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红高粱111》,欢迎阅读!
汉语言文学094班 王梨郦 2009101524
《红高粱》印象记
——《红高粱》的阅读札记
一、高粱酒
对于《红高粱》的初印象,是小时候在看巩俐、姜文等人演的电影,不大理解里面的故事情节,却一直听爷爷各种不同的狂叫,怎样把那些鬼子个个打得屁股尿流„„我的脑子里面的印象是电影里的那个爷爷在刚酿好的高梁酒里撒了一泡尿,就能喝,而且高粱酒的味道格外好,让我一直有一种想法:高粱酒就是拿人尿做的。后来才知道那是用红高粱酿的。为什么那么红呢?我想可能是喝人血喝多了。原来这些是血性方刚的山东汉子,他们为生活为复仇为民族大义而临危不惧,视死如归,倒在黑土地鲜红的血浸染了这片肥沃的黑土地,他们的血来自喝下去的高粱酒,他们的血又滋润了红高粱,孕育了又一窖的高粱酒。
二、“我”叙述者
初读<<红高粱>>是在上高中的时候,文章一开始,就以“我”作为全篇文章的叙述;“我给你说说我爷爷我奶奶的这段事,这段事在我老家至今还有人提起。”这是一个以现在时进行回述的读点,这个“我”在此是一个故事的叙述者。由于他没有在故事中出现,按理是一个客观的叙述者,但他又是故事中人物的后代,这又使得他具有某种参与意识,从而又具有被叙述的意义。因此我觉得晦涩难懂,人称的转换,大段的心理独白,似是梦呓,分不清哪是现实,哪是回忆。述主体在“我”“父亲”“爷爷”“奶奶”之间自由转换。看似凌乱的剧情发展够成了意识流叙述风格的特色。字里行间都弥漫着红高粱的气息,那是高密东北乡才有的气息。粗狂、野性又火辣辣的充斥着热情。色彩艳丽的场景描述细致入微的细节描写穿插在故事情节的叙述中,凝造了一种独特意境深远的意向。
三、东北人民勃勃的生命力
再读《红高粱》,就在大学里面,一边读一边再就着电影慢慢欣赏,认真理解体会其表达的内涵,在一片氤氲飘渺的红高粱中看到恍惚的身影,进而看到了耀眼的明亮。《红高粱》自始至终所呼唤的主题就是勃勃的生命力,就是张扬活得不扭曲、无拘无束、坦坦荡荡的生命观。在与士兵、土匪、鬼子做斗争的过程中,不怕死、敢于拼、勇于闯,
1
把用红高粱养育的东北人铁铮铮的性格。自从看完书和电影,我的脑海里面对于东北人总有这样的一种印象:一片一片火红火红的高粱,随风轻轻摇曳,弯弯窄窄的小路在其中蔓延,风、高粱、黑土地还有穿行于地里的人,一种朴实,原始的气息弥漫其中,一切都是那么自然纯净。然而,这不是全部,死尸、血腥、恶臭、污泥、吞噬尸体的野狼和蠕动于其间的虫子,混杂在高粱地里,混杂在黑土地里,混杂在这自然原始的情境里。因此,《红高粱》摆在我面前不是一个已被理解的世界,而是对一个世界的生命的理想。
四、“打鬼子”——民族魂
《红高粱》刚开始叙述的,说实话我没有看到救亡图存、光复中华的豪言壮语,只是看到红高粱土地上人民最真实的生活。直至“我”爹爹九岁那一年,日本鬼子到了青杀口,烧杀抢掠。“我”爹放声唱起了童谣:“娘,娘,上西南,宽宽的大路,长长的宝船。我才意识到一股悲怆的透露其中,一股恨的情怀油然而生。红高粱上的人民铮铮硬骨,铁丹忠心,经屈辱而愈坚强,于黑暗中创造希望。
在《红高粱》中有一幕我特别清晰,全身的斗志细胞纷纷起来,就是余大牙面对死亡的那种高昂的气节。他明明知道自己犯了大罪必死无疑,却依然笑对死亡,慨然高歌,这是多么难得的侠骨情怀。在鬼子侵略的年代,红高粱哺育的这些人,在生死面前毫无惧色,展示了人格的伟大。正如文中所说“人在临死前的一瞬间,都会使人肃然起敬。”
其次是刘罗汉大爷在广场上被活剥的那一幕,真是撕心裂肺,让每一个观看的人咬牙切齿。
刘罗汉大爷被日军抓去当民夫,修建胶东公路,他本可以逃跑,却因牵挂两头骡子以身犯险,在愤怒中他惊动了日军,被捕后被折磨的不成人形。面临在广场上被活剥的酷刑,他没有跪地求饶,只是破口大骂。我记得在场的每一个都沉默了,面对死亡时,所有的一切都化作仇恨的力量。他们魂归蓝天,只留浩气满乾坤,却再也不能生还,对这世界再望一眼。这就是实实在在的东北人,在红高粱的养育下,这里的人爱憎分明。
最后,最让人意外的是主人公“奶奶”牺牲了。冷支队长治小鬼子的形踪,却故意不与支援,在余司令只有三十几人的队伍与装备精良的日军激烈火拼、接近战争结尾时,“狗娘养的”冷支队长却带队出现,窃取了胜利的果实,只留下一挺让爷爷痛恨一生的机关枪。奶奶的牺牲,让爷爷冲冠怒发,仰天长啸,悲痛万分„„
《红高粱》不管是人文情怀还是宏伟浩大的高粱环境,特别是那些可爱可敬的东北人民,都会带领每一个人走近一个不一样的世界,慢慢去发现、体会。
2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2eeef850650e52ea551898f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