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日本恐怖电影中的女性形象

2023-08-10 16:44:10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解读日本恐怖电影中的女性形象》,欢迎阅读!
恐怖电影,日本,解读,形象,女性
解读日本恐怖电影中的女性形象

作者:药丹华

来源:《声屏世界》 2015年第5



药丹华

摘要:日本恐怖电影在近代得到了飞速发展,受本土传统文化的影响和民族意识形态的影响,日本的恐怖片独具特色,尤以其中惯用的女性形象影响了世界范围内的一大批类型片。本文试图通过对日本传统文化现象的研究,进一步解读这些恐怖电影中女性形象的文化内涵。

关键词:日本 恐怖电影 女性形象

20世纪90年代以来,日本的恐怖片以其精良的制作、独特的视角及丰厚的文化蕴含,在世界范围内处于领先地位,许多经典之作产生于此阶段。继1998年日本导演中田秀夫执导的《午夜凶铃》之后,诞生了《鬼娃娃花子》《富江》《咒怨》等一系列优秀的类型片。从此,日本恐怖片奠定了与欧美、港台、泰国、韩国等国家类型片风格迥异的世界影坛的独特地位。

日本恐怖电影发展的文化溯源

日本传统信仰中的恐怖元素——御灵。“御灵”是日本的一种传统信仰,是指人们相信在现世中含恨死去的人的灵魂,会在来世化作冤魂,带给人类灾祸和疾病。因此,日本人们祭奉“御灵”,以期能够避免灾祸。在日本的文化发展史上,“御灵复仇”这一主题曾被反复使用,可以说这一主题深刻地烙在日本传统文化中,并被各个时代反复书写。古代因为受人迫害有女子死于非命,于是民间群众就会在心理上期望女子死后能够拥有强大的力量来对抗邪恶势力。由于受这种传统信仰的影响,日本恐怖电影就出现了拥有强大力量的女性形象。

日本传统文化的双重性——“菊”与“刀”。日本的传统文化深刻地印证了“菊与刀”的特质:“日本人生性极其好斗而又非常温和、黩武而又爱美、倨傲自尊而又彬彬有礼、顽梗不化而又柔弱善变、驯服而又不愿受人摆布、忠贞而又易于叛变、勇敢而又怯懦、保守而又十分欢迎新的生活方式。”这种文化的双重性在日本的恐怖影片中有着全面的体现,导演们在片中角色构建方面,将人性的极恶与人性的纯善完美地融为一体。

如《午夜凶铃》以开放式的结尾而大获成功,片中将录像带复制给别人而破除自身诅咒的自救方式其实带有很强的隐喻性,它暗示了日本文化中“刀”的矛盾一方,即人性本恶,以对他人的毁灭来成全个体的存在,而这种自私的人性本能还会无限的被延续下去。从而告诫人们真正主宰一切命运的,不是这些看起来阴森恐怖的恶灵,而是人性深处挥之不去的罪恶。

日本恐怖电影中的女性形象分析

从日本恐怖片发展伊始,女性形象就在片中频繁出现,并且对故事情节的展开和叙事模式的构建影响深远。例如,《午夜凶铃》中的贞子、《咒怨》中的伽椰子等很多观影者所熟悉的影视形象。这些形象的出现,一改人们印象中女性的柔美形象,成为有着阴森苍白面庞和邪恶复仇灵魂的躯壳,由此带给观众的不仅仅是观影时的恐怖体验,更多的是对这些女性形象的更深思考。

女性形象出现的原因——弱势群体对邪恶势力的复仇。日本鬼片中女鬼形象的频繁出现,和日本的传统文化息息相关。日本深受东方文化中男尊女卑思想的浸染,并在本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加强。在日本历史上,女性常常是一个备受欺凌、遭人迫害的弱势群体。人们便期望这些枉死者在死后可以拥有强大的力量与恶势力相抗衡,以此来寻求心理平衡。




正因如此,日本恐怖电影中的主角多为女性,并且具有双重性。她们拥有邪恶力量的同时,也令人心生同情。无论是《午夜凶铃》中的贞子还是《咒怨》中的伽椰子,他们皆因灵魂深处的不安与强烈的孤独感,而滋生出邪恶而恐怖的力量。这些经典的女鬼形象,都表现出日本特

殊的文化。这其实是一种女性对于男权社会,弱者对于强者,对于社会不公平事件的一种控诉。

日本恐怖电影中女性形象的文化内涵。弗洛伊德认为:“神秘和恐怖感来源于某种熟悉的但却受到压抑的东西。”恐怖电影中的“恐怖”不同于现实生活中的恐怖,呈现的是一种艺术恐怖。艺术恐怖只是存在于人类的意念之中,除却现实生活中的威胁性后,观影者可以通过影片中所营造的恐怖氛围来获得一种审美体验。在这方面,日本以展现女性形象为主题的恐怖电影,呈现出独特的艺术恐怖。

首先,恐惧源自于悲剧。悲剧往往能够给人一种“在压倒一切的命运的力量之前,我们那种自觉无力和渺小的感觉”,而观影者在同情影片主人公命运的同时能够产生心理上的恐惧体验,观众对于日本恐怖片的恐惧正是它作为悲剧的重要体现。

从这方面而言,恐怖影片的主人公一般选取女性形象绝非偶然,因为女性形象更容易产生悲剧色彩,唤起人们的恐惧意识。女性作为社会上的弱势群体,是需要保护的,当悲剧来临时,她们在巨大的困境面前显得惊恐且无能为力。当她们在现世遭受的一切无力改变时,便在异世界作为“御灵”展开复仇。因此,她们不仅是作为施暴者而存在,更深层的则是因为她们还是被害者。悲剧的不可避免与强大力量,使观众跟随片中人物产生一种宿命感,从而使日本恐怖电影呈现出更浓的悲剧色彩。

其次,恐惧源自于审丑。艺术概念中的“丑”除了直观的感官印象,更重要的是指艺术品蕴藏的艺术价值。法国著名雕塑艺术家罗丹曾说:“因为内在真实在愁苦的病容上,在各种畸形与残缺上,比在正常健全的相貌上更加明显地呈现出来。”较之在感官上能够给人带来美感的事物外,那些可以表现真实内在的被审者,尽管形式丑陋,却更加具有典型的艺术价值。

女性形象在这一点上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日本恐怖电影中的女“鬼”形象往往被赋以狰狞的面孔、怪异的声音及扭曲的肢体。这种被模式化的“丑”,逐渐被定格为代表恐怖来临的符号,当观众看到这些类“丑”物象出现时,出于心理暗示就会本能地产生恐惧。此外,在日本的恐怖电影中,经常会让现时丑形象的画面与前世美好形象的画面间隔出现,让观众在这种美与丑所产生的心理落差中,体验它们所带来的无法预料的恐惧。

结论

日本恐怖片依托特殊的传统文化背景,用一种相对冷静和沉稳的电影语言,赋以其中的女性形象更加丰厚的文化内涵,通过对观影者的心理暗示,实现了恐怖电影的最高境界——触及心灵的真实恐惧感。如今日本恐怖片已经发展成为了一种文化现象,展现出了独特的魅力,奠定了其在世界电影中的地位。

(作者单位:山西传媒学院)本文责编:邵满春

参考文献:

1.王海威:《御灵:日本式的恐怖》,《当代电影》,20055)。

2. 彬:《日本恐怖片里的女性形象》,《看电影》,20082)。

3.沈壮娟:《恐怖电影审美中的焦虑性恐怖初探》,《电影文学》,




200823)。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2e8f1d282aea81c758f5f61fb7360b4c2f3f2a58.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