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红与黑》于连悲剧的原因

2024-03-05 20:26:14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论《红与黑》于连悲剧的原因》,欢迎阅读!
红与黑,于连,悲剧,原因
论《红与黑》于连悲剧的原因

对《红与黑》这部作品,一百多年来人们对它的褒贬不一,有人认为它是一部深刻的“人间喜剧”,有人认为它是残酷的“丑陋作品”。朱尔

雅南把于连

看成一个魔鬼,把整部作品看成可怕的偏见。对造成于连悲剧的原因,评论界也是众说纷纭,一种观点认为于连的悲剧是由社会造成的,当时的社会制度和贵族社会决不允许像于连这样的一个平民出身的青年跻身于上层社会的行列,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于连是一个革命者、英雄、反抗者,十分推崇于连;一种观点认为,于连的悲剧是由于连自己造成的,表现为他人格的自我歪曲和对自己信念的背叛,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于连只不过是反动势力的走卒,是极端利己主义的野心家。我觉得对于连悲剧原因的研究,应从人性的、人文的角度出发,结合当时的历史社会制度全面综合地分析,于连所谓的虚伪自私仅仅是暂时的、战术性的,目的也仅仅是为了谋求个人的幸福,保护自己免受伤害,正如罗什福尔所说“在一个确定的时期,所有年轻人多少都是于连

索黑尔。”

《红与黑》成功地塑造了主人公于连这个典型形象。于连出生于家境贫穷、生活困苦的小锯木厂主家庭。他聪明、干练、敏感、倔强、热情奔放、脾气高傲,具有火一样炽热的性格和强烈的自尊心。他有“惊人出众的好记忆力”,并精通拉丁文,外貌清秀漂亮,因而在维利叶尔城凭着才华横溢而闻名。他从小受启蒙学派著作的影响,对最初也只是一个又卑微、又穷困的下级军官,凭借手中的一柄长剑,而威震天下的拿破仑无比崇拜,把拿破仑作为自己的偶像、榜样,幻想步其后尘,实现其有一天“做世界的主人”的野心。可是,随着拿破仑的垮台,波旁王朝的复辟,使他想穿上“红”军装建立功勋于战场的迷梦破灭了,这几乎使他变成了疯子,但是这个接受了启蒙运动自由、平等思想,不满意于自己平庸处境的于连,决心宁愿冒着九死一生的危险也得发财,所以他采取了为达到而不择手段的行动,以跻身上流社会,改变自己的地位。

当时的时代,于连看得很清楚,“如今我们眼见四十岁左右的神父们,能拿到十万法郎的薪俸”“三倍于拿破仑手下著名大将的收入。”于连走上了设法穿


上“黑”道袍往上爬的道路。他被介绍到德雷纳市长家当家教,在社会上崭露

头角。接着又到了贝尚松神学院学习了十四个月。之后,由彼拉神父介绍,去巴黎担任了木尔侯爵的私人秘书,充当了复辟派的有力助手。这期间,他先后获得了德雷纳夫人和木尔小姐玛特尔的爱情,22岁的于连很快成为了巴黎的花花公子,做起了骠骑兵少尉,得到了十字勋章,贵族称号和巨大的产业,并即将与木尔小姐正式结婚。就在他飞黄腾达之际,贵族教会所策划的阴谋使他的迷梦化为泡影,使他受到了极大的侮辱。他愤而枪杀了德

雷纳夫人,被判以谋杀罪送上

了断头台。于连短短一生的经历说明,贵族阶级等级制度的森严和门阀观念的僵死,顽固严密地禁锢着当时的社会,下层青年无论才华多么出众,其向上爬的野心绝不会得逞,等待他们的只有毁灭,这就是造成于连悲剧的社会原因。

