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10.《小石潭记》原文、注释和译文》,欢迎阅读!
10.小石潭记 柳宗元
【原文】
②③④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huáng)竹,闻水声,如鸣佩(pèi)环,心乐(lè)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liè)⑤。全石以为底,近岸,卷(quán )石底以出,为坻(chí),为屿(yǔ),为嵁(kān),为岩。青树翠蔓(màn),蒙络(luò)摇缀(zhuì),参(cēn)差(cī)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②。日光下澈(chè),影布石上,佁(yǐ)然不动;俶(chù)尔远逝,往来翕(xī)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dǒu)折(zhé)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cī)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liáo)无人,凄神寒骨,悄(qiǎo)怆(chuàng)幽邃(suì)。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gōng)古,余弟宗玄。隶(lì)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yuē)恕己,曰奉壹(yī)。
【写作背景】
柳宗元于唐顺宗永贞元年(公元805年)因拥护王叔文的改革,被贬为永州司马,王叔文被害。政治上的失意,使他寄情于山水,并通过对景物的具体描写,抒发自己的被贬后无法排遣的忧伤凄苦的思想感情,成为后世写作山水游记的楷模。 此间共写了8篇山水游记,后称《永州八记》。
《永州八记》包含《始得西山宴游记》、《钴鉧潭记》、《钴鉧潭西小丘记》、《至小丘西小石潭记》(教科书题作《小石潭记》)、《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山记》。
⑤
①
②
③
④
②
③
①
②
①
④
⑤
⑥
①
③
⑪
⑫
⑦
⑧
⑨
⑩⑥
①
【注释】
【第1段】作者采用移步换景的手法,在移动变换中介绍小石潭的方位、结构特点及周围景物,具有很强的动态画面感。
①选自《柳河东集》第29卷,原题为《至小丘西小石潭记》。柳宗元(773~819),字子厚,河东(现在山西永济西)人。唐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参加永贞元年(805年)王叔文领导的政治革新运动,失败后被贬。②小丘:在小石潭东面。 ③篁(huang)竹:竹林。④如鸣佩环:好像佩环碰撞的声音。佩与环都是玉饰。 ⑤水尤清洌:水格外清凉。尤,格外。冽:凉。
⑥全石以为底:潭以整块石头为底。⑦卷石底以出:石底向上弯曲,露出水面。卷,弯曲。以,而。⑧坻(chí):水中高地。⑨屿:小岛。⑩嵁:不平的岩石。
⑪翠蔓:翠绿的藤蔓。
⑫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意思是(树枝藤蔓)遮掩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第2段】定点特写潭水和游鱼。
①可百许头:大约有一百来条。可,大约。许,用在数词后表示约数,相当于同样用法的“来”。②皆若空游无所依: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也没有。
③日光下澈,影布石上:阳光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上。澈:穿透。 ④佁然:静止不动的样子。⑤俶尔远逝:忽然间向远处游去。俶尔,忽然。 ⑥翕忽:轻快迅疾的样子。
【第3段】描写小石潭的源流,重点写曲折的溪身和溪岸。
①斗折蛇行,明灭可见:(溪水)像北斗七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②犬牙差互:像狗的牙齿那样交错不齐。 【第4段】写小石潭的气氛及给人的感受。
①凄神寒骨:感到心神凄凉,寒气透骨。②悄怆幽邃:凄凉幽深。悄怆,凄凉。邃,深。③清:凄清。
【第5段】记下与作者同游小石潭的人。
①吴武陵:作者的朋友,也被贬在永州。②龚古:作者的朋友。③宗玄:作者的堂弟。 ④隶而从:跟着同去的。⑤二小生:两个年轻人。
【译文】
从小土丘往西走一百二十多步,隔着竹林,听到了水声,就好象佩环相互碰撞的声音,(我的)心里很是高兴。砍倒竹子,开辟出一条道路(走过去),向下看见一个水潭,潭水格外清凉。小潭以整块石头作为潭底,靠近岸边,石底周围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成为坻、屿、嵁、岩等各种不同的形状。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藤蔓,遮掩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动。
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也没有。阳光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头上,(鱼儿)呆呆地静止不动。忽然间(又)向远处游去,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像在和游玩的人互相取乐。
向石潭的西南方向望去,看到溪水像北斗七星那样的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两岸的地势像狗牙那样参差不齐,不知道溪水的源头在哪里。
(我)坐在潭边,四面被竹子和树木围绕着,寂静寥落,空无一人,(这气氛)使人感到心情凄凉,寒气透骨,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因为这里环境过于凄清,不可长久停留,于是记下了这里的情景就离开了。
一起去游览的人有吴武陵、龚古、我的弟弟宗玄。跟着一同去的还有姓崔的两个年轻人,一个叫恕己,一个叫奉壹。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30d5032b7ed184254b35eefdc8d376eeaeaa17b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