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古诗新制布裘翻译赏析》,欢迎阅读!
古诗新制布裘翻译赏析
《新制布裘》作者为唐朝文学家白居易。其古诗全文如下: 桂布白似雪,吴绵软于云。布重绵且厚,为裘有馀温。 朝拥坐至暮,夜覆眠达晨。谁知严冬月,支体暖如春。 中夕忽有念,抚裘起逡巡。丈夫贵兼济,岂独善一身。 安得万里裘,盖裹周四垠。稳暖皆如我,天下无寒人。 【前言】 《新制布裘》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做的一首言志的五言古诗。约作于公元806年(唐宪宗元和六年至八年)为母守孝居渭村时。这首诗抒写了“大丈夫贵在兼济天下,做利国利民之事,岂能只顾独善一身而已。”反映了作者的抱负和品德。 【注释】 ①桂布:即唐代“桂管”地区(今之广西)所产木棉织成的布,尚不普遍,十分珍贵。 ②吴绵:当时吴郡苏州产的丝绵,非常著名。 ③拥:抱,指披在身上。 ④支体:支同肢,支体即四肢与身体,意谓全身。 ⑤中夕:半夜。 ⑥兼济:兼济天下,做利国利民之事。 ⑦独善:注重个人的思想品德修养,所谓“穷则独善其生,达则兼济天下”。这是古代正直的、欲有所作为的知识分子的处世哲学。 ⑧安得:如何得到,期望马上得到。 ⑨周:遍。四垠,四边,即全国以内,普天之下。 【翻译】 洁白的桂布好似白雪,柔软的吴绵赛过轻云。桂布多么结实,吴绵多么松厚,做一件袍子穿,身上有余温。早晨披着坐,直至夜晚;夜晚盖着睡,又到早晨。谁知道在这最冷的寒冬腊月,全身竟暖得如在阳春。半夜里忽然有一些感想,抚摸着棉袍,起身逡巡。啊,男子
1
汉看重的是救济天下,怎么能仅仅照顾自身!哪里有长达万里的大袍,把四方全都覆盖,无边无垠。个个都像我一样安稳温暖,天下再没有受寒挨冻的人。 【鉴赏】 白居易主张诗文“为君、为臣、为民、为物、为事而作,不为文而作”(《新乐府序》),又说,“文章合为时而着,歌诗合为事而作”(《与元九书》)。这首诗完全体现了他的这种理论主张,既不为艺术而艺术,又不为自我而艺术。诗中反映出他能跨越自我、“兼济”天下的博大胸襟,表现了诗人推己及人、爱民“如我”的人道主义精神,以及封建社会开明官吏乐施“仁政”、惠及百姓的进步思想,至今读来,仍激动人心。 作品结尾四句“安得万里裘,盖裹周四垠。稳暖皆如我,天下无寒人”,源于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它表明,两位伟大诗人的博爱情怀都是一致的。宋代黄澈在《巩溪诗话》中说:“或谓:子美诗意,宁苦身以利人;乐天诗意,推身利以利人。二者较之,少陵为难。然老杜饥寒而悯人饥寒也,白氏饱暖而悯人饥寒者也。忧劳者易生于善虑,安乐者多失于不思。乐天宜优。”其实,大可不必区分优劣。两人都是面对自我处境的一种超越,只不过老杜并未愁苦于个人饥寒、白氏并未沉溺于个人饱暖而已,皆为难能可贵。无论自身寒暖,诗人心中念念不忘、重重忧虑的都是天下百姓。 作品艺术的高潮之处在于,表面写的是“稳暖”,实质写的是“仁政”。或者说,“稳暖”只是其写实,“仁政”才是其虚拟,即意象创造。白居易在830年(唐文宗大和四年)被任命为河南尹,辖区就是洛阳城。后来,他又写了一首内容相近的诗《新制绫
2
袄成,感而有咏》,其中写道:“百姓多寒无可救,一身独暖亦何情。心中为念农桑苦,耳里如闻饥冻声。争得大裘长万丈,与君都盖洛阳城。”同样表达了他的爱民激情,同时也蕴含着他的“仁政”理想。他在《醉后狂言,酬赠萧、殷二协律》诗中说得异常明确:“我有大裘君未见,宽广和暖如阳春;此裘非缯(古代丝织品总名)亦非纩(细丝绵),裁以法度絮以仁。刀尺钝拙制未毕,出亦不独裹一身。若令在郡得五考(唐制:经五次考绩才可转官。意谓任满),与君展覆杭州人。”显然,白氏所谓“裘”,实乃“法度”、“仁政”的一种象征。不管是“盖裹周四垠”,还是“都盖洛阳城”,均要实施“法度”、推行“仁政”。作为封建官吏,他要维护的当然是封建统治,但在客观上也给平民百姓带来一定益处。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
3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3110b34b667d27284b73f242336c1eb91a3733a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