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2022届盐城南京一模诗歌逐句讲解》,欢迎阅读!
2022届盐城南京一模诗歌逐句讲解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荆门西下① 李商隐
一夕南风一叶危,荆云回望夏云时。 人生岂得轻离别,天意何曾忌险巇②。 骨肉书题安绝徼,蕙兰蹊径失佳期。 洞庭湖阔蛟龙恶,却羡杨朱泣路岐③。
【注】①本诗作于唐宣宗大中元年(847年),给事中郑亚外调桂州剌史,诗人以入幕掌书记身份随往赴任。②险巇:艰困险阻。③绝徼:绝域,极远的边塞。④杨朱泣路岐:《淮南子·说林训》载“杨子见逵(大道)路而哭之,为其可以南,可以北。”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中的“一叶危”一语双关,既指现实中一叶扁舟被整夜江风不停地吹打,随时都会傾覆,也隐喻了诗人自身坎坷的命运。
B.颔联写诗人舟中所思所感,感叹老天哪里顾及人是否涉险,自己远行赴职,被迫与亲人分离,对此前的轻率抉择充满了悔意。
C.颈联写行程中的诗人看着亲人勉励自己安心在边地供职的书信,不由得想起美好的家庭生活,感慨和远方家人的会合遥遥无期。
D.诗歌中间两联运用对仗,句式工整而又富有特色。颔联两句连问,句意曲折发人深思;颈联由实及虚,情怀表达更为深远。
16.尾联的“羡”蕴含了诗人丰富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诸家对于本诗写作的具体时间和地点,尚有分歧的认识。现在仅根据试卷上的注解,对诗句做出基本的疏释。对不同观点稍加介绍。 荆门西下
“荆门”,一般认为是荆州的代称,又认为是宜都西北的荆门山。注解说李商隐将随郑亚去桂州赴任。尾联提及洞庭湖。路线为荆州至洞庭再到桂州,是先向东南再向西北。“西下”按一般文言句式,是向西顺流行船。或许诗题是就路线大部而言。也有学者把“西下”理解为从西走,或者认为诗写的是大中二年郑亚从桂州回长安,故西行入蜀。各说皆有不通之处,有待论证。
一夕南风一叶危, 荆云回望夏云时。
多有解诗者将“荆云”改作“荆门”,诗句的意思就是:
吹了一晚上南风,一叶扁舟经历了危险。回望出发时的荆州,已经是夏云缭绕。 试卷采用原作的“荆云”,指荆门(荆州)之云,那么“夏云”之“夏”就是地名夏口。“荆云回望夏云时”是说一夜之间船已从夏口行至荆州,故于荆州回望夏口于云间。但这样一来,船行的路线又颇费解。
人生岂得轻离别, 天意何曾忌崄巇。
抵消双重否定,诗句是说:人生中的离别是应该慎重对待的,老天爷不会忌讳给人施加灾难。
值得推敲的是上下两句的逻辑关系。
理解为并列,那就是说出了两种人生危机:一是离别之苦,一是仕途艰难。 也可以理解为转折:我没有不把离别当回事,可是天意弄人,给我的回归制造艰难。 也可以理解为下句是因,上句是果:老天爷要人受苦,才叫人别离。或者说,老天爷要人受苦,所以每次的分离都可能是永别。
无论如何理解,这句诗没有说自己看轻离别,所以15题B项“对此前的轻率抉择充满了悔意”属于无中生有。
唐宣宗大中元年,宣宗即位,曾经权倾一时的宰相李德裕及其支持者迅速被排挤出权力中心。所以给事中郑亚外调为桂州刺史、桂管防御观察使。有学者认为“天意”是双关
帝王的意向。其实李商隐未必把政治气候的改变归结为皇帝一人,“天意”作字面理解亦可。
骨肉书题安绝徼, 蕙兰蹊径失佳期。
“骨肉”比喻有血缘的至亲,包括父母兄弟子女等。“书题”是亲人寄来的书信。上句是说亲人来信要我安心在边塞供职。
“蕙兰”即蕙质兰心,比喻女子纯洁高雅,考虑与“骨肉”相对,应该指李商隐的另一类亲人,即他的妻子。下句是说自己错失了与家室团聚的佳期。
因为有“蹊径”这样有隐蔽意味的词汇,颇疑此处的女子不是正妻。李商隐有《少年》诗云“别馆觉来云雨梦,后门归去蕙兰丛。”男女情事或许隐喻政治交往。15题D项“颈联由实及虚,情怀表达更为深远”,似指此。当然,“失佳期”可以指将来难以与家人相见,也是虚写。
无论如何,这两句都是阐发了颔联上句“人生岂得轻离别”。
洞庭湖阔蛟龙恶, 却羡杨朱泣路岐。
尾联就是阐发颔联下句“天意何曾忌崄巇”,借路途艰险比喻人生多难。 “洞庭湖”处于由荆州至桂州的路上,“湖阔蛟龙恶”是对人生前途的忧虑。 表面上看,“羡”是由于陆路比水路更为安稳。其真意,在“杨朱泣路岐”的用典。用典之要害注解已揭出:“杨子见逵路而哭之,为其可以难,可以北”。
作者羡慕杨朱,是因为杨朱尚有选择的余地,自己只能一路走向险恶。当时牛党得势,李商隐由于曾支持李德裕的政治纲领,在仕途上已无出路。他的官职已经小到不值得牛党排挤他。愿意追随被贬的郑亚,已说明他对仕途的绝望。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314d6839ee630b1c59eef8c75fbfc77da26997e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