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一辩稿-网络围观无利于解决社会热点问题》,欢迎阅读!
一辩稿-网络围观无利于解决社会热点问题
谢谢主席,大家好!
开宗明义,网络围观是网民对互联网上的社会事件进行集中评议的行为活动。解决是处理使有结果。针对今天的辩题,我方的判断标准是:网络围观是否有助于使社会热点问题得到一个公正、合理的结果。我们今天讨论的社会热点问题有别于单个发生的社会事件,它的形成有时间和历史的累积,具有极强的社会性。基于此,我方观点是:网络围观无助于解决社会热点问题。我方将从以下三点进行陈述。
第一,网络围观的短暂性使其无助于切实处理事件和问题。网络围观的生命周期由围观者决定,一旦失去围观者,网络围观也宣告结束,其所讨论的社会热点事件也随之降温。据中国社会科学院调查显示,社会热点的周期呈梯形或单峰形,衰落周期很短,由此导致很多事件不了了之,不仅本身没有得到解决,其背后深层次的社会问题更得不到反思。比如“郭美美炫富”事件曾引来多次网络围观,可是即便如此,郭美美的身份仍未解决,可见短暂性的特点致使网络围观无法持续跟踪和监管问题的处理。
第二,围观者非理性的言论和行为与解决社会热点问题背道而驰。据中国青年报调查显示64.8%的民众是抱着看热闹的心态进行围观的,这种看客心理对解决问题毫无帮助。另外据北邮教授王雅奇调查显示,比较理性和非常理性的帖子仅占总贴数的11.46%。可见,由于网络环境的匿名性使得网民无须对自己的言论负责,尤其当社会热点问题契合网民日常难以表达的心理时,网络就更易成为情感宣泄的平台。比如医患关系问题,城管问题总是使人们不明真相就进行评论,不仅容易埋下民怨的社会隐患,还极可能产生错误的舆论导向,导致严重的非理性行为。
第三,网络媒体传播方式的不可控制性极易导致问题的解决出现偏差,引起更多的矛盾。非理性言论难以有效控制往往会出现一边倒的情况,从而对当事人或政府形成强大的舆论压力,迫使他们为了平息民愤做出表面应对或屈服性回应。比如官员改抽裸烟,“表哥”摘
表,这种力量与解决实质问题所需的力量是不一致的。即便政府作出了合理公正的结果,当与民众所期望的不一样时,反而会加大社会矛盾,难道这是有助于解决社会问题吗?
综上所述,网络围观的特征使其在解决社会热点问题上并无实际作用,甚至会产生不利影响。因此,我方坚定认为,网络围观无助于解决社会热点问题。
谢谢!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30a75a46bb4ae45c3b3567ec102de2bd9605de8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