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湘之南 潭之北》,欢迎阅读!
湘之南 潭之北
云在空悠
【禅宗公案】 帝问:“百年之后所需何物?”师曰:“与老僧作个无缝塔。”帝曰:“请师塔样。”师良久曰:“会么?”帝曰:“不会。”师云:“吾有付法弟子耽源却会此事。”„„(师迁化,帝诏问源)源曰:“湘之南,潭之北。”
【静心斋小译】
唐代宗皇帝问慧忠国师:“百年之后您需要什么呢?” 慧忠大师回答说:“就给我造个没有缝隙的塔吧。” 皇帝说:“请国师给一个塔的模样。” 慧忠大师沉默了很久,说:“懂了吗?” 代宗皇帝说:“没有懂。” 慧忠大师说:“我有一个传法的弟子叫耽源,他懂得这个事情。” 慧忠国师圆寂后,代宗皇帝诏见耽源禅师问答案。耽源禅师说:“湘江的南岸,潭州的北边。”
【禅外流云】
不存在的回答
埃及的金字塔,据说其缝隙一块薄薄的刀片都无法插进去,到现在还在有人争论是地球人的作品还是外星人的作品。但无论如何,塔的本身还是有缝隙的,仍然是以多块巨石组合重叠而成,其缝隙不过相对紧密罢了。
慧忠国师要求代宗皇帝给他造个无缝塔,这可难住了皇帝,以他的聪明智慧,竟也未能测得慧忠国师禅境之一毫一滴。慧忠国师禅的体验已臻化境,整个宇宙都是一个整体,连个缝隙都找不到,更是难找下手之处,哪里还需要什么呢?当然,皇帝你如果硬要送样东西给我,那么造个无缝塔来。但这塔本身就不能造出来。 湘江是南北流向的,并没有南岸或北岸。“潭之北”,潭州就是今天的长沙,本来就在湘江之畔。
读禅宗公案多了,就会晓得禅语机锋实则是没有道理可讲的,好像不在一般思维的逻辑之内,也绝不符合平常的知识概念与规律,通达禅的各个境界的人,一听自然而然就懂,“哦,就是这个!”不懂禅的人呢,要么老老实实地去参,要么茫茫然然以至终老也未必能知其真意。
南怀瑾先生曰:“禅宗之有机锋转语,为宗门勘验见地造诣,问答辩论之特别作风。虽有时引用俗语村言,或风马牛不相及之语;乃至扬眉瞬目,行棒行喝,皆有深意存焉。且皆深合因明论理之学,非无根妄作。”
明月芦花君自看
照片上和电视里的风景无论怎样美,但其作为平面载体上的信息,对于人而言,仍然有着遥远的距离感,仅仅在视觉上形成一点冲击罢了。而如果在那样的风景里,无论在山巅,还是在水岸,亲自置身其中,风景与人相融相谐,全身的通感就来了,其入魂揉魄的魅力也就弥漫张扬而出。
有一首禅诗曰:
云染染
水漫漫
明月芦花君自看
对风景而言,只有自己亲身置于其中感觉到那些风景的格调,才能有着自己内心真切的感触。对于禅而言,没有亲身的体验,没有真实的感触,也就无从知晓其内在的境界与意象。就如当年印度各宗各派进行大辩论,因为各人修持的境界不同,各执一端,争得不可开交,唐代伟大的留学生玄奘大师一句话“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平息了纷争。
今月曾经照古人
是谁在千古的流传里,把那山寺的钟声,撞出山谷幽深的静谧,在明月的相照里,古人于旅途相思之情的或浓或淡的愁绪,通过唐诗、宋词的韵味,穿透时空而来。今夜的旅行中,我没有憩息在小店,就坐在夜行列车上,看那在山脉起伏间或隐或现的月亮,就在列车车轮的节奏里,千百次地想象着古人们悠闲从容的时光,轻轻地吹灭了烛火,要么静静地伫立在窗前,要么在树影婆娑的小院,任月光的清辉融融洒洒,那样的景致当产生多少的诗情呵。而这个时代,什么都高速了,逼退了那样清新的夜和环境了,家园也好、宾馆也罢,都在喧嚣嘈杂的包围里,裹着奇怪的味道。
月亮在苍宇的静寂里,默然地看着人世间的纷纭,在轻笼的灰雾后面,冷静而沧桑地倾撒着自己的光辉。多少人降生了,多少人逝去了,在关于所有月亮的思绪里,深深浅浅地氤氲出人世况味。“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谁在今夜的明月里,参那古时禅师们的语录呢?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317f47a4af1ffc4fff47ac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