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教案:《离骚》

2022-12-27 06:07:11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高一语文教案:《离骚》》,欢迎阅读!
离骚,教案,高一,语文


高一语文教案:《离骚》

读书而不思考,等于吃饭而不消化。下面是本文库为您推荐高一语文教案:《离骚》,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教学重点:

1.学习掌握有关屈原和楚辞的文学知识,并朗读和串讲课文; 2.理解诗中所表现出的诗人的爱国精神和人格节操。 教学难点:

对其中文言词语的理解和掌握。 教学过程: 一、 导语:

我们刚刚学习了《诗经》三首,从中感受到了我国古代诗歌的一些特点,例如,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生活现状;在形式上四言一句,琅琅上口,又广泛运用赋、比、兴的艺术手法,等等。而今,我们将要学习的我国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的代表诗作《离骚》,无论在内容上还是在形式上,与《诗经》相比,都发生了一些变化,有的变化还是很大的。另外,屈原有两句脍炙人口的名言:"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也恰恰是出自《离骚》之中。下面就让我们在阅读这首诗的过程中,去发现和归纳这些变化、体会诗人的那种"上下求索"的精神吧!

二、学习有关文学常识

(一)引导学生阅读课前、课下、课后的提示、注释、资料文字 设计三个问题帮助学生快速阅读 1.诗人屈原是怎样的一个人物

2.《离骚》的基本内容是什么它与诗人的经历有什么关系 3.被后世称为"楚辞体"或"骚体"的诗歌有那些特点 教师明确:

1.屈原是一位爱国主义诗人。作为当时楚国的左徒和三闾大夫是负有内政、外交重任的。所谓"联齐抗秦"的主张恰恰是为了维护国家利益。他的政治理想就是要使祖国独立富强,以至统一长期分裂的中国,达到所谓唐虞三代之治。具体主张就是举贤授能和修明法度。上述思想便是所说的"美政"的具体含义。

1






2.参见教材第33资料的结尾那句话(从"诗中通过这样的抒写"到完)而"离骚"这个词的解释就是"遭遇忧患"。此诗的写作时间又正是在诗人因受到谗言第一次被放逐,诗人是被迫远离故土的,因此,其忧国忧民的思想随处可感亦在情理之中。

3.楚辞是具有地方色彩的文学样式,是屈原、宋玉等诗人创造出的一种诗歌形式。尤其应注意到诗中所大量使用的虚词"兮",可视为一种重要的标志。 (二)教师补充介绍:

1.屈原一生中曾遭到两次罢官以及随之而来的两次被流放。第一次是在楚怀王时期,被放逐于汉北;第二次是在顷襄王时期,被放逐于江南。原高中教材中所选的出自《九章》篇的《涉江》一诗,就是在这次流放中写的。也正是在这次流放中,诗人自投汨罗江而亡的。

2.与《诗经》所体现的现实主义创作风格相比,《离骚》则是一篇具有积极浪漫主义风格的作品,被视为我国文学浪漫主义的直接源头。而所谓浪漫主义的含义则是"它在反映现实上,善于抒发对理想世界的热烈追求,常用热情奔放的语言、瑰丽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来塑造形象"(摘自《辞海文学分册》。我们应在鉴赏《离骚》的过程中,好好体会一下这种创作风格的特点。 三、导读全诗,了解基本内容

(一)教师先结合课文提示介绍一下《离骚》节选文字的基本内容。从提示文字中看,前七节,即从首句到"固前圣所厚"重在叙述,而后六节则重于抒情。 (二)教师范读(或放录音、或放多媒体) 1.学生注意给生字注音。

2.体会朗读的技巧如读出分句的节拍,上分句末字"兮"读音要稍长,韵的字要重读等。

四、学生自读全诗,重在掌握文字的读音并搞懂其含义(可按"教材提示"分层情况,将全诗分为两步自读)

设计如下思考题,帮助学生尽快了解诗意:

1.第一层那些诗句表明作者受屈遭贬的原因以及不愿同流合污的思想。 2.第二层那些诗句表现作者追求"美政"、九死无悔的高尚情操和忧国忧民、献身理想的爱国精神



2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30d019b1fe0a79563c1ec5da50e2524de518d04f.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