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教育写作范文》,欢迎阅读!
1、终身学习与教师职业发展
古语云:“学而优则仕”,却未曾道“仕而优则学何为”?古诗文:“少壮不努力,老大 徒悲伤”。劝勉年轻人珍惜时光固然有理,但“少壮”果真是“努力”的唯一区间么?“老 大”便不能一心向学且学有所成么?法国教育家保罗·朗格朗提出的终身学习观念,使我 们获取了对学习的全新认识。
终身教育,是指与人的生命有共同外延,并扩展到社会各个方面的连续性教育,它是 指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必需,更是教师职业成长的必需。 庄子曾言:“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一方面,专心求学期间所学习的文化知识仅是 人类世代积累文化精华的冰山一角;另一方面,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当今时代,不断涌现 的新知识快速充实的原有的知识体系。终身学习已成必然。因此,作为身负“传道,授业, 解惑”责任的教师,在培养年轻一代的过程中,理应树立终身学习观念,不断提高自身素 质,这是对学生负责,对家长和社会负责,更是对教师这一神圣职业的尊重与诠释。 终身学习,必须与时俱进,善于学习。所谓“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一桶水,甚 至是长流水。”要有长流水,必然要常学常新。教师应对新的科学知识,尤其是本学科的最 新成果保持高度的敏感性,及时整合并不断扩充原有的知识结构。同时,应熟练运用现代 教育技术手段,勤学敏思,善于交流,掌握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
终身学习,还应恒于研究,勤于反思。教师应树立教育科学研究的观念,主动研究教 育科学工作,研究学生,研究自身的成长与发展。通过研究,把握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 展规律,指导自己的教学工作并注入新的活力。同时,还应做到“吾日三省吾身”,及时反 思自己的言行举止和工作得失,在反思中求进步,求成长。
另外,教师作为学校最重要的师表,必须用自己的行为和态度感染学生,使其尽早树 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同时,坚持“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教育理念,指导学生掌握 正确的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适应学习型社会的终身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作为教师,学习不应只是阶段性的任务,而应 成为终生的主题。让我们从自身做起,共同努力,使学习贯穿教师成长的全过程,并与每 个教师的工作,生活融为一体,真正成为促进教师职业可持续发展的“源头活水”!
2、 爱之深,请宽容
俗话说:“爱之深,责之切。”对于这句话的正确性我深表怀疑。所谓人无完人,金无足 赤,成人都经常犯错,更何况是身心俱不成熟的孩子?面对孩子所犯的错误,我们应如何 处理呢?是声嘶力竭的责骂,还是咄咄不休的数落?其实,爱与宽容可以让教育更有温度。 宽容,应当成为教育的底色,教师更应该有一颗宽容之心,这是一种师长风范,更是 一种人文关怀。
宽容,是一种教育的智慧。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四块糖的故事正体现了宽容的智慧。面对与别人打架的学 生,陶行知先生并未出言责备,而是始终怀抱一颗宽容之心,用一块块甘甜的糖果赞赏男 生每一个小小的闪光点,在褒奖与赞扬中实现了对男生思想的转化,凸显出宽容的力量和 教育的智慧。教育是一门艺术,因为它的对象是具有极大可塑性的鲜活生命。孩子是发展 中的人 ,是与成年人具有极大差异性的个体,因此,在处理学生问题时,应摒弃“恨铁不 成钢”的心理,避免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转而采取委婉、机智的教育手段,将宽容作为 师生之间的润滑剂,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自觉地内化教育影响,取得事半功倍的教育成效。
