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王佳明 “地震英雄少年”重踏回乡路》,欢迎阅读!
王佳明 “地震英雄少年”重踏回乡路
作者:暂无
来源:《中华儿女》 2016年第17期
八年前,他作为“地震英雄少年”被保送清华大学,八年后,他放弃了留在大城市的工作机会,踏上了返乡建设故土的新征程
◎本刊记者 郝涛
2016年9月,26岁的王佳明到绵阳市游仙区人才办已经整整一个月了,每天和基层的群众在一起,他感到无比充实,干劲十足。
2008年,他作为“地震英雄少年”被保送清华大学,8年的求学生活,让他心怀感恩。研究生毕业后,他放弃了留在大城市的工作机会,报名参加“选调生”回到四川。
2016年4月15日,李克强总理来到清华大学考察工作。在图书馆与自习的清华同学交流时,李克强了解到王佳明是来自北川的抗震英雄,以“大难不死,必有厚用”勉励他回乡建设故土。
“我希望自己能够把在清华所学到的东西应用到家乡的建设上,哪怕改变一个小的地方,哪怕仅仅改变身边的几个人。我所学的专业和新农村建设中的‘生态农村’很接近,我觉得自己的专业在基层也很有用武之地!”王佳明说。
在感恩中不断成长
王佳明来自四川省北川羌族自治县一个偏远的山村。汶川大地震前,他认为走出大山的唯一出路就是好好学习,将来考上好的大学,毕业后找一份好工作。然而,一场地震,改变了一个山里孩子的想法。
2008年“5·1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时,王佳明还是北川中学一名普通的高三学生,整个教学楼坍塌了,他不知道有多少老师和学生埋在废墟里。作为班长,他在地震发生后的第一时间组织自救,并和其他人一起救助生还者、抢修道路、为抢救生命赢取时间。第二天,在不断的余震中,他作为组织者带领其他63位同学撤离北川中学,徒步山路几十公里,把同学们安全送到安置点。
王佳明于2008年获“全国抗震救灾英雄少年”称号,并被保送至清华大学环境学院学习,他在学校在努力汲取来自各方面的养分。深受汶川地震的影响和身边人投身公益的感染,他明确了人生理想和方向。“懂得感恩、牢记责任,帮助身边更多需要帮助的人”,成了他心中的信念。在2008年奥运会、残奥会期间,他担任“中国故事”主题文化活动的志愿者;他积极加入到无偿献血队伍中,从2008年至今,总共献全血11次,累计献血量3800ml,并带动更多同学加入到无偿献血队伍中。他要用自己的点滴行动回报社会、回报祖国母亲。
在大学期间,王佳明成为志愿者,将乐于奉献的一面展现给更多的人们,在遥远的藏区留下他支教的脚步。2014年1月,王佳明被评为2013年“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标兵。
“我想让更多的人看到,这是我在清华学习,通过自己的努力得到的结果,而不是仅仅看到我曾经是一个英雄少年。清华给了我动力,给了我机会,让我能够静下心来学习,让我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王佳明说。
刚进清华时,由于学业压力较大,王佳明会阅读很多励志的书籍,看当时关于地震和灾后重建的相关报道和视频。“我看到家乡人民遭遇灾难,而我来到了清华,这是给我的机会,我要珍惜。”每当这个时候,王佳明的心就会静下来,“我就会告诉自己,一定要努力,一定要咬牙坚持,迈过这道坎。”这成为了王佳明克服学习和生活压力的一种途径。
作为汶川地震的亲历者,王佳明认为别人的帮助让他更加珍惜现在的生活,也更加懂得去回馈社会。“活着的我们在大家的帮助下变得更加坚强,从此我更加懂得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懂得了‘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会变成美好人间’。”2008年进入清华以来,王佳明始终坚持用实际行动传递温暖,用积极的人生态度影响着周围的人。
支教西藏绽放青春
王佳明在本科毕业后参加了清华大学第十四届研究生支教团。
2012年8月,王佳明作为研究生支教团的一员,在西藏职业技术学院开始了自己为期一年的支教生涯。
在西藏职业技术学院支教的一年时间里,除担任《流域水文学》《3S技术及其应用》等4门课程主讲教师外,王佳明还参与很多其他工作,如办公室综合科干事,负责日常公文写作。同时他还担任系学生党支部书记、辅导员等工作。“因为在学校有类似的工作经历,所以会相对地组织得更好一些,更能调动学生的能动性和积极性。”
另外,王佳明还参加拉萨市团委组织的“绿叶支教”志愿活动,利用周末指导农民工子弟学习;2013年4月,参加西藏职业技术学院组织的义务献血活动;2013年5月,参加拉萨市团委组织的高考前心理辅导志愿活动,对拉萨市5所高中,数千名学生以讲座等形式进行辅导。
