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泽霖

2022-12-16 07:23:12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吴泽霖》,欢迎阅读!
吴泽
《吴泽霖》 生平

吴泽霖教授(1898---1990,是我国当代著名的社会学家、人类学家、民族学家和教育家,中国社会学、人类学、民族学和博物馆学的奠基人之一。

吴泽霖的一生,是波澜壮阔的一生,是丰富而坎坷的一生。他一生历经92度春秋,走过四个朝代,指教60余年。他见证了两次世界大战,参加过五四爱国学生运动他遭受了众多的波折:两次丧妻,六次毁家,五次政治打击。

清末的189810月,吴泽霖出生于江苏省常熟市的一个秀才家庭。1913年,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清华学堂。年仅14岁的吴泽霖只身一人来到清华园,在这里学习9年。其间,他曾担任班长和《清华周刊》经理部的襄理,并和闻一多等自编自演了新剧《革命军》在中国宣布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他秘密准备赴法国参战,后被学校阻拦。1919年,21岁的他参加了五四爱国运动1922年清华毕业,同年远渡重洋,赴美学习。先后在美国威斯康辛大学、密苏里大学和俄亥俄州立大学学习社会学。 在美国的5年,吴泽霖心无旁骛,潜心钻研,除了主攻社会学之外,他还系统地学习了市政学、统计学、心理学、人类学、哲学政治学和美国史等学科,为后来从事跨学科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927年吴泽霖获得俄亥俄州立大学社会学博士学位,是我国最早在海外获得社会学博士学位的学者之一。他的博士论文《美国人对黑人、犹太人和东方人的态度》,以翔实的调查材料揭示了美国种族歧视的表现和根源。

学成之后,他背负着远大的理想和满腔热血,毅然回国,并沿途对欧洲诸国做了短暂的考察。192710月,吴泽霖任扬州中学教员,开启了60余年的执教生涯。1928年,吴泽霖受聘于上海大夏大学,任社会学系教授,并担任社会历史学系主任、文学院院长、教务长等职。在此期间,他不仅与孙本文、潘光旦、吴景超、钱振亚等成立了我国第一个社会学组织:东南社会学会,并创办了《东南社会学刊》而且与大夏大学的英文教员陆德音结为伉俪,度过了他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光。

在那个动荡的年代,一切的美好时光总是不会太久。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吴泽霖随大夏师生内迁贵阳。1940年,在贵阳郊外的茅草房里,他的爱人因为疾病得不到很好地治疗而离世。

1941年,应清华大学之邀,吴泽霖离开贵阳,来到昆明,执教于西南联合大学,任社会系教授。1943年—1945年,兼任昆明译员训练班副主任,支持训练了约3000名学生,担任美军来华抗日作战部队的译员。1946年,抗日战争胜利后,西南联大复员北上,吴泽霖任清华大学教授,兼任人类学系主任、教务长,并筹建了民族文物室。

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吴泽霖被调到中央民族学院任教授。紧接着1953年,他又调任西南民族学院教授兼民族文物馆馆长。1956---1957年,他任全国人大常委会贵州省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组组长。

1958年,吴泽霖从成都借调到北京参加民族文化宫的筹建工作;同年,他被划为“右派”


这一年,他60岁。

1960年,吴泽霖再次任中央民族学院教授,直到1965年,文化大革命开始以前,他被迫退职,并被遣返回乡。于是,他和第二任妻子以及岳母回到江苏常熟老家居住。

随后,文化大革命开始。同当时众多知识分子一样,年近70的吴泽霖在文革期间也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和迫害。1969年,他被隔离审查,直到1971年解除隔离以后,他才知道,夫人和岳母因不堪忍受凌辱和诬陷,已经在一年前服毒身亡。

无论黑夜多么漫长,终究会被不可阻挡的晨曦所取代,这是大自然的规律,社会也同样。 历史的车轮来到1978年,神州大地再一次春暖花开的时候,这位老人刚好80岁了。此时,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宣布恢复他的工作。在遭受诸多苦痛和磨难后,他没有消沉,没有抱怨,而是再次积极投入到工作当中去。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吴老三度出任中央民族学院教授,兼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研究员,中国社会学会顾问,并于1979年,作为社会科学院访日代表团成员沟通中日文化交流。

1982年,中南民族学院因筹建博物馆一事找到吴老,吴老主动申请调到了复办不久的中南民族学院,任教授和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在吴老的主持和指导下,中南民族学院建成了全国第一所民族学博物馆。而耄耋之年的吴泽霖教授仍不离讲台,坚持工作在他一心呵护成长起来的民族学博物馆事业和深深热爱的教育事业一线,坚持亲自给学生讲课。他讲课娓娓道来,幽默风趣,深受学生的喜爱。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吴老犹如一盏蜡烛,燃烧自己,照亮别人。

199082日,吴老走完了他人生的最后一站,因患胃癌医治无效在湖北省武汉市梨园医院逝世,享年92岁。吴老走了,如秋天的落叶,如湖面的涟漪。行色匆匆的世界从此少了一位关心他人胜过关心自己的老人;创业艰难的中南民族学院丧失了一位学识渊博、品德高尚的导师。



学术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3262383817791711cc7931b765ce0508763275cf.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