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从南京大屠杀看中日关系---高婷婷》,欢迎阅读!
从南京大屠杀看中日关系 文本内容:
1937年12月,日军攻陷南京。接着,日军以集体枪杀、焚烧、活埋、砍头、军犬撕咬等极其残忍的手段,对南京平民和被俘的中国士兵进行了持续的惨绝人寰的血腥大屠杀。
据统计,日军在占领南京后的六周内,屠杀手无寸铁的南京居民和放下武器的中国士兵达30万人以上。南京大屠杀是日本侵略者对中华民族犯下的严重暴行之一。
导入:在70多年前日本在我国南京犯下的大屠杀的滔天罪行,至今仍是我们中国人民心中无法磨灭的痛,面对这样一段惨绝人寰的历史,日方的态度一直令我们中国人民难以接受,以此为导火索,加之最近中日在钓鱼岛问题上的分歧,使中日关系一直不明朗。中日双方的关系究竟该何去何从? 一.事件背景
1937年12月,日军占领中国国民政府首都南京后,展开烧,杀,淫,掠“大竞赛”。中国平民和被俘士兵被集体射杀,火焚,活埋及用其他方法处死者达30万人以上。这就是震惊中外的——南京大屠杀。
活埋平民 日本教官在教
士兵如何杀人 对于这样一段让所有中国人民沉痛万分的历史,最让我们感到痛心的便是在这样的铁铮铮的史实面前日本的态度:在日本,日本政府承认“发生过杀害非战斗人员和掠夺等行为”,但对遇难人数持刻意回避的态度。日本学界对遇难人数的估计有20万人、4万人、2万人等数种观点,也有少部分人认为南京大屠杀是“20世纪最大谎言”。这些“否认派”得到部分日本政商势力的支持,在中国引起强烈反感,这使得南京大屠杀成为严重影响中日关系的主要历史问题之一。
二.中日双方对这段历史的态度 1.中方
中国学术界对于南京大屠杀的研究是从80年代初才真正开始的,当时由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全国各界开始拨乱反正,清除“左”的影响,政治思想开放,学术研究开始走上正常发展的道路。二是1982年日本发生教科书事件,日本右翼分子不断美化侵略和否认南京大屠杀,引起中国人民的强烈不满。1995年,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之际,南京市成立了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史研究会,以进一步推动南京大屠杀史的研究。1998年12月,南京师范大学成立了南京大屠杀研究中心这一专门研究机构。2006年4月,南京大学依托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华民国史研究中心,成立了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史研究所,由江苏省和南京市与南京大学共建,国内南京大屠杀研究由此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除南京地区的学者外,武汉、上海、北京等地的大学和研究院所也有部分学者积极参与了这一课题的研究。由于学术界的日益重视、专门研究机构的成立和相关课题研究经费的支撑,南京大屠杀的研究
日益深入。
中国政府声明:南京大屠杀是日本军国主义在侵华战争中犯下的残暴罪行,铁证如山,国际社会对此也早有定论,任何企图歪曲和抹杀历史事实的图谋都是不可能得逞的。 2.日方
许多曾在当时南京附近作战的日籍老兵承认南京大屠杀的存在,以东史郎日记为代表的侵华日军忏悔影响极大。日本左翼的日本社会党及左翼背景的日本教职员组合对南京大屠杀也多抱持承认大规模屠杀的立场。尽管如此、还是有部分日本右翼民众否认南京大屠杀。而因为秉持观点与政治立场不同,不同日本人对南京大屠杀有不同的解读与看法,其中死伤人数的部分,有二十万以上、十多万人、四万、数千、数百乃至于完全否定者等各种说法。 三.对现阶段中日关系的发展的看法
虽然不断有报道称中日两方的领导人为了中日关系做了如何如何的努力,中日的关系又有了如何如何的进展。但是不得不承认这些年我们听到的最多的消息还是日本企图篡改教科书,篡改“南京大屠杀”的史实,日本领导人不顾国民的反对情绪,几次三番的参拜靖国神社,中国和日本的钓鱼岛之争等等。
特别是最近刚刚发生的中日钓鱼岛事件,这件事在我国可谓掀起了新一轮的对日本的厌恶情绪,也把中日关系再一次推向了风口浪尖。我们知道有很多人走上街头用游行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愤怒,报纸上也报道了很多人有一些砸毁日产汽车等“过激 ”的行为。有很多人说这些“过激”行为是在给我们中国人自己丢脸,但是我想这些情绪虽然发泄的方式不正确,但是却也情有可原。其实要打破这层隔阂真的不是那么困难的一件事,对于那样的一段历史,我们中国人民并没有要求也并不指望日本能够偿还的清当时欠下的债,我们需要的只不过是一个真心的道歉,忏悔。我们只是希望在这么多年过去之后,
我们的心灵上能够得到些许慰藉。其实就像当初德国总理在二战墓前的那一跪,因为真心的悔过了,所以人们大多都选择了原谅,因为毕竟太过固执于过去只会两败俱伤。但是我们却一直也没有等到日本人的一个已经迟到太久太久的道歉,取而代之的是让所有中华儿女心寒的日本企图篡改历史的荒唐野心。 日本发生地震的时候,我们在网上看到了无数人为日本人民祈福,我们中国人民也都不计前嫌,对日本做出了许
多援助,我想说在这样的事实面前,难道还不足以日本人民有所觉悟吗?日本人民不是一向以高素质著称吗?为什么在这样的事情面前却选择这么卑劣的手段呢? 四,对未来中日关系的展望
近年来,中日关系陷入两国邦交正常化以来的最低潮时期。彼此误解与猜疑显升,导致两国间出现“经热政冷”的反常局势。“经热”乃是中日30 余年来经贸发展积累的业绩,理当继续发扬光大;“政冷”则可视为日本政局全面走向右倾保守化所反映出的必然产物的一个侧面,尤其小泉内阁一意孤行,在取得经济大国地位之后,推行走向政治大国与军事大国战略,实为导致日本现实政局演变的深层根源。现实的“经热政冷”局势,可视为21 世纪中日关系发生转型而出现的一个过渡期,关键在于如何通过妥善的途径、手段与方式方法,双方彼此明智地采取“冷处理”而不是“热处理”的妥善举措,以谋求化解乃至解决此种反常事态。当前安倍晋三新内阁
访华并发表联合新闻公报,明确表示要改善中日关系;对其侵略亚洲造成的巨大损害与痛苦深表反省。谨寄希望于双方以史为鉴,尽快地全面改善政治与经济关系,将中日关系推向更高层次,进一步拓宽新的发展空间,创建与维护21 世纪的新型中日关系。
新时代的中日关系要走出双边范围, 在东亚和全球发挥作用, 首要的问题仍是克服冷战思维和防范心理。中国举办中非论坛, 日本也举办非洲领导人会议, 日本媒体不认为这是好事, 而是中日在互夺资源。今后如果中日联合起来举办这类活动, 实现多方共赢、多赢, 其效果一定会更好,也好让那些仍有冷战思维的人无言以对。
构筑中日“战略互惠关系”,需要两国从战略高度和长远角度来把握中日关系的方向,需要中日双方共同为此付出努力。而事实上,还取决于日本能否妥善处理对美与对华关系。毫无疑问,未来日本的亚洲政策仍将以日美关系为基础。但必须指出,随着中国的不断崛起以及东亚地区合作的进展,日本将在“入美”和“入亚”之间面临越来越大的战略选择压力。中日两国构筑“战略互惠关系”任重而道远。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31a5607cf31dc281e53a580216fc700abb6852f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