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数学教育改革的社会背景

2022-12-30 23:24:11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晚清数学教育改革的社会背景》,欢迎阅读!
晚清,教育改革,背景,数学,社会


晚清数学教育改革的社会背景

[ ]本文结合教育改革的社会背景对晚清的数学教育发展情况进行了深刻剖析,对比当今数学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改革的建议与方法。



[关键词]晚清教学教育改革社会背景

中国数学教育源远流长,最早的数学传播是与天文、巫术密切联系的。我国早期的教育是从宗教活动中演变而来的,古代的便是养老、宗教教育结合的场所,可以说古代的宗教活动是学校教育的萌芽。我国正式有数学教育文字记载是从西周开始的,发展到清代经历了两个阶段。



一、清末前数学教育发展情况

1.在官、私学中出现数学教育活动。先秦数学的主流是实用,建立了先进的十进制值制记数法,出现九九乘法表”,发展了各种实用的计算方法与测绘方法及工,深刻地影响了后世数学的发展。



春秋战国时代,由于手工业、土木工程等的发展,积累了较多的几何知识。

西周时期,在官学中将礼、乐、射、御、书、数作为教育内容,是贵族从政必备之术,在大学阶段学习。书、数为小艺”,民生日用之必需,小学阶段的必修课。西周将数学视为”,并确定以九数作为数学教育内容。这种源于社会活实际应用数学模型,对中国数学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2.出现了政府设立的数学科学校。隋唐时期,包括隋唐、五代,这是数学育发展的重要阶段。隋文帝初,设立了国子监,下属国子学、太学、四门学、书学和算学。这是首次由政府设立的数学科学,教学章程是教学大纲确立的依据,大纲是章程的具体实施。



元代统治者崇尚理学,中央官学也不再设立算学,学科理学为主。但在理学数学研究水平之高,教学效果之好是古代各朝所罕见。



二、清末数学教育改革社会背景






清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最后一个朝代,是中国封建社会走向没落和最终走向灭亡的时期。这个时期有着深深的封建王朝的历史烙印,同时新思想、新观念也不断的冲击着封建统治。



1.清末数学教育历史背景1840年的鸦片战争,帝国主义用大炮打开了中国的大门侵占中国领土,奴役中国人民。科举制度自隋朝开始在中国历史上持续了1300多年,几度改革均未能推翻,自身一定有一种可以存在的价值。科举制度自产生之日起就确定了由政府出面招考,考生几乎没有身份、阶层、职业等限制,反映了科举的开放性特征,这就突破了血缘关系对政治权力的垄断,使广大下层民众有了入仕机会,体现出一种平等精神、公开竞争、择优录取的竞争机制,为了实现公,政府还制定了一整套详尽而又严密的考试规则。这种在形式上体现了平等、公正,为平民开辟了登进之途,增加了社会内部的流动性,消解了社会内部的张力,适应了封建社会政治需要[3]。传统的封建教育体系由科举制度、私塾、书院及府州县等官学构成,以培养封建官吏为根本目标,以经义诗赋、八股文为教育,儒学理论是至高无上的思想权威和判别是非的标准。科举考试内容空疏无用,缺乏实学内容。科举考试的弊端之所以在清末日益显现,主要原因是其内容和形式上不能适应社会变化。发展到明清,只剩进士一科。科目的狭窄,直接导致了培养人才的单一。



2.封建科举制度的改革。社会的发展需要各级各类的人才,包括政治人才和科技人才。而科举考试选拔的人才只是传统意义上的政治型人才。在民族危机更加深重,民族资本主义得到了初步的发展的情况下,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十分迫切,国废科举的呼声因而日益高涨。洋务运动时期,一些洋务派官僚提出增设算学、艺学之科的主张,倡导实业教育。经过十几年的动议,终于于1888 年录取算学举1 ,这是改革科举的第一次突破[4]。在这以前,1881 年毕业于耶鲁大学的铁工程师詹天佑被授予五品官衔,这两件事给传统的科举取士制度以沉重的打击。1898 年诏开经济特科经济正科”, 广取经世致用之士。但这些都是在传统科举之外,学习西学的人打开了一条晋升之路,于传统的科举制度本身并无多大更改。1898 6 22 ,光绪帝下令废八股,改试时务策。虽对科举的改革很不彻,清廷迫于形势,1898年的8,正式废除了科举制度。自隋朝实行,历经1300 多年的科举,终于走到了它的尽头。科举制的废止,扫除了学校发展的障碍。清末时期的数学教育就充满了这个时期的特点。



三、小结

纵观晚清学校数学,一个明显特征就是普遍将课堂教学和课外实践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晚清学校数学教学注重实践和应用,对目前我们学校数学教学很有借鉴意义。目前,学校数学教学有注重课堂教学而忽视课外实践的现象。教学实践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31b257531411cc7931b765ce050876323112749f.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