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当今国内艾滋病研究与防治现状

2022-12-30 17:23:30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浅谈当今国内艾滋病研究与防治现状》,欢迎阅读!
艾滋病,当今,防治,现状,国内
浅谈当今国内艾滋病研究与防治现状

曹译文

(西南民族大学社会学与心理学学院,成都,610225



摘要 通过对已有艾滋病相关文献的检索与分析,探究在艾滋病领域存在的相关心理学研究以艾滋病污名社会支持两方面进行阐释,并从心理学医学两个领域探讨艾滋病的防治现状。本文旨在了解当前社会艾滋病领域的研究现状,提出未来艾滋病研究方向的新思考。 关键词 艾滋病;社会态度;防治现状



1引言

艾滋病(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是有艾滋病病毒是(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 感染引起的以T细胞免疫力功能缺陷为主的一种免疫缺陷疾病。

[1]

1985年,我国发现了首例HIV感染者,此后AIDS在我国迅速传播开来。截至201110月,已累计报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43万例。据中外机构联合组成的专家组权威评估指出,截至2011年底,估计中国存活艾滋病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People Living with HIV/ADIS, PLHIV78 万。目前,中国已发现的感染者和病人存活34.6万,即目前约56%的感染者尚不知情。艾滋病疫情估计和预测为准确掌握疫情、 科学指导防治提供了重要的决策依据。 在病例报告数与实际感染数差异较大的情况下,估计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数成为了解人群实际感染情况的重要手段艾滋病被普遍认为具有高度致死性,因此导致人们对它产生本能上的恐惧。

艾滋病以传播速度快,死亡率高的两大特点引起了整个国际社会的高度重视。近年来,各国均加大对艾滋病的相关研究的投入,从预防方法、健康教育等多方面预防艾滋病,也从有效疫苗、治疗方法等方面试图解决艾滋病这一难题。在艾滋病研究与防治这一方面,我国也从未停止努力的步伐。政府高度重视艾滋病防治工作 投入了大量的人力 物力和财力, 随着艾滋病防治工作的深入开展, 关于我国艾滋病防治状况的论文新发表数量和累积数量越来越多。

[3]

[2]

2艾滋病相关研究

HIV感染者数量逐年增长的当今社会,因HIV的高致死率以及感染途径,使民众对艾滋病产生了心理上的恐惧与排斥。伴随着HIV感染者数量的提升其心理健康情况也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2010年刘颖等人发表的《艾滋病污名的形成机制、负面影响与干预》中探讨了艾滋病污名形成的相关理论社会影响因素,试图探究其污名形成的心理学原因。同时就污名对艾滋病患者的影响进行分析,包括其个人的发展影响与对家庭的影响,最后提出其干预措施,建议增加非感染者与感染者的积极接触以便包容与理解,除此外也加大知识传播的力度给予公众对艾滋病广泛正确的认识。

耿柳娜等人采用实验法探讨正念在吸毒人群对艾滋病污名的干预中的作用,实验结果显示吸毒者存在内隐艾滋病污名;内隐艾滋病污名和外显艾滋病污名相关不显著,而正念干预对内隐艾滋病污名和外显艾滋病污名均产生了显著的影响。研究最终得出正念

1 / 3


干预能减少艾滋病污名的结论,为以后艾滋病的去污名提出干预方案。

除了艾滋污名受到社会广泛关注以外,社会支持也是HIV感染者的备受关注的一方面。倪亚琨等人针对受艾滋病影响的儿童采用问卷法进行研究,发现受艾滋影响的儿童领悟社会支持、 安全感、 同伴关系及其自尊水平之间呈显著正相关。这也呼吁了我们对受艾滋影响的儿童加以重视,尽可能的给予其社会支持,培养其安全感维护其同伴关系。

就目前的社会状况,HIV感染者的社会支持还远远不够,已有文献也提出了部分提HIV感染者社会支持的方案如:政府统筹,加大宣传力度;建立合作,完善服务体系;社区支持 , 构建和谐网络等。

[4]

3艾滋病防治现状

2010年,国务院制定了“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艾滋病防治工作的通知”,其核心内容概括起来简称为“五扩大、 六加强” 即扩大宣传教育覆盖面、 扩大监测检测覆盖面、 扩大预防母婴传播覆盖面、 扩大综合干预覆盖面、 扩大抗病毒治疗覆盖面, 加强血液管理 加强医疗保障、 加强关怀救助、 加强权益保护、 加强组织领导、 强防治队伍建设。

伴随着政策的大力支持,我国在艾滋病领域的建树也越来越多。马丽萍等人针对抗病毒治疗的艾滋病预防措施进行研究现状的调查认为抗病毒疗法能有效减少个人艾滋病传播的风险,但国内的使用率不高。

而最新出台的艾滋病性病疫情及主要防治工作进展中显示AIDS抗病毒治疗效果显著并且在逐步扩大其使用率。另外,高危行为干预的工作也在由点及面的提高其覆盖率。

我国艾滋病防治中, 社会支持大多体现在国家的宏观政策上, 来源于农村的支持活动少见报道。这也意味着在我国现阶段关于农村地区的艾滋病干预与治疗都比较匮乏,传统观念的根深蒂固更是加剧了农村地区人民对艾滋病的恐惧。所以,建立农村艾滋病重点区域防治模式已成为 HIV /AIDS 预防控制项目的工作重点、难点和关键环节,也是未来我们要关注的重中之重。



[5]

2 / 3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3259b5c1adaad1f34693daef5ef7ba0d4a736deb.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