“我喜欢站在讲台上的感觉,当我作为一个老师站在讲台上时,我就有责任把课讲好。”为了让西藏的学生更加了解中东部地区高校的情况,王佳明开设了《大学生于大学生活》一门课。王佳明注重因材施教,教给学生“细节的、具体的,他们以后有可能用到的东西。”在教学的过程中,王佳明和学生也会出现交流上的障碍,他总是很耐心地、手把手地教他们。“比如发展党员的工作,第一次我来教,第二次学生自己学着做,第三次就做得很不错了。”
“每天早上,班车从布达拉宫前经过,内心是宁静的。”在去支教之前,王佳明只在图片和新闻里看过西藏,内心一直憧憬着真正的“西藏的山、西藏的人”。“周末偶尔和同事一起去爬山、骑车。我们相处得很愉快。”谈到自己支教时的同事,王佳明笑着说。“我现在每半个月就会和西藏职业技术学院的老师通电话,谈谈工作和生活。”回清华后,王佳明依然很关心支教学校的情况。
“刚到西藏时,我收到了一条哈达,离开时,收到了五十三条。我很感动,也很幸福,同时感觉到了更大的责任和使命。”在王佳明离开西藏前的一天中午,一个班53名学生唱着藏族的歌,一个接一个排成长队,赠送他哈达。“我想以后无论去到那里工作,这个场景我一定会永远记住。这一年,我没有遗憾,问心无愧。”王佳明说。
回家乡建设故土
“一路走来,我一直坚信这世界还存在许多朴素的感情和简单的感动,总会在不经意间给我们的心灵深深的一击,我喜欢这样的纯粹和明亮,不仅仅是温暖别人,也是安顿自己的灵
魂。”王佳明认为从事志愿工作,一定要纯粹与明亮。“不要夹带其他色彩,不要想获得利益,通过自己努力,问心无愧地把事情做好就可以了。”王佳明参加志愿活动时不会去考虑其他事情,虽然过程会有一些困难,但他一直很快乐。
一年的支教生活结束后,王佳明回到清华,继续攻读为期三年的环境学院的研究生。
王佳明变得更加成熟,目标也更加明确,同时,也在更有针对性地改善自己的不足。“我
的学习能力需要提高,读的书还不够多,组织能力、写作能力、与人交往的能力还有待完善。”
几年前,王佳明的母亲得了脑癌,在去世前对他说:“要好好珍惜在清华学习的机会,将来要为党和国家多做贡献。”“我母亲没有读过什么书,但是她说的这句话永远地刻在了我的脑子里。”王佳明如是说到。
今年4月,临近研究生毕业,王佳明荣获了第十一届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在清华8年里,王佳明荣获省部级及以上荣誉奖励6项,校级荣誉17项,院级荣誉10余项。
2015年7月,王佳明以清华大学在校大学生的身份当选第十二届全国青年联合会的委员,他牢记习近平总书记致全国青联十二届委员会的贺信中所提及的:当代中国青年要有所作为,就必须投身人民的伟大奋斗。同人民一起奋斗,青春才能亮丽;同人民一起前进,青春才能昂扬;同人民一起梦想,青春才能无悔。
作为一名全国青联委员,王佳明以身作则,去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奉献社会和他人。
“回西部的信念是坚定的,这和我8年前到清华求学时的初心是一样的,从未变过。”王佳明说。刚上研究生时,他注意到了清华大学的“选调生”项目,有很多优秀的清华学生毕业后选择投身西部建设、奔赴农村基层就业,他认为这是每一个在清华学习成长的人都会感受到的社会责任。“我以后会回到西部,哪里需要我,我就去哪里。”
在王佳明看来,8年的清华校园生活很单纯,毕业后要能够依旧保持纯粹和明亮,自己还需要好好静下心来沉淀。“每个人在追求梦想的过程中一定要不忘初心,方得始终。”王佳明的房间里挂着一条从西藏支教带回来的哈达,他说只要一看到哈达就会想到自己一直坚守的梦想。
清华大学党委副书记、校务委员会副主任史宗恺曾这样评价选调生:“这些选调生未来要成为新时代国家治理的骨干力量。他们以后或许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或许像苏东坡、王安石一样创造了为官为政的传世思想;或许就是几十年如一日地坚守基层,从容地生活。”
从踏入清华校门的那一刻起,王佳明就告诉自己,毕业后一定要回到四川,一定要用自己的所学建设家乡。
8年过去了,王佳明已身在绵阳游仙区人才办的窗口,他时常面朝北川的方向眺望,他很想对那些在地震中失去生命的小伙伴们说:“我回来了!”
(王佳明:第十二届全国青联委员)
责任编辑 张惠清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2fba1e4c7b3e0912a21614791711cc7931b778e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