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突理论

2022-04-09 07:24:15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冲突理论》,欢迎阅读!
冲突,理论
冲突社会理论的主要观点及其应用 冲突社会理论的主要观点

1)冲突。

冲突论者认为社会个体和群体之间由于目标不一致和支配者与被支配者利益分配不均从而导致冲突和斗争,是社会生活中普遍存在的一种自然的不可避免的现象。

2)变迁。

社会群体间的冲突、斗争的结果导致社会的不断变迁,故社会稳定和平静则是暂时的,而反抗、动乱、变革会不间断地出现。两者交替出现在社会过程中。

3)强制。

社会的冲突斗争中取得胜利的一方总是采取强制手段,迫使其社会群体与之合作。以维持社会稳定。但强制的结果往往只是暂时的稳定,冲突会再起,社会正是在这种冲突、协调、再冲突的过程中循环往复不断向前。

从冲突理论这个角度切入,冲突理论的观点所言及的现象必然也会表现在作为社会组织之一的学校组织的教育中。例如,作为学校行管理者的老师和违纪学生的冲突,尤其表现在维护课堂纪律的讲课老师与不服从老师正确处理的违纪学生之间或因老师处理不当而引发的冲突。个别情况下还可引发大多数学生与讲课争执和矛盾。现代冲突论认为,组织冲突是一种不可避免的政党社会现象。现代管理的核心不是设法避免冲突,甚至把冲突看成事件而是对冲突进行引导,使组织自身因冲突而获得更大收益。例如,上述课堂纪律的管理,就可以由师生双方通过协作、协商制定维护课堂纪律、处理违纪行为的新的方式来达到更好的状态。

冲突社会理论应用

社会冲突虽然导致了社会不和谐,但它也具有对社会的维持与整合的积极作用。一定程度的社会冲突有利于社会稳定,有利于推动社会发展。分析和研究社会冲突理论对于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胡锦涛同志在《在中央政治局第二十次集体学习中的讲话》中指: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注意研究国外社会建设理论,借鉴其积极成果社会冲突理论是一种关于如何应对和解决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社会矛盾的社会建设理论。分析和研究社会冲突理论,对于构建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一、关于社会冲突的基本理论

冲突亦称为抵触、矛盾、争议,是指人与人、群体与群体之间激烈对立的社会互动方式和过程,是指当事人之间存在利害关系,但不能完全根据自己利益要求自愿达成交易契约的状态。事实上,在人类社会生活中,人与人、团体与团体、民族与民族、阶级与阶级都存在着许多摩擦与冲突现象。社会冲突是一种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社会象。



二、对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启示

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上,中国共产党正式提出了建设和谐社会历史目标,并且指出,那将是一个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和谐社会同样存在矛盾与冲突。分析和研究社会冲突理论有助于揭示社会冲突的功能、根源,有助于找到化解矛盾的正确途径和有效方法,形成妥善处理社会矛盾和社会冲突的机制。这对于我们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一定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首先,正视社会矛盾与冲突,树立起现代和谐观念。

和谐社会始终处在变化发展的状态,我们所要建立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可能是无差别社会,更不可能是没有矛盾和冲突的社会。构建和谐社会并不否认社会冲突的存在。如果我们在实际生活中忽视社会冲突的存在或压制社会冲突的显现,使得小范围、低烈度的社会突不断演化为大范围、高烈度的社会冲突时,社会就会混乱甚至面临崩溃的危险。但是,社会冲突也并非如某些观念所认为的对社会有百害而无一利或者认为它不存在于一个和谐的社会之中。社会学家库利强调:在某种意义上,冲突是社会的生命之所在,进步产生于个人、阶级或群体为寻求实现自己美好理想而进行的斗争之中。构建和谐社会主义社会必须首先正视矛盾和冲突,这是化解社会冲突、构建和谐社会的前提。

其次,建立社会冲突风险预警机制,发挥社会冲突社会安全阀功能。

任何社会系统都会在运转过程中产生敌对情绪,形成有可能破坏系统的压力,当这种压力超过社会系统的耐压能力时,就会导致系统瓦解,所以社会要建立一种安全阀制度会安全阀是指社会中存在的一类制度或习俗,作为解决社会冲突的手段,能为社会或群体的成员提供某些正常渠道,将平时蓄积的敌对、不满情绪及个人间的怨恨予以宣泄和消除,从而在维护社会和群体的生存、维持既定的社会关系中,发挥安全阀一样的功能。尽管会安全阀只能转移矛盾,释放敌对情绪,治标不治本,不能解决问题,但在冲突过程中,人们之间的敌对情绪通过安全阀得到宣泄,反面的观点得以表达出来,这使敌对情绪者得到心理上的安慰,不至于使冲突上升到无法化解或尖锐程度。

科塞的冲突理论中的社会安全阀理论对于我们建立科学、合理的社会冲突风险预警机制是非常有用的。只有建立高效的风险预警机制,及时地掌握社会冲突发生的前兆与相关信息,我们才能调整原有的调控机制或建立新的调控机制,从而在面对冲突时不会仓促,才能


够从容应对。为了有效地监测、防范和缓解冲突,使社会系统顺利运行,有必要建立针对冲突的风险预警系统:



一是社会宣泄机制。

要提高政治体系的开放性,开辟多种经常性和制度化的利益表达渠道。尤其是应该鼓励作为弱势群体的农民工,积极参政议政、参与城市管理政策制定过程;给他们媒体话语权,表达自身利益诉求。



二是冲突制度化机制。

通过制度创新建立良性的冲突机制,使冲突制度化、规范化,使冲突可预测和控制。其中,法律是调解各种冲突,促使社会冲突制度化的一种基本手段。再者,调整社会结构,建立健全利益公平分配和补偿机制,实现社会和谐。社会在本质上就充满着各种矛盾,必然会由于资源的稀缺和分配不均而导致冲突。最后,加强先进文化引导,倡导以人为本新型价值观。



价值观的差异是引起社会冲突的重要思想根源之一。

价值观不仅影响人们的思想态度,而且制约人们的外在行为。社会主体的互动过程中,不同的价值观之间相互接触、交锋和碰撞,会引起价值观之间的排斥与斗争,从而引起存在价值观差异的不同社会主体之间的冲突行为。对于构建和谐社会来说,不仅要建立有效的利益平衡和协调机制,还要依赖社会成员共同认可的价值体系,亦即公民对国家和社会的价值认同。作为国家公民和社会成员,要有基本的公民意识和社会道德,如爱国、敬业、守法、诚信、互助、尊老爱幼等基本的社会规范。政府要通过制定法律制度,通过履行管理和服务的职责,维护社会公正,形成有利于社会团结、凝聚人心的社会价值认同。



价值观念的不和谐是产生社会不和谐现象的深层次因素。

社会转型期,增强价值认同是比利益关系调整更为艰巨的任务,从长远看,也是更重要的。实现和谐社会的必要条件是社会的绝大部分人认可一些核心的价值观、核心的理念。如果没有对一些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整个社会不可能和谐。目前,我国社会所倡导以人为本的价值观要求我们把增进全社会利益,保障每个人权利作为评价和衡量制度创建、规范制定、政策实施的终极标准,并把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作为全部工作的最终归宿。以人为本新型价值观能够被大多数社会成员所认同,成为支配全社会成员思想和行为的道德力量,由此所制定的各种规范也就能被广大社会成员所遵循,这个社会在精神上、文化上才能有较大的共融性和一致性。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307d8f91dd88d0d233d46a99.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