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高考语文专题组合训练8 语基+语用+散文》,欢迎阅读!
专题组合训练8
(语基+语用+散文)
一、语言基础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 .A.积攒/攒动 ..渎职/案牍 ..B.玷污/粘连 ..缜密/嗔怒 ..C.饯别/栈道 ..垢污/诟病 ..D.置喙/姻缘 ..
绸缪/荒谬 ..
裨益/稗官野史 ..作揖/通缉 ..伺候/伺机而动 ..弦歌/眩晕 ..着迷/不着边际 ..蝉联/禅让 ..蛮横/飞来横祸 ..
嬗善/凛冽 ..
2.下列各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幅射 座右铭 融会贯通 骨鲠在喉,不吐不快 B.慰藉 百叶窗 戮力同心 万事具备,只欠东风 C.部署 歇后语 铩羽而归 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D.笑靥 股份制 额首称庆 明枪易躲,暗箭难防 3.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 A.大多数专业工作者——律师、会计师和其他咨询服务的专家——都异口同声地承认:“他们和委托人对相互之间的关系都很敏感,容易闹别扭。”
B.丹麦前驻华大使夫人、研究汉阙的专家燕妮·帕尔感慨地说:“我在北京看了许多图片、文字资料,没有想到这块汉阙竟这样精美?”
C.“左手”在美国俚语中有“不好”的意思,例如“左手船”——偷渡船、“左手恭维”——虚情假意、“左手婚姻”——门户不当等等。
D.站在岳阳楼头倚柱远望,茫茫洞庭湖,尽收眼底。杜甫诗云:“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楼。”就是真实的写照。
4.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中国政府推出优惠政策,比如为购买新电视机的居民提供补贴,以刺激居民________。据美国国际金融服务公司摩根斯坦利保守估计,到2018年,中国总消费支出将超过美国。
②王芳的基础较差,情绪一直低落,听了身残志坚的李刚的报告后,受到很大的鼓舞,她决心________学习,积极上进。
③听王教授那富有哲理的讲话时,同学们往往先是一愣,接着猛然________,不约而同地欢笑起来。
A.消费 发奋 醒悟 B.消费 发愤 醒悟 C.耗费 发奋 省悟 D.耗费 发愤 省悟 5.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京剧,又称“皮黄”,它的音乐素材由“西皮”和“二黄”两种基本腔调组成,也兼唱一些地方小曲调,有“国剧”之称,称为“国粹”。
B.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等九部门日前联合发布公告,要求严厉打击食品非法添加行为,严格规范食品添加剂的生产、经营和使用。
C.建党90周年献礼剧《焦裕禄》依托焦裕禄夫人生前唯一审定通过的《焦裕禄传》为蓝本,清晰地刻画出一个有血有肉,兼具情感和传奇色彩的人民干部形象。
D.北非战乱造成的严重的国际人道主义灾难已经波及到欧洲,大量难民逃往位于地中海的意大利小岛蓝普度撒,小岛已经不堪重负。
二、语言运用
6.(2011年济南二模)3月21日是世界儿歌日。记者在调查中发现专为儿童改编的“绿色童谣”《新三字经》——青少年,有理想,立大志,做栋梁。天行健,人自强,生我材,为兴邦——少有人唱,而恶搞流行歌曲、古诗词或经典儿歌的“灰色儿歌”传唱度却相当高。如:“起得最早的人是我,睡得最晚的人是我,最辛苦的人最无奈的人是我、是我、还是我。”“李白乘舟将欲行,忽听扑通跳水声。”“我在马路边,捡到一分钱。把它交到警察叔叔手里边,叔叔拿着钱,买了一包烟。”针对这种现象,请你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对“绿色童谣”的创作提两点建议。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2011年茂名一模)近两年来,继“博客”“播客”“闪客”“换客”“彩客”等之后,互联网及报刊杂志上又悄然出现了专门以“晒XX”为能事的又一新客——“晒客”。根据语境,仔细揣摩下列句中“晒”的含义。
①房价飞涨数字历历在目,业主攀比,网上“晒”房价。
②记者近日在青岛一家房产论坛上发现,一些小区业主群里正流行“晒房价”,新老业主在网上公布出买下房子的价格,相互进行比较。
③父母上网“晒”孩子周末安排。
①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
8.请仿照给出的句子,另写两句话。
