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古筝表演艺术与音乐表现力的研究

2022-04-19 00:55:49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关于古筝表演艺术与音乐表现力的研究》,欢迎阅读!
表演艺术,表现力,古筝,研究,关于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关于古筝表演艺术音乐表现力的研究

作者:佟桂影

来源:《音乐时空》2014年第06

摘要:古筝是中国传统乐器之一,以其丰富的音乐表现力获得了众多中国甚至世界观众的喜爱。然而当前的古筝演奏中,却存在着音乐表现力不强的问题,即演奏难以给人带来深刻的感受,成为了制约古筝艺术发展的瓶颈之一。本文从古筝音乐表现力的含义谈起,结合具体的作品和演奏实践,就古筝音乐表现力的提高进行研究 关键词:古筝表演 音乐表现力 研究分析 一、古筝音乐表现力的含义

所谓音乐表现力,尚没有权威的教材或专著为其下一个完整的定义,但其基本含义却是为大家所共识的。即演奏者在对音乐作品充分理解和感受的前提下,以自己扎实的演奏技术为基础,将作品中情感表现出来的过程和能力。如果给人的感受十分强烈和深刻,就是较强的音乐表现力;如果给人以干巴巴的感觉,那么就是较弱的音乐表现力。后者是当前古筝演奏中一个常见的问题,多数演奏者技术上都没有太大的缺陷,也能够将作品完整和流畅的演奏完毕,但是却总是给人以少点什么的感觉,有一种不尽兴之感。这种少点什么不尽兴,正是音乐表现力的缺失。好比朗诵一首诗歌,平淡机械的朗诵和有感情的朗诵,是两种截然不同的艺术效果。所以音乐表现力对于整个古筝演奏来说是极为重要。其所体现出来的不仅是演奏者技术能力的问题,更是演奏者综合素养的外在表现。作为古筝教师和演奏者来说,应该将如何提升古筝演奏的音乐表现力视为一个重要的课题。 二、提高古筝表演音乐表现力的研究 (一)以对作品的深入了解作为前提

音乐作品并不是凭空而来的,从本质上说是一种时代和社会发展的产物。每一首作品都有其特定的历史文化背景,更是创作者情感的结晶。所以仅从技术角度来认知和演奏作品是远远不够的,而是要充分做好案头研究工作,对作品各方面的信息进行掘地三尺般的挖掘,获得尽可能多的信息和感受,并以此作为演奏的基础所在。比如这首作品创作于何时,创作者是谁,他的身份和经历是什么,是在什么状态下创作出的这首作品,通过这首作品想要表达什么等,都是需要演奏者去研究和感悟的,只有这些问题得到了一一的解决,才能坐到古筝前进行试奏。所谓试奏,就是一种尝试性的演奏,要将自己刚才的理解和感悟运用到演奏之中,通过演奏来检验其是否正确,还有哪方面的不足等。以《渔舟唱晚》为例,虽然很多演奏者都能对这首曲子进行过部分或完整的演奏,但是对该曲的了解却仅限于知道其描绘的是渔民傍晚捕鱼归来的情景。其实作品的信息远不是这么简单。《渔舟唱晚》一词来源于唐代著名诗人王勃《滕王阁序》中的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一句,由此可以看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出,其描绘的是长江的情境。但是其本身并不是一首古筝曲,而是在20世纪初由河北古筝演奏家娄树华根据《归去来辞》改编而成。《归去来辞》为东晋的陶渊明所作,表现出了作者向往自然的感受。可见《渔舟唱晚》可谓是一个综合体,需要演奏者做全面的分析和了解后,才能够明白作者本身的思想和情感,而不是想当然的按照自己的理解去演奏。所以说,全面的理解和体验作品,正是获得丰富音乐表现力的基础,需要得到演奏者的高度重视。 (二)以扎实的基本功作为基础

古筝是一门艺术,同时也是一门技术。如果想要获得丰富的音乐表现力,就必须以扎实的演奏基本功作为前提。举例来说,一个连字都认识不全的人,是不可能有感情的朗诵诗歌的。所以要想获得丰富的音乐表现力,就必须要以扎实的基本功作为基础。这里重点强调的是。受到多种原因的影响,很多演奏者在古筝的技法学习中并不系统,对于很多演奏技术都是一知半解,虽然能够基本满足演奏的需要,但是却成为了一个提高演奏质量的瓶颈。所以不论当下的演奏技术水平如何,都应该对基本功进行再次夯实。在西方国家很多音乐院校中,学入学后的第一次考试就是基本功测试,教师要对学生的基本功水平进行全面评测,并作出有针对性的补充和完善。很多著名的演奏家或歌唱家,每天仍然坚持着基本功练习也是同样的道理。作为古筝演奏来说,无论是演奏姿势、演奏手型、左右手技法等,都要予以回炉和不间断的练习。这种基本功越熟练,获得良好音乐表现力的基础就越坚实。而且通过这种基本功的训练,也能够养成一种良好的演奏和练习习惯,这是为演奏者所终身受益的。 (三)以丰厚的文化修养作为保障

