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高屋建瓴”之“建瓴”新解》,欢迎阅读!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高屋建瓴”之“建瓴”新解
作者:胡丽珍 雷冬平
来源:《辞书研究》2011年第03期
“高屋建瓴”于今习见,语本《史记·高祖本纪》:“秦,形胜之国,带河山之险……地势便利,其以下兵于诸侯,譬犹居高屋之上建瓴水也。”裴驷集解引如淳曰:“瓴,盛水瓶也。居高屋之上而翻瓴水,言其向下之势易也。建音蹇。”
裴驷集解影响了众多辞书的释义方向,且看两部有代表性词典的释义。如《汉语大词典》释“高屋建瓴”为“在高屋脊上倒瓶中的水。形容居高临下的形势。建,通‘瀗’,倾倒。”《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则解释为“在房顶上用瓶子往下倒水(语本《史记·高祖本纪》,建:倾倒;瓴:盛水的瓶子),形容居高临下的形势。”
先看词典中存在的矛盾之处。《汉语大词典》在释“高屋建瓴”时,将“建”解释为通假,而它却列“建”字条,解释为“覆;倾倒”。例证恰恰就是用的《史记·高祖本纪》之句。既然“建”有“倾倒”义,何需用通假来解释呢?而《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在“高屋建瓴”条中径释“建”为“倾倒”,却未见其“建”字条下有关此义之片言只语。二词典的这种自身矛盾,透露了一个信息:“建”之“倾倒”义确有可商榷之处。
通过调查,所有以往字书或前人注疏,凡言及“建”之“覆”义者,皆以“居高屋之上建瓴水”为例,此外别无他例。我们认为,“建”不需要通假为“淀”,径释为“建砌、建造”即可,“瓴”即为“仰瓦”或“瓦沟”,“建瓴”亦即“建砌瓦沟”,而“高屋建瓴”则应释为“在高屋顶上建砌瓦沟,让水流从上而下,比喻居高临下、顺利通畅之势”。
“瓴”之“瓦、瓦沟”义,自古而然。《尔雅·释宫》:“瓴谪谓之甓。”《玉篇,瓦部》:“瓴,瓴谪,甓也。”“瓴谪”即“圆弧形屋瓦”;“甓”则为“圆弧瓦相合的陶水管”(黄金贵1995)。戴侗《六书故》云:“瓴,牝瓦仰盖者也,仰瓦受覆瓦之流,所谓瓦沟也。”清俞樾《茶香室丛钞·印文阴阳之别》:“凹陷者谓之牝,谓之阴。”《管子·度地》:“夫水之性,以高走下则疾……故高其上领,瓴之尺有十分之三,里满四十九者,水可走也。”清戴望注:“瓴,谓瓴瓶也。言欲令水上高,必大为瓴瓿,私空其中,使前后相受。”盖“瓴”应为仰盖之瓦,一溜的仰瓦前后相承形成一道排水沟,则从屋顶至屋檐处形成有一定斜度的瓦沟,让水从上往下顺势而流。
“瓴”之“瓦、瓦沟”义,后代亦有沿用之例。如宋林正大《括水调歌》词:“急雨檐喧瀑布,密雪瓴敲碎玉,幽阒兴尤长。”宋曾敏行《独醒杂志》卷九:“庙毁,往往瓴甓堕池中,岁年不可计矣。因刀镊工,取半瓦为砺石。人见而异之,遂求其瓦为砚,于是有灌瓦之名。求者既多,今罕得全瓦。”宋王明清《挥麈三录》卷三:“檐瓴冰柱折坠,穿顶而没。”元陶宗仪《南村辍耕录·金锟刺肉》:“岁余,召匠者整屋扫瓦瓴积垢,忽一物落石上有声,取视之,乃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2f5e6ae1ae1ffc4ffe4733687e21af45b307fea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