对于连悲剧的原因,我觉得还应该从人文的角度进行深层次的挖掘。处于波旁王朝复辟时期的于连是社会的反抗者,他具有超越时代的现代人的思想品性。他强烈地渴望改变自身卑贱的命运,他突破封建时代的宗教信仰的束缚,勇猛的与封建专制、天主教神权抗衡,他崇奉的是拿破仑、卢梭等人的思想学说。正是这种与波旁王朝复辟时期格格不入现代人的思想品性导致了于连的悲剧。于连的悲剧起自于其身体赢弱,被父兄蔑视而又生性高傲,意志顽强,不肯认输低头的生命生存的内在精神冲突,这种悲剧性的精神冲突与古希腊悲剧冲突有着本质性的区别。古希腊悲剧中大多是孔武强健的人(如俄狄浦斯)与自然天意(如神谕)的外在冲突,《红与黑》中于连的悲剧则是普通人与自我宇宙、个体的人与社会伦理道德规范的冲突,它展现的是意志、毅力和人性的美,赞颂的是反抗社会自我力量。司汤达说,“有谁能猜到,他的脸色如此苍白,相貌如此温柔像个姑娘似的,心里竟然会隐藏着宁可死上一千次也要飞黄腾达的,不可动摇的决心。”这种生命生存意识对自我体能的挑战展现的已经不仅仅是现代社会人的体格和强力的角逐,它更多地已转入了知识和智力的竞争。凭心计,于连不仅征服了德雷纳先生一家,也征服了维里埃尔城所有的人;凭智慧,于连赢得了德

雷纳夫

人和玛特尔小姐的爱情;凭超人的记忆力和丰富的知识,于连还赢得了皮拉尔神父的欣赏和德拉莫尔侯爵的信任。但是,在依然等级森严、专制腐败的社会里,出身比智慧更重要,道德比生命更重要,金钱比知识更重要,于连除了智慧和顽强的毅力之外,他什么也没有,他孤注一掷地只身投身于专制社会里,幻想以智


力、智慧征服天下。于连的现代人思想品性使他走在了时代的前面,在尚未完全进入现代社会之前就做出了具有现代性的选择,他实质上是在那个尚未完全具备现代性质的新旧交替的时代选择了一种悲剧式的生存方式。在于连这种悲剧行为的背后,潜藏着的是于连自我实现过程中,内心深处自尊与自卑、伪善与正直、雄心与野心、反抗与妥协的激烈冲突,在陷入自我实现的诸多无法解脱的矛盾冲突时,于连只有悲壮地毁灭自己,通过毁灭自我来净化自我,完善自我。因此,在狱中他断然拒绝玛特尔小姐和德

雷纳夫人以及其他人的帮助,平静地面对死

亡。于连的自我毁灭,在人文意义上也就是人类自身的自我拯救。没有爱,没有生活,也没有理想,没有生命诗意的栖息地,于连认定死亡才是生命唯一的归宿,他实质上是在否定生命的无价值中肯定有价值的生命,它是对人的本体价值的肯定。于连的悲剧充满生命激情,于连的生命激情来自于于连在追求自我实现过程中,生命受到压抑之后的奋力反抗和内在生命体验中诸多的矛盾冲突。从在维里埃尔城对德雷纳夫人的占有激情,到神学院伪善与正直的激烈矛盾冲突,再到侯爵府邸的雄心与野心,反抗与妥协的反复较量,于连内心深处的心理变化和情感激荡异常复杂,深不可测,但其中有一点是明确的,那就是于连内心世界不管如何复杂多变,都始终围绕着自我实现这一轴心在转。自我实现的巨大动力使于连内心深处的正直、诚实、善良、反抗的优秀品质得以张扬,同时也使于连内心深处潜藏的伪善、仇恨、野心等丑恶的一面暴露无遗,于连的生命激情在美丑、善恶、真伪等等矛盾冲突的整体滑动中呈现,因此酿就了现实世界中真实存在的,也是无法回避的人生悲剧。自我实现不仅是于连所处时代人们的追求,也是现代人,甚至未来人们的追求,自我实现中人的内在矛盾和外在冲突不解决,人的自我实现中的悲剧就不可能结束,自我实现的悲剧境遇实质上也是人类的生存困境,因此,《红与黑》中造成于连悲剧的原因也是人类生存困境的显现。

司汤达的《红与黑》不愧为批判现实主义的奠基力作。它是世界文苑历史一块金光璀璨的瑰宝,可与雨果、巴尔扎克、托尔斯泰、罗曼罗兰等众多作家的作品媲美,在世界文坛上应享有特殊的重要地位。

1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31d949595c0e7cd184254b35eefdc8d377ee1447.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