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浅谈教学语言的生动性》,欢迎阅读!
浅谈教学语言的生动性
【摘要】语言是教师向学生传授文化知识、启迪学生心灵、陶冶学生情操、进行思想教育的最重要的工具。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考虑词词怎样运用最恰当,句子怎样组织才好些,使自己的语言能准确、鲜明、生动地反映客观事物,达到学生易学、好学、优学的效果,这样离不开教学语言的生动性、形象性。在课堂教学中幽默法、比喻法、类比法、假设法,这几种方法会有助于使我们的教学语言更形象生动,有助于学生理解接受学科知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教学语言; 形象生动; 幽默; 比喻; 类比; 假设 语言不是蜜,却可以粘东西。语言是老师在课堂教学中表达思想、传授知识、启迪学生智慧的基本工具和主要桥梁。教师运用形象鲜明的语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吸引学生有意注意,调动学生积极思维,促进学生广参与,就会使课堂气氛生动有趣,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语言的形象性。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儿童诗用形象、声音、色彩和感觉思维的。”法国教育家卢梭也曾说:”在达到理智的年龄以前,孩子不能接受观念,而只能接受形象。”可见,儿童思维对于形象的依赖性。其实,即使达到理智年龄,往往也需要借助形象来帮助学生理解、掌握各种抽象事物、词语、概念、定理等。否则,良好的教学效果便无从谈起。例如,小学语文《月光曲》一课中有”幽静”一词,尽管十分正确,但学生不一定能真正理解它,若让他们描述”幽静”的情境时,他们往往无从着手。如果教师做进一步阐述:”请同学们想一想,秋天的夜晚、朦胧的月光、小镇的河边、无人的小路、远处的房子、闪烁的灯光、断断续续的琴声……这就是课文中所描写的幽静的情境。”这里,教师通过直观形象的语言,唤起儿童的思维表象,让他们充分地感知”幽静”这个词所表现的情境,从而更为具体地理解了词语的含义。
有些教师不善于运用语言创造鲜明的形象,讲课从概念到概念,语言枯燥乏味,让人生厌,学生因而很难形成清晰明确的概念,更谈不上高效省力地掌握学科知识。这也从反面使我们认识到,重视教师语言形象性的意义。
掌握下列几种方法会有助于使我们的教学语言更形象生动。 1幽默法
幽默法就是教师在教学中,运用寓意深刻而又诙谐有趣的语言,使学生把不易理解、掌握的知识更直观化、更通俗化、更易懂,引人入胜。
运用这种方法,学生的积极性就会更加主动,情绪就会高涨,思维就会活跃,记忆力就会牢固,课堂的学习气氛就会活跃,这样课堂效率就会提高。如这样一个例子:在课外兴趣活动中,教师让学生解答一道鸡兔同笼的问题,有头100个,脚240只,问鸡兔各有多少只?学生看到题目,议论纷纷,有的用心算,有的用笔算,始终算不出结果,学生思路纷乱,一时想不出好的解决办法。每只鸡的两只脚和每只兔的4只脚在捣乱,如果兔和鸡的脚只数一样,那就好办了。于是,教师说,我们命令:”全体兔子立正(像人一样两脚着地)提起前面的两只脚。”全班学生哄堂大笑,个个睁大了神奇的眼睛。师说:”现在,兔和鸡的脚只数相同了。上面有100个头,下面有多少只脚呢?”学生齐答,脚的只数是头的个数的2倍,是100×2=200(只)。师问:”和原来脚的只数比,少了多少只呢?”学生计算后马上得出是240-200=40(只)。”这40只脚到哪里去了呢?”教师问。学生回答:”被兔子提起来了。”师又问:”现在笼里有多少只兔子?多少只鸡?”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302262f8f21dc281e53a580216fc700aba6852f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