古筝作品从来都不是单独存在的,而是一个文化的综合体。除了音乐之外,更与文学、历史、地理、美术等相关学科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如果要想深刻的表现一门艺术,就必须要具有广博和丰厚的文化修养,其能够帮助演奏者从更加全面的角度去审视和感受作品,从而获得对作品新的感悟。受到多种原因的影响,当前很多科班出身的古筝演奏者文化修养并不高,这已经是一个毋庸讳言的事实。所以演奏者应该认识到自身的这种差距,及时给自己充电,不断丰富和完善自身,这将使自己的演奏获得本质的提升。如对古筝曲《暗香》的演奏,这首作品的含义是十分丰富地,其来源于北宋名臣和诗人王安石的《咏梅》,将自己比作梅花,既有着坚贞高洁的一面,也有着孤掌难鸣的一面。表现出了王安石在推动变法中的种种感受。如果具备相应的历史知识,就能够获得和原作者王安石获得相一致的感受,继而为有感情的演奏作品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又如古筝演奏技术方面,想要获得明亮和有弹性的声音,就要对生理学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声音的放松来自于身体的放松,而身体的放松有来自于气息的放松。大臂、小臂、手腕和指尖等多个部位的力量,都是在气息的运筹下才输送到指尖的,所谓气动而生发就是这个道理。明白了其中的关键,演奏者自然就会选择最适合的演奏技术,从而更好的表现的作品。所以说,演奏者要不断提升自己的文化修养,使之成为获得良好音乐表现力的有力保障。

(四)以丰富的舞台实践作为补充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公开演奏是古筝艺术的本质特征之一。要想获得良好的演奏效果,更需要以丰富的舞台实践作为基础。而当前多数演奏者都存在着舞台实践不足的问题,平时在台下演奏的十分流畅,但是一到了舞台上就十分紧张,患得患失。这种状态的演奏,是不可能具有良好音乐表现力的。正所谓熟能生巧,舞台实践多了,这些负面情绪也就自然消失了。所以作为演奏者来说,首先是尽可能多的进行舞台实践。除了一些公开演出要积极参加之外,自己也完全可以为自己搭建舞台,比如邀请同学、教师或家人等举办演奏会、在一些公益艺术活动中主动演奏等等,尽可能多的为自己创设舞台演奏机会,增强自己对舞台的熟悉感,长此以往自然就不会再感到紧张。其次是对每一次舞台实践进行系统的分析和总结。表演者应该主动学习一些表演知识,多观看一些名家的演出,并在内心形成一个标准,并按照这个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可以在每次上台之前,邀请专人为自己拍摄视频,在演出结束后再对照着相关标准分析其中的得失,从而在下一次的演奏中扬长避短。舞台实践多了,紧张感也就会自然消失,演奏者就可以心无旁骛的投入到演奏中去,继而获得良好的演奏效果。

综上所述,作为古筝艺术来说,公开的、高质量的演奏,正是其本质的艺术特征。只有通过演奏,才能充分体现出这门艺术的魅力,抒发出作品的情感,继而获得和观众的共鸣。受到多种原因的影响,当前古筝演奏中普遍存有音乐表现力不强的问题,使古筝艺术魅力的发挥受到了很大的影响,所以应该得到广大古筝演奏者和教师的充分重视。当然,我们并不是要求每一个演奏者都成为古筝演奏家,只是试图通过音乐表现力的提高,能够加深对音乐作品的理解,更好的领悟古筝艺术的真谛,使自己的演奏和观众产生情感共鸣,而一旦实现了这种效果,技术上的掌握也自然是不在话下。本文结合作品和演奏实践,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具体的分析,希望能够起到抛砖引玉之用,为古筝演奏技术的发展和丰富贡献一份力量。 基金项目:

本论文为2013年度黑龙江省大庆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一般研究项目古筝表演艺术的研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DSGB2013051 参考文献:

[1]付娜.论古筝的演奏技法及情绪调动[J].音乐大观,2013,(02. [2]朱丹.古筝演奏中音色的体现及把握探析[J].黄河之声,2013,(03. [3]刘利连.如何培养良好的内心听觉及其技术再现[J].民族音乐2012,(03. [4]刘瑶.试论古筝演奏中音色的体现[J].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2011,(03.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31ec35cde309581b6bd97f19227916888486b982.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