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四单元之《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教案

2024-01-16 21:06:29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四单元之《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教案》,欢迎阅读!
奥斯维辛,人教,必修,教案,单元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能力目标:理解新闻写作中描写内心感受的细节描写手法和这篇新闻中“对比”的作用。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了解有关奥斯维辛的资料体味这篇文章如何用细节手法来表达感情。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德国纳粹分子的残酷统治,培养爱国情感,领悟生命,勿忘历史,珍爱和平。

【教材分析】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选自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一册第四单元。这是一篇短新闻,是学生们很少接触的文学样式,应该从新闻的写作、结构、特点三方面入手,才能体味新闻表达的意义、新闻结构的多样性和新闻价值的所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学到作者的时代背景凸显的意义,把握作者的情感倾向,学会叙事写人的技巧,培养学生关注社会的意识。《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与同类题材的新闻选取的角度有很大的不同。它直接讲述自己以及周围参观者的所见所感,字里行间灌注着自己的情感。

【学情分析】

学习这篇文章时,学生处于升入高中的新阶段,具有表达自己与他人合作交流的热情,态度是积极且富有朝气的。其次,他们已具有收集、分析资料的能力,也具有一定的朗读水平。其三,学生们对新闻报道并不陌生,有一定的认知能力,也具有一定的好奇心。此时的学生情感比较丰富,调动他们的情感体验,融入悲情题材作品的难度不是很大。

教学重难点】

(一)重点:新闻写作中的细节描写手法。通过学习这一手法,学习如何通过细节来表达内心的情感倾向,最终达到感染大家的目的。 (二)难点:如何理解话语中的“弦外之音”,品味文中的话语蕴藉,学会分析作者的情感。

【教法设想】

情境模拟法:通过模拟特定语境,让学生在生动形象的情境氛围中,感受作者字里行间表达的强烈情感。

【教具准备】投影仪、PPT课件

【教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一)创设情境,播放《辛德勒的名单》的截取视频,让氛围变得沉重、压抑,


让学生体味这种心理体验活动,从而自然引出课题,让学生在肃穆悲壮的作品境界中受到情感美的教育,也可以激发他们的爱国主义热情,唤醒和平意识。 (二)与学生交流情感,分享感悟,介绍有关奥斯维辛的资料 二、文本探讨

(一)写作背景介绍

1、自读课下注释,了解作者罗森·塔尔 2、拓展有关新闻的最高成就奖:普利策奖 (二)朗读

1、先自由默读,让气氛变得沉重,创设授课情境。 2、分章节默读,回答提出的问题。 (三)问题探究

1、阅读12自然段,回答问题: 问题一:哪一个词表现出了作者的惊讶?为什么作者说这是“最可怕的事情”“像一场噩梦”? 明确:“居然”;这里的景象固然美好,却与他的历史不协调,这里曾经是人间地狱,应该永远没有阳光,百花永远凋谢,表达了作者的强烈的愤怒和控诉。

2、阅读第3段至第6段,回答问题: 问题二:“在奥斯维辛,并没有可供报道的新闻,为什么这位记者还要去报道? 明确:奥斯维辛早就因它那段沉重、血腥的历史而出名。这里只有“旧闻”没有“新闻” 但作者还是要写,因为他此时已经不只是一个记者,更是一个被深深震撼的参观者,感到一种非写不可的使命感。这种感情驱使作者必须为它写一点东西,以祭奠亡灵,揭露战争的罪恶。

3、阅读715自然段,回答问题:

问题三:通过阅读,看看作者去了哪些地方?

明确:毒气室→焚尸炉→死囚牢→女牢房→灰砖房→长廊→地下室

问题四:参观者在集中营里看见了哪些东西?他们在看见这些东西时有什么反应?在文中画出人们参观时表情变化的句子或词语。 明确:参观者默默地迈着步子,先是很快地望上一眼。

他们的步履不由得慢了下来。

开头他们表情茫然,因为他们不晓得这是干什么使的。

一个参观者惊惧万分,张大了嘴巴,他想叫,但是叫不出来。 这时,他们感到自己也在被窒息。 另一位参观者进来了,她跪了下来。

参观者们用恳求的目光彼此看了一眼,然后对解说员说够了。’”

问题五:人们参观时的表情变化说明了什么?

明确:人们的感情变化,从侧面证明了集中营的恐怖,是任何心智健全的人所无法想象的,纳粹法西斯的暴行惨绝人寰,令人发指。

问题六:在参观过程中,记者的注意力是放在什么上面的? 明确:参观者的表情、情感变化上面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324b3401e109581b6bd97f19227916888486b9a9.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