛,形成了特具中国传统文化内涵的“悲秋”文学情结,所以被称之为“千古伤心之祖”。在秋色的映衬下,孤独、惆怅、寂寞之情漫溢在诗篇,随着时间的推移,还增添了无奈、执着的情感。随着诗歌形式不断增多,诗歌理论也逐渐丰富和成熟,诗人们更为重视情景交融,重视意境的创设。到唐宋时期,意境理论逐渐发展成为诗词理论的核心。 二、《诗经·蒹葭》意境的呈现 1.悲情之美
中国人历来钟爱皆大欢喜的结局,所以中国的悲剧往往呈现得不够悲壮,这与西方的悲剧有着显著的区别。因此,在很多评论家眼里,中国是没有悲剧的。但是,中国古典诗歌却表现出浓厚的悲剧色彩,这是古代文人悲剧心态的体现,所以悲情之美也成为诗词美学形态之一。从最早的《诗经》所表现出来的“哀而不伤”发展到唐诗宋词中的典型悲剧,虽然中国的悲剧没有表现出西方悲剧中的惊心动魄,但更强调的是心灵悲剧,表现出了文人们的悲剧意识。《诗经·蒹葭》所表达的是一种含蓄的悲情美,这种美就是藏在人们心底的“蒹葭之情”。也就是说,人间的各种悲剧都能够体现在《蒹葭》中,这虽然是一种无言的忧伤,却将人们普遍性的伤痛都囊括进去了。再来看故事的结局,“伊人”可见但不可现的结果本身就是一个悲剧性的故事,如果再对具体情节进行品味,更能感受到其中悲情,那种等到最后寻而不得的感觉是十分凄凉的,所以《蒹葭》才被称为“千古悲秋”之作。在作品中,诗人将秋色独有的特征表现出来了,通过反复着墨描绘,渲染寂寞悲凉的氛围,这是一种典型的“悲秋”的体现,影响了中国历史上一代又一代的文人。因为在众多文人眼中,尤其是多情人的眼中,秋天带有肃杀气氛,所以才会给人凄美而又感伤的感觉。在秋天的拂晓,秋风瑟瑟,芦花泛白,秋水清澈明亮,水上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3298ea92fe00bed5b9f3f90f76c66137ee064f9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