宽容,是一种任性的关怀。
苏霍姆林斯基曾有个十分精妙的比喻:要像对待荷叶上的露珠一样,小心翼翼地保护 学生稚嫩的心灵。学生的自尊心是最脆弱的,敏感而易伤。作为教师,我们应当用柔软的 心灵包容孩子,使他们感受到来自师长的爱与关怀。有这样一位老师,公开课上,他不慌 不忙地走到一个尿了裤子的小男孩身边,“不小心”打翻了一旁的鱼缸,小男孩换了一条滑 稽的裤子回到教室,收获的却是同学同情而善意的眼神,而小男孩看着老师的眼光里则充 满了感激。新课程强调人性化的教育,而爱与宽容正是人性的基石。没有宽容,教育就仅 是一把冰冷的尺子,丈量着学生的长短;教师就仅是无情的执行者,缺乏人性的温暖。教 育需要温度,宽容赋予了教育所需的温度,也带给孩子心底的温暖。
宽容学生,并不意味着放任自流,相反,对学生的某些不良行为,教师有时还是要作 恰如其分的批评。但即使是进行批评,也要以爱为出发点尊重学生的人格,讲究语言艺术, 与学生进行心灵的沟通与交流,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真正的相互谅解和相互信任,从而使 学生从思想深处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转变自己的行为,切实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 教师的胸怀应是最博大的,因为心中承载者满满的爱。因为爱,所以宽容;应为宽容, 所以博爱。让我们细心地为教育的每一个细节都涂上宽容的底色,使学生在幸福温暖中自 由地呼吸!
3、人生的长跑,何必抢跑
若说有一句话语被年轻的父母奉为圭臬,我想“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一句必定 榜上有名。于是,“焦虑”的家长拖曳着疲敝的孩子辗转于跟种各样的补习班、培训班,孩 子幼儿园就学小薛的知识,小学学初中的知识,初中学高中的知识,而进入大学后却又不 得不去培养本应在幼年时养成的习惯——如此的错位循环。
人生并非短跑,教育需要长远甚至终生的规划,才能真正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众所周知,美国的基础教育内容简单,他们的高中生甚至还在“艰难”解着二元一次方 程,这不恰恰是输在了起跑线上吗?反观中国的学生,基础知识之扎实,学习内容之繁、 之难,之偏在全世界都不遑多让,可谓在人生的赛道上遥遥领先。而结果呢?美国的学术 界星光熠熠,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新星层出不穷;反观中国,真正的大师日渐稀少,科学 研究的后备力量并不充足。“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的人才?”——著名的“钱 学森之问”必定不只一次在教育者心底叩响。也许,我们只看见美国学生浅显的书本知识, 却忽视了他们与花草虫鱼为伴,以动手探索为乐的童年;也许,我们只为他们简单的大学 入学考试而惊讶,却忽视了他们大学期间的实验、调查、研究和那要求过于严苛的学术论 文。我们的学生没有愉快的童年,却有闲适的大学生活;我们都额学生背上百斤重的书本 苦苦压抑上几年,于是高考结束死成碎片,付之一炬。这不能不说是中国教育的悲哀,不 能不引发我们的深思。
教育是一生得事业,而不是阶段的任务,就如同马拉松比赛,想要获胜必须具备耐力 和激情,我们的学生,因为被迫的抢跑,在赛程的前半段就早早的体力透支、精疲力竭; 原本的激情也在气喘吁吁中消耗殆尽,剩下的往往是机械而沉重的脚步,比赛败北也就势 难避免。
试想,还有什么比看着一朵朵娇美的鲜花还委婉绽放便凋零更令人痛心?为什么我们 的教育总在有意无意间扼杀和泯灭学生的灵性和激情?应试教育的影响和高考制度的僵化 是其中最根本的原因。成绩这把标尺太过“权威”,家长、教师不得不将学生硬着头皮往前 推;因为缺失了兴趣、热情这样内部的推力。当考试的压力和师长的拉力一旦消失,学生止步不前甚至消极后腿的结果便在所难免。
为了真正有益于学生的发展,在根本上改革选拔制度是重中之重。所谓多一把评价的
尺子,就能多一批好学生;学生能有更多成功的机会,教师和家长也就大可不必为孩子过 早焦虑,“起跑线”也就能渐渐失去威力。其实,人生还是还要“起跑线”的,从这“起跑 线”上学生获得的不是珠心算、唐诗三百首、“新概念”英语,而是对某一领域的兴趣,积 极乐观的态度和坚忍不拔的精神。这些,才是真正不能输在起跑线上的!
