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风散文简论 张晓风散文

2022-07-17 01:04:12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张晓风散文简论 张晓风散文》,欢迎阅读!
张晓风,散文,简论
精品文档

《张晓风散文简论 张晓风散文》



摘要:张晓风是台湾著名的作家,她的散文有一种温暖的情调在其中,弥漫着一种舒适的,沁人心脾的感觉,带给读者温情和快乐, 张晓风散文一个引人注目的特点,就是她散文里所表现的浓郁的思乡之情,发掘生命之美是张晓风散文创作的出发点,对生命的敬重与关注,对生命的充分肯定,是她散文创作的魅力所在

张晓风是台湾著名的作家,她的散文有一种温暖的情调在其中,弥漫着一种舒适的,沁人心脾的感觉,带给读者温情和快乐。张晓风的散文,典雅秀气之中带有对时光流逝、生命短缺的概叹和对世事无常,尘世纷扰的豁达,在她的文字里,有着她对人生的憧憬,信心和执着。无论世事的变幻,她都以一个淡定的守望者,继续着她对生活,对生命的热爱与追求。 一、凡俗生活中的乐趣 张晓风的散文题材多来源于她对生活的点滴感受和体悟,生活中一件微小的事情她偶尔也会体会出独特的感受。她以一种平民化的姿态快乐的生活着,也以一种最真实的,最自然的情感表达对世俗的亲近和热爱。 《那夜的烛光》写台风之夜,自己与小女儿的一番平淡的对话,作者不禁想到,孩童的天真与烂漫,是最值得珍惜与回味的。不管时光与岁月的流逝,那份美好会一直留在母亲的心中。时光的流逝,有些东西会在不经意间流失,但是,那些曾经的小幸福会一直留在人的心里,反复回味,留恋。 张晓风在享受凡俗生活的同时,也热爱大自然中的天地万物。她有一种万物平等的广博情怀,崇尚“天人合一”“天地与我并立,万物与我为一”的和谐境界。她善于在与大自然的亲密接触中抒发情感,感悟人生。 《行道树》一文中作者写出了行道树的心酸:“我们的家在山上,在不见天日的原始森林里。而我们居然站在这儿,站在这双线道的马路边,这无疑是一种堕落”。这里,张晓风对扎根于马路两旁的行道树感同身受:行道树离开了森林,立在城市的飞尘里,为人类造福,它们是忧愁并快乐着。所以,只有真正的理解大自然,爱护大自然,才能求得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张晓风认为,生命的存在是大自然的恩赐。大自然里每一种生物都有尊严的活着,就算是“巨大悠久如神木,神奇珍贵如灵芝,微小如阴暗岩石上恰似芝麻点大的菌子,美如凤尾蝶,丑如小蜥蜴,古怪如金狗毛,卑弱如匍匐结根的蔓草”,无论它们长的有多丑,无论它们有多卑贱,它们都有生存的权利和尊严。甚至连没有生命的土地,石头,树尸等等,它们都有自己存在的权利和自由,因为“在山中,每一种存在的都是适者”。每一种生命的存在,都自由规律和原则,人类不应该去打破这种原有的和谐的生命规律。 在《情怀》中,当张晓风无意中从报上得知一只稀有的“赫氏角鹰”被捕获时,她不禁担忧起来,她似乎听到了一种生命的召唤,一种几乎是命定的无可抗拒的召唤,那声音在说:“为那不能自述的受苦者说话吧!为那不能自伸的受屈者表达吧!”出于这种发自生命的呼喊,她禁不住内心的悲恸,决定拯救那只被捕获的“赫氏角鹰”。她不知道自己弱小的力量能够为那些受难中的弱势群体

.