种子,如果害怕埋没,那它永远不能发芽。 航船,如果害怕风浪,那它永远不能到达彼岸。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散文阅读
(2011年山师附中打靶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2题。
随风吹笛
林清玄 远远的地方吹过来一股凉风。风里夹着呼呼的响声。
侧耳仔细听,那像是某一种音乐,我分析了很久,确定那是笛子的声音,因为箫的声音没有那么清晰,也没有那么高扬。
由于来得遥远,使我对自己的判断感到怀疑:有什么人的笛声可以穿透广大的平野,而且天上还有雨,它还能穿过雨声,在四野里扩散呢?笛的声音好像没有那么悠长,何况只有简单的几种节奏。
我站的地方是一片乡下的农田,左右两面是延展到远处的稻田,我的后面是一座山,前方是一片麻竹林。音乐显然是来自麻竹林,而后面的远方仿佛也在回响。
竹林里是不是有人家呢?小时候我觉得所有的林间,竹林是最神秘的,尤其是那些历史悠远的竹林。因为所有的树林再密,阳光总可以毫无困难的穿透,唯有竹林的密叶,有时连阳光也无能为力;再大的树林也有规则,人能在其间自由行走,唯有某些竹林是毫无规则的,有时走进其间就迷途了。因此自幼,父亲就告诉我们“逢竹林莫入”的道理,何况有的竹林中是有乱刺的,像刺竹林。
这样想着,使我本来要走进竹林的脚步又迟疑了,在稻田田埂坐下来,独自听那一段音乐。我看看天色尚早,离竹林大约有两里路,遂决定到竹林里去走一遭——我想,有音乐的地方一定是安全的。
等我站在竹林前面时,整个人被天风海雨似的音乐震慑了,它像一片乐海,波涛汹涌,声威远大,那不是人间的音乐,竹林中也没有人家。
竹子本身就是乐器,风是指挥家,竹子和竹叶便是演奏者。我研究了很久才发现,原来竹子洒过了小雨,上面有着水渍,互相摩擦便发生尖利如笛子的声音。而上面满天摇动的竹叶间隙,即使有雨,也阻不住风,发出许多细细的声音,配合着竹子的笛声。
每个人都会感动于自然的声音,譬如夏夜里的蛙虫鸣唱,春晨雀鸟的跃飞歌唱,甚至刮风天里滔天海浪的交响。凡是自然的声音没有不令我们赞叹的,每年到冬春之交,我在寂静的夜里听到远处的春雷乍响,心里总有一种喜悦的颤动。
我有一个朋友,偏爱蝉的歌唱。孟夏的时候,他常常在山中独坐一日,为的是要听蝉声,有一次他送我一卷录音带,是在花莲山中录的蝉声。送我的时候已经冬天了,我在寒夜里放着录音带,一时万蝉齐鸣,使冷漠的屋宇像是有无数的蝉在盘飞对唱,那种经验的美,有时不逊于在山中听蝉。
后来我也喜欢录下自然的声籁,像溪水流动的声音,山风吹抚的声音,有一回我放着一卷写明《溪水》的录音带,在溪水琤琮之间,突然有两声山鸟长鸣的锐音,盈耳绕梁,久久不灭,就像人在平静的时刻想到往日的欢愉,突然失声发出欢欣的感叹。
但是我听过许多自然之声,总没有这一次在竹林里感受到那么深刻的声音。原来在自然里所有的声音都是独奏,再美的声音也仅弹动我们的心弦,可是竹林的交响整个包围了我,像是百人的交响乐团刚开始演奏的第一个紧密响动的音符,那时候我才真正知道,为什么中国许多乐器都是竹子制成的,因为没有一种自然的植物能发出像竹子那样清脆、悠远、绵长的声音。
可惜的是我并没能录下竹子的声音,后来我去了几次,不是无雨,就是无风,或者有风有雨却不像原来配合得那么好。我了解到,原来要听上好的自然声音仍是要有福分的,它的变化无穷,是每一刻全不相同,如果没有风,竹子只是竹子;有了风,竹子才变成音乐;而有风有雨,正好能让竹子摩擦生籁,竹子才成为交响乐。
失去对自然声音感悟的人是最可悲的,当有人说“风景美得像一幅画”时,境界便低了。 那一天,我在竹林里听到竹子随风吹笛,竟忘记了时间的流逝,等我走出竹林,夕阳已徘徊在山谷。雨已经停了,我却好像经过一场心灵的沐浴,把尘俗都洗去了。我感觉到,只要有自然,人就没有自暴自弃的理由。
(选自《林清玄散文选》)
9.文章由“远远的地方吹过来一股凉风。风里夹着呼呼的响声”开篇,有什么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解释下列两句话在文中的含义。 (1)整个人被天风海雨似的音乐震慑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当有人说“风景美得像一幅画”时,境界便低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在描写“竹林的交响”时,还插入了很多描写蛙声、鸟声、雷声、蝉声、溪水声等的笔墨,有什么用意?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作者通过写“随风吹笛”得出了哪些感悟?请结合全文,进行探究。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2fd60b7385c24028915f804d2b160b4e767f81c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