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少数民族电影中的文化符号解析——以蒙古族电影为例》,欢迎阅读!
少数民族电影中的文化符号解析——以蒙古族电影为例
作者:美慧
来源:《剧作家》 2020年第5期
美慧
蒙古族电影发展至今其符号指向多与文化相关。以草原为发祥地的蒙古人其民族特性豪放、彪悍、直接。而蒙古族电影在传达其精神文化时也多以此作为影片的整体符号指向
一、蒙古族电影中的符号指向
(一)天地自然
蒙古人崇尚自然,信仰“腾格里”,即长生天。“腾格里”是蒙古族民间宗教的核心内容,也是蒙古族传统思想文化体系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由于游牧民族逐水草而居的民族特性,蒙古族人民对自然有着天然的敬畏。蒙古族人民对自然的崇拜、对生命的尊重、对环境的爱护是根植于其基因中对自然生态的崇高信仰。
(二)和谐共存
蒙古族人民逐水草而居,正是这种自然风雨的随机性、不确定性使蒙古族人民形成了对于自然和生命心生敬畏的生态伦理观。蒙古族人民信奉萨满,认为那是长生天的使者与腾格里沟通的桥梁。因此萨满教天父地母、万物有灵、敬畏自然的思想观念就自然成为了蒙古族人民精神思想的内在约束。游牧文化的实践经验让蒙古人明白适可而止、顺应自然、适度利用与自然和谐共生,不凌驾于自然之上就会被回馈以丰美的水草及食物,那是大自然慷慨的馈赠。
二、人类文化符号
(一)彪悍之美
游牧民族的野性与其生活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草原上环境艰苦,生物具有多样性,且不少生物十分具有攻击性。草原上的狼个性凶猛且通常以狼群的形式出现,若游牧时遇到狼群则代表着一场人与狼的殊死搏斗。就是在这样一种极度恶劣的自然条件下,蒙古族人民形成了对英雄的崇拜。一个蒙古族男性若足够勇猛、彪悍、强壮则代表他能够与狼搏斗,能够保护部落中的女人、小孩和老人。这样的一个英雄会得到部落中少女的青睐,会得到少女勇敢且直接的示爱。这种直接示爱则是蒙古族人民“彪悍之美”的重要体现。
(二)情感信仰
蒙古人对情感的信仰正如同他们对长生天的崇拜般永不背叛。这种情感是基于爱情、友情以及家国情怀等多种错综复杂的情感的综合与杂糅。在影片《圣地额济纳》中,1958年春季,党和国家决定在内蒙古阿拉善盟境内选址建设导弹试验基地。居住在额济纳这片水草丰美的蒙古族土尔扈特部人民在蒙古王爷的带领下把这片牧场奉献给祖国的航天事业。为了建设航天基地红柳被连根拔起,土地日渐沙化水源枯竭,牛羊的四蹄被戈壁石烫起了泡。无数的土尔扈特人流下了泪水。
三、实物影像符号
(一)哈达。蒙古族的哈达文化是指在长期的社会实践和跨文化交流活动中逐渐形成和发展的以哈达为中心的具有蒙古族特色的礼仪文化。在蒙古族影片中哈达所表达的符号含义大致可以概括为两种:其一是作为神圣的仪式物品。蒙古族主要的祭祀仪式有顶礼佛像、祭火仪式和成吉思汗祭祀三种,在祭祀过程中哈达代表着人与神沟通的纽带,是链接天地人间的重要“圣物法器”,它所表达的是通过有形的物品和行为将人与神之间无形的联系变成现实。
(二)白食。蒙古族人的饮食习惯是“白食开路”。蒙古族人的“白”表示乳制品:牛奶、酸奶、奶茶、奶酒……每当家中来了贵客,主人都要以奶制品、牛羊肉作为上好的食物来招待,以银碗作为主要容器。宾客接过奶子依照辈分年岁的大小一一品尝。这是一种神圣的礼节。
影视作品最重要的作用之一就是向人们传达有价值的思想文化。想成功传达文化首先就要在视觉、听觉上给人以冲击。由此它们必须要借助一些影视画面来塑造人物的内心、情感以及形象。那么,在弘扬少数民族文化的影片中,一些如白食、草原、长调、哈达等可以代表民族特色的声音、心理以及实物影像符号就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奥丽雅:《蒙古族哈达文化的人类学分析》,《大连民族大学学报》 ,2018年第2期
2.王丙珍:《少数民族文学影视化的生态审美文化价值》,《电影文学》,2019年第19期
(作者单位:哈尔滨师范大学传媒学院)
责任编辑 岳莹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30de71cba12d7375a417866fb84ae45c3a35c2a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