精品文档

做些什么,但是,那种对生命的敬重,那种天生的博爱情怀,她对那些受到伤害的生灵或者是弱势生命发出了“不平则鸣”的悲愤情怀。 张晓风对大自然有一种虔诚的热爱,她认为,万物有灵,众生有爱,大自然的一花一草,一竹一木,鸟兽虫蚁都是有生命的,都应该得到尊重与爱护。因此,在她的散文里,处处可以显示出她对万物生灵的尊敬与爱护。对于张晓风来说,生命是不纳入计量单位的,是一种独立的存在,应该受到尊重和保护。 二、女性生存观照中的温情 作为一位女性作家,晓风散文里有着女性作家所特有的细腻优雅的阴柔之美,她以自己独特的女性眼光去看待历史和现实人生。她对生活、爱情、事业有着自己独特的看法。 《一个女人的爱情观》表达了作者对爱情的看法。相对于那些轰轰烈烈、惊心动魄的爱情传奇,她所追求的,是一种相知相识的人生伴侣。她的爱人不需要有多浪漫,只需要有一颗平淡真挚的心、体贴善良的心。在张晓风的爱情世界里,她更倾向于追求“一种平实深远的爱情,一种建立在世俗之上的爱情、一种和谐平凡而持久的爱情、一种忠贞不渝,患难与共,心心相印,惜惜相守的爱情”。她不追求热闹或者是不食人间烟火的爱情,她所追求的,贴近平凡的婚姻生活。 晓风关注当代女性的生活和命运,她认为,大部分女人一旦结婚生子,就自然会成为圣人,因为,女人在婚姻家庭生活中,面对种种家庭琐事,不自觉的就会学会饶恕,会学着去原谅自己不忠的丈夫,会学着忍耐一切本来不应该承受的委屈,女人就在委屈和饶恕中,在时间的流逝中的,慢慢老去。晓风是理解女性这种无奈的心理的。在今天,尽管女性意识已经被唤醒,女人不再是附属品,有自己的人生理想,但是,很多女人仍然被迫局限在自己的家庭里,她们希望挣脱家庭和社会的枷锁,创造出自己的事业,而不只是一个贤妻良母。 晓风立足于女性的角度,用自己的生命体验关注女性的内心感受、关心她们的情感世界和生存环境,以真挚的情怀去关心女性的生命和存在。她从一位女性的视觉出发,以平实自然的话语缓缓地叙述了女性的人生际遇,真实地传达出女性的生存体验,对女性的人格、尊严、价值进行了特有的关注,表达了她对女性所特有的关怀。 (三) 浓厚的乡愁意识 张晓风散文一个引人注目的特点,就是她散文里所表现的浓郁的思乡之情。张晓风祖籍江苏徐州,出生于浙江金华,八岁随父母移居台湾,从此与故乡隔海相望。由于赴台时,她的年龄甚小,所以她对于大陆故乡的记忆不是特别深刻,她对于故乡的认知,更多的来源于中国古典书籍,比如唐诗宋词等。她自己曾经说过,“故土的记忆朦胧恍如隔世,但不知为什么,这种怀乡的症候竟是潜伏的――越过我的童年和少女时代,在某个宜于赋归的秋日突而发作,并且时时复发,是不能也不屑治愈的痼疾”。于是,乡愁是她的散文里不可缺少的一个主旨。她的丈夫林治平先生也曾经这样评论过她:“真正认识了解她的人马上可以感受到她身上激流着的中国血液,她的爱国热诚与情操早已化在她热烈的生命中。” 张晓风散文浓郁的乡愁意识,首先表现在她对故土生活的眷恋。她常常在散文中记录她在大陆童年生活的点点滴滴,比如在

.


精品文档

《花朝手记》里,作者回忆起七岁时去同学家采桃花,第一次被植物的美所刺激,因而与桃花结下了不解之缘。还有五岁时,乡下亲戚带来的石榴,就像故乡徐州的颜色,烙在作者的脑海里,久久不能忘怀。她时常遥想起记忆中昏黄的江南,想起南京的古老城墙是否已经苔滑,柳州峻拔的山水是不是已经剥落,还有那始终萦绕在心头的无法磨灭的乡愁意识。 童年时美好的记忆一直留在张晓风的记忆里,念念不忘,像一坛陈年老酒,越闻越香,甘醇怡人。她散文里一些不经意的温馨记忆,时常让读者发出会心一笑,慢慢回味她那份思乡之情。 其次,张晓风浓郁的乡愁意识还表现在她对文化中国的向往和尊敬。张晓风毕业于台湾东吴大学的中国语言文学系,并且在学校里授课中国古典文学,对中国传统文化有浓厚的兴趣和深刻的理解。她是一位深受民族文化熏陶的作家,所以,在她的散文里,随处可以看见她对文化国的欣赏和赞叹。 张晓风曾经说过:“我的身体在台湾长大,可是我的心好像跟历史中国衔接,不管是到南京或西安,我觉得都是我心灵的一个故乡。好像李白、杜甫、李商隐这文学先辈,随时会跑出来和你相遇,所以不是地理上而是心灵上能跟传统衔接。”因此,追忆古人,怀念古人曾经的往事,是张晓风乡愁散文里不可缺少的一份情愫。在她的散文里,透过秦少游的诗境、苏东坡的诗趣、王维的诗情、石涛的笔墨神韵,我们可以真切地感受到真正令晓风难以割舍的,其实是对传统文化、传统美学的依恋之情。 发掘生命之美是张晓风散文创作的出发点,对生命的敬重与关注,对生命的充分肯定,是她散文创作的魅力所在。平和仁爱的人生态度,众生平等的人生信仰,博爱宽厚的传统情怀,孕育了张晓风散文浓厚的人文关怀意识。在对现实生活理性思考和感性触摸的同时,张晓风的散文表达了对人性、人情的深切思考。 参考文献: [1]张晓风.张晓风散文[M].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1998. [2]傅宁军,张晓风.透视平常的慧眼[N].北京:人民日报(海外版),20001. (作者简介:何 延,广西桂平市人,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现当代文学2009研究生。)

.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30e6373be209581b6bd97f19227916888586b922.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