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地坛赏析

2023-02-02 23:08:18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我与地坛赏析》,欢迎阅读!
地坛,赏析,我与
《我与地坛》赏析

《我与地坛》是一篇在当代非常难得的、值得人反复吟读的优美散文,作品篇幅不短,将近一万五千言,读过之后,我们分明可以感受到什么叫做“生命之重”它通过作者与地坛的长久对峙,将个体的情感和生命投射到地坛一草一木、一景一石之上,在凝神冥想中展开想象的翅膀,从对自身经历的思考中,逐渐超越个体命运的挫折和苦难,探询生存的意义、死亡的意味和工作的价值,进而感悟生命的永恒和宇宙的生生不息,体现了作者博大的胸襟和执著的探索精神。

本文全部讲述所围绕的核心是有关生命本身的问题:人该怎样来看待生命中的苦难。这问题的提出首先是由于他自身经历中的残酷事件,“活到最狂妄的年龄上忽地残废了双腿”。这种并非普遍性的事件落到了个体的头上,使他的命运顿时与他人判然有别,而他对这命运的承受也只能由他独自来完成。从这个意义上说,史铁生对生命的沉思首先是属于他个人的心境内容。

“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人对这篇散文的体悟是不同的,所以我无法表达我对此中蕴含的哲理的感悟,只能对它极尽绚烂的文字做些浅析。

本文景与情的自然融合令人拍案叫绝。每一处景物描写都是作者思想感情的最好诠释。

“四百多年里,它一面剥蚀了古殿檐头浮夸的琉璃,淡褪了门壁上炫耀的朱红,坍圮了一段段高墙又散落了玉砌雕栏,祭坛四周的老柏树愈见苍幽,到处的野草荒藤也都茂盛得自在坦荡。 在这样一幅古旧荒凉的画面之中,双腿残疾、心灰意冷的作者走进了地坛,其心情的绝望,神情的灰暗,意志的消沉,似乎已经让我们从地坛之景中感受到了。此景近乎完美地烘托了此情,是我非常喜欢的一段文字

“十五年中,这古园的形体被不能理解它的人肆意雕琢,幸好有些东西的任谁也不能改变它的。譬如祭坛石门中的落日,寂静的光辉平铺的—刻,地上的每一个坎坷都被映照得灿烂;譬如在园中最为落寞的时间,—群雨燕便出来高歌,把天地都叫喊得苍凉;譬如冬天雪地上孩子的脚印,总让人猜想他们是谁,曾在哪儿做过些什么、然后又都到哪儿去了;譬如那些苍黑的古柏,你忧郁的时候它们镇静地站在那儿,你欣喜的时候它们依然镇静地站在那儿,它们没日没夜地站在那儿从你没有出生一直站到这个世界上又没了你的时候;譬如暴雨骤临园中,激起一阵阵灼烈而清纯的草木和泥土的气味,让人想起无数个夏天的事件;譬如秋风忽至,再有——场早霜,落叶或飘摇歌舞或坦然安卧,满园中播散着熨帖而微苦的味道。作者用个六个“譬如”组成了排比句,写了石门落日,雨燕高歌,孩子脚印,苍黑古柏,暴雨骤临以及秋风忽至六种情景。这六种充满激情的情景,正是作者对生命拾回信心,充满热情和探索的写照。

《我与地坛》风格独特,向人们提供了散文写作的新的可能性,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与创作主体有一定距离的创作散文,而是带有自传、自省、自诉的意味,创作主体以真实的身份投入到作品之中,坦诚地表现自己。在内容上,它打破了抒情、议论与叙事、写景的间隔,以思辩为主导,而又自始至终饱含情感,从容地辟出专章写景、叙事、绘人,容量丰富,内涵饱满。在这么长的篇幅里要容纳这么多的内容,结构显然是一个关键,但偏偏在这一点上,史铁生显示出大将风度,写得相当自由洒脱,他似乎无心于章法,率性而为,全文分章而列,各章之间难得见到起承转合的过程,好多章节开端接续显得似无关联,个别章节似乎是通过嵌入而组合进去的,但是整篇作品读过去又让我们感到生气灌注。史铁生是


从大处着眼的,他抓住的是文章的氛围和情调,不管各章的笔法如何,不管是思辩,还是写事记人,全都透出一股情深思沉的味道,显得和谐而毫无龃龉。

史铁生是伟人,尽管他是一个被人严重忽视的伟人。21岁时候双腿瘫痪。后来又患肾病并发展到尿毒症,靠着每周3次透析维持生命。他说自己“职业是生病,业余在写作”20101231日凌晨346分因突发脑溢血逝世,享59岁。

我以为新时期的青年作家中,史铁生是最了悟人生,最豁达,也最真诚的一个典型。他是个残疾人,他曾几次为此而悲观欲自杀,但当他终于觉悟到无差别便不成 为世界时,他便坦然“接受”了残疾之躯,“接受”了自己与别人的差别,并努力做一个精神上的健康人。

什么是神?其实就是人自我的精神。史铁生如是说。 我一度非常想去地坛一游,不过北京绿化实在做得太好了,恐怕早不见了当年的景致,深以为憾。不过转念再一想,我心于地坛,何处不是地坛?我所追寻的也必将在我的地坛中找到真谛。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3277b43b700abb68a882fb38.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