几十年的人生长跑,最终鹿死谁手,一时的领先落后怎么作数?笑到最后才能算的最 美,一个纵情欢笑的童年从某种程度上延续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所以,把时间还给孩子, 把自由还给孩子,把欢乐的童年还给孩子!
4、浅谈学生好奇心的培养
孩童贵乎有好奇之心。好奇心是学生由不知道的源头,更是学生由知之不多到知之甚 多的动力。好奇心是学生的天性,但后天的培养也至关重要。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教师要 有“三颗心”。
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教师应保留一颗童心。从某种程度上说,好奇心是孩子的“专利” 与“特权”,为好奇而生的年龄,带着什么都要问几个“为什么”;而反观所谓的成年人, 在日复一日、循规蹈矩的生活中对周围的一切见怪不怪、习以为常。心灵的距离滋生沟通 的屏障,很多时候,是我们高高在上心“拒绝”了孩子的好奇心。因此,作为教师,需要 保留一颗童心,蹲下身来与学生交流,从儿童的视觉观察周围的世界。当孩子们兴致勃勃 地“听蚂蚁唱歌”时,我们不妨欣然加入,让鼓励与参与代替阻止与训斥,让相知与相容 代替对立与反抗,真正做到以童心呵护童心,以童心维护童心,在培养学生好奇心的同事 促进师生之间零距离的沟通与交流,实现良好的教育效果。
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教师应拥有一颗宽容之心。学生的好奇心无比广泛,上知天文, 下知地理,古今中外,花鸟虫鱼无一“逃”过他们好奇的眼睛。面对学生千奇百怪、甚至 “远离”教学内容或者超出教师预设的问题时,教师一定要有耐心,保持足够的理解与宽 容,让学生思维的火花成新的课程资源,引导学生以好奇作为起点,激发创造性的灵感, 这是教师智慧的体现,也是学生主体地位的突显,更是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本意所在。 然而,在我们的课堂上,为“赶进度”而对学生高高举起小手视而不见的现象时有发生; 为“求一致”而将学生辩驳的话语堵在了喉间的教学片段也屡见不鲜。学生一时的失落与 困惑容易揭过,但长此以往,必然造成好奇心的泯灭和创造欲的丧失,失大于得。因此, 教师应时时怀抱一颗宽容之心,为学生好奇心的发展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环境。
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教师应秉持一颗纯洁之心。好奇,出自对事物本身的认知欲;儿 童的好奇,更有着纯粹的出发点和纯然的归宿。而作为学生好奇心培养者、引导者的教师, 就更应该保持一颗一心为学生、一心为教育、一心为学术的纯洁之心,用自己的淡泊名利 感染学生,引导学生真正为兴趣而学,为求职而学,为发展而学。相反,假如教师具有功 利心,则难免围绕考试、考核来组织教学活动,学生成为考试的工具,成为学习的奴隶, 成为帮助教师评优争光的筹码,好奇心被逐渐消磨,教育的纯洁和高尚更是荡然无存,这 怎能不叫人扼腕叹息?《师说》中强调:“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教师首先是“传道” 之人,这是对教师高尚人格、良好品质的高度概括和首要要求。教育,应当去功利化,教 师更应当去功利化,只有如此,才能有底气、有力气引领学生远离功力,趋向快乐学习的 彼岸。
童心、宽容心、纯洁心,教师的“三颗心”培养了学生的好奇心,让学习真正成为一 件快乐的好事! 5、我的教师观
“师者,所以传到授业解惑也。”当送八大家之一的韩语千百年前对“教师”二字做出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3014b88bbdeb19e8b8f67c1cfad6195f312be8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