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的围城

2022-07-28 04:30:18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法的围城》,欢迎阅读!
围城
法的围城

如果有一天,你因为触犯了法律而被逮捕,但是你发自内心地认为你所触犯的法律一部恶法(邪恶的法律),并且你的亲朋好友也认为你受到了不公正地对待。假如你有机会对此进行选择,你是会选择逃狱还是乖乖地服刑?依照世俗的眼光看来,既然是恶法,我们便不需要遵守,那么有什么理由不选择逃狱呢?

对待这个问题,西方的先哲则有着自己的思考,最令我们所熟知的例子就当属苏格拉底之死了。苏格拉底时代的雅典,民主制度已经走向了没落,公民大会所制定的法律荒诞不经,苏格拉底因为得罪了当时的智者而被雅典陪审法院以腐化误导青年之罪判处死刑,他的学生对此表示了极大的愤怒,决不允许老师因为这么一个可笑的罪名而被杀死,于是纷纷劝其越狱或者上交一大笔赎金。然而苏格拉底却有自己的慎重,在思考之后他誓不越狱,最终饮鸩而亡,究竟他为什么会这么做,看完了《西窗法雨》之后,我渐渐明白,这是因为法的围城在苏的脑海中作怪。

什么是法的围城?显然这个词用的有点文艺了,因为说到底就是两个字:法治(rule of law)。法律其实很像一道墙,因为需要法治,所以便用这道墙围成了一座城,规定了我们行使各种行为的界限。而对于法治,大家一定再熟悉不过了,教材中经典的说法是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但是在《西窗法雨》这本书中,对这种经典的观点提出了一些质疑:仅仅这样就是法治么?显然答案是否定的。

我们一般认为法律是正义的,而这种正义其实分为了实质的正义与形式的正义,实质的正义指的是该法律内容好,不溯及既往且没有制定恶劣的法律而形式的正义则是指法律明文公布,平等地对待一切人,所有人都一并地适用。我们平时理解的法治其实就是指形式上的正义,对实质没有多加要求,之前的经典说法很准确地阐述了这个观念。但是,这种法治是不稳定的,死板的和不知变通的,我们的法律再怎么完善也不能把所有的行为都一一制定规则,而且每个行为都会存在不同的背景状况,对此,如果依照法条一成不变的审判,恐怕造成的冤假错案会不计其数。因此法治需要“人性”,这种“人性”体现在法官要抛弃一切之前的价值取向,运用公平正义这一尺度以及各种法律原则来审理疑难案件,做到灵活变通,用专业的术语来说就是“自由心证”。也许你会说:这是人治啊,没有有法必依呀!完全是法官自己说的算,没有把法放在眼里!但是我觉得这种“人性”不是人治,毕竟法官的思考来源于公平与正义这一法律的化身以及合情合理的法律原则,而这些东西说到底,还是法。

也许你还会盘问:这样的话,如果法官接受了某人的贿赂,其价值的判断已经收到了极大的误导怎么办?这就引出了我所要说的法治的另一个重要条件:民主

法律应该建立在民主的基础上,如果没有了民主,法律真的会成为一种恐怖的暴力机器,成为专制的利器。接着上段的话题,如果我们建立了完善的陪审制度采用民主的方式由陪审团首先对案情的结果进行投票表决,再结合法官独立的思考进行最终判决,那么即使法官受了贿,他也必须考虑陪审团的意见,这样的审判自然要来的公正许多。其次,民主还体现在法官是由人民意志的代表机关任命,时时刻刻受到代表机关的监督。因为是人民间接选出来的,所言法官从内心上必然不敢胡作非为。有了民主,我想便可以很好地解决上述贿赂法官的问题,同时民主带来的不仅于此:正是由于法律建立在民主之上,是得到了百姓的认同的,人们便像遵守契约一样信服地遵守法律,从而真正地实现法治。

最后让我们回到苏格拉底之死这个问题上来,苏格拉底的考虑不可谓不完善,首先雅典的法律的确是建立在民主之上的,是代表民意的公民大会所制定;其次,陪审法院的法官结合了自己的思考同时陪审团又一致认为苏格拉底该死,程序相当的正当,无懈可击;再次,苏格拉底可以认为自己受到了不正当的对待,那么越狱就正当么?这岂不是在自扇耳光;


后,苏格拉底高尚的道德情操决定了自己甘愿做一个法治的牺牲品,他这么做便是维护法治的最好做法。看来苏格拉底是必死无疑了,这是要实现法治社会的必然选择。

谈了那么多,才发现法治到底还是残酷的,法的这个围城将我们牢牢地锁住,纵然有人性与民主相伴随但是终究束手束脚,但如《西窗法雨》讲的那样:在当前这个充斥着欲望与犯罪的世界,实施法治是必由之路,是当前必须完成的任务。法律终究是最底层的道德,是人类道德沦落的体现,但愿有一天能如马克思所言:世界实现了共产主义,法律将从此消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314c47747fd5360cba1adbf6.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