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文学思潮对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影响

2022-04-17 08:21:14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西方文学思潮对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影响》,欢迎阅读!
现当代,文学,思潮,中国,西方


论述题:在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发展转型中西方浪漫主义、现实主义、现代主义以及后现代主义的影响是如何体现的?

从单纯的时间性概念来看,中国现当代文学是指1917年至现在的文学,近年来人们一般又把它称为中国20世纪文学

中国现当代文学在它的诞生之初被叫做“中国新文学”,这一称谓不仅是一个单纯的时间性概念,而且是中国文学史乃至思想史上一种革命意义的显示。其发展转型过程既是中文学本身现代化的过程,又是中国社会现代化过程的艺术显示。而对中国新文学具有本质性影响的是西方文学思潮。它是文学发展的重要阶段,在西方文学史上曾今存在过诸多的文学思潮,如古典主义、现实主义、象征主义等,这些文学思潮使中国新文学具备了真正的反封建的“现代意义”,成为中国文化大系统现代化发展转型的推手。其中西方浪漫主义、实主义、现代主义以及后现代主义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

从“五四”时期开始,起源于西方的浪漫主义文学运动,便同现实主义文学运动一道输入中国文坛。但由于社会的需求,浪漫主义的潜质与影响,被人为地忽视。实际上,每在重要的历史转折关头,总是浪漫主义以其理想主义的激情因素和富于创造性的艺术魅力,激活着沉闷而压抑的中国文坛并赋予它全新的文学形象。

19171927文化整体批判时期,受近代日本文学和欧美文学的影响,以郭沫若、郁达夫、张资平等创造社作家为主体而形成的浪漫主义作家群,从个人的生活感受出发,强化了个性解放的思想主题。他们的作品,如《天狗》《沉沦》等,抒发现代青年情感压抑的苦闷,深刻描写“五四”时期的某些极端主义情绪,以对传统的全面反叛和对偶像的彻底破坏,直接反映了“五四”时期的积极进取精神,以及已经觉醒了的青年一代的思想状态。

30年代以后,随着阶级矛盾、民族矛盾的日益加深,中国现代的浪漫主义文学也发生了质的变化。但我们仍可以从戴望舒、艾青等人的诗歌以及沈从文等人的小说中,发现许多作家依旧在以饱满的激情,讴歌光明,赞美自然,抒发个性,颂扬反抗。这无疑是“五四”浪漫主义精神的延伸和发展。

建国后的文学创作实践表现出强烈的革命浪漫主义。赵树理对“五四”浪漫主义发展为成熟的革命浪漫主义,起到了极为关键的历史中介作用。他最有代表性的革命浪漫主义作品是《小二黑结婚》。它所反映出的高昂的革命浪漫主义激情,很快便辐射到李季、孙犁等解放区作家的创作当中,从而使革命浪漫主义文学成为真正的现实。而且,以赵树理为代表的革命浪漫主义文学把“五四”浪漫主义文学的反叛精神和个性意识做了彻底地清除,将浪漫主义的理想与主观因素进行了充分地发挥,并注入政治意识形态的理念,基本上奠定了建国以后各种题材作品的创作模式。



现实主义最早引入中国的时候叫“写实主义”,随后在“五四”时期,“写实主义”开始成为新文学界亟欲引进的文学思潮。现实主义提供了一套新的美学模式,通过强烈的“似真”感唤起读者的恐惧与怜悯,从而达到一种类似悲剧的净化的作用。我们可以在中国现当代文学中看到鲁迅、茅盾、老舍等人对于现实主义的吸收与转化,他们的开拓大大丰富了中国文学的表现力。

1928年左右的“革命文学”论争开启了中国现代文学的一个新阶段。一方面,现实主义为作家提供了一个观照社会现实的客观冷静的批判视点,另一方面,作家又时常对现实主义无法促成更有力的社会效应的消极性深感不安。因此,虽然对“革命文学论争中粗糙的文学工具论有所不满,鲁迅、茅盾最认同文学在批判之外还应该提供变革社会现实的政治向的指引。随后左联成立,新文学与政党政治开始形成了一种密切的关系。在这个过程中,随后引进的“新写实主义” “唯物辩证法创作方法”和“社会主义现实主义”,都在试图修正、取替旧的“不足”的“五四”写实主义。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社会主义现实主义”被正式确认为中国文学创作与批评的规范这一规范在不同时期遭到了不同程度的质疑与挑战,这些质疑与挑战在左翼文学的框架内通过对“真实性”等问题的辩护提出了与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不尽相符的文学理想。

1958年毛泽东提出“革命现实主义和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创作方法取代了“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取代的原因一方面是中苏关系的破裂,另一方面,与大跃进的社会文化氛更加强调社会主义文学“理想”的性质有关。

1980年代初期,官方文学界有重建“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努力,但成效不大。历史变革所释放出来的文化空间,使得人们有可能跳脱开主流现实主义的框架去汲取别的美学资源。整个80年代,现代主义与“寻根文学”的文学潮流都对现实主义的美学范式进行了冲击。但是,从普通读者的接受来看,现实主义仍然是主流的美学品味,在80年代中后期的文学实验潮流过后,随着文学刊物商业化格局的调整,现实主义很快又再度占据中心位置成90年代文学期刊选稿的标准。

现代主义文学属于20世纪资本主义文化的一部分。这种文学不主张用作品去再现生活,而是提倡从人的心理感受出发,表现生活对人的压抑和扭曲。在现代主义文学作品中,人物往往是变形的,故事往往是荒诞的,主题往往是绝望的。

现代主义早在上世纪初就传到中国。作为一种创作手法,经历了文学黑暗的禁闭年代之后,上世纪80年代末这种思潮在本土演得空前热闹,尤其是文学理论界。中国本土文学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84年前后)新时期文学基本上是以现实主义创作手法为主。84年前后,一些具有“先锋意识”的作家渐渐脱离了“群体”,他们要奋力开凿脚下的文化岩层,强化民族精神,对传统的文化进行反思和批判,启迪民智,唤醒民心。基于这种现实和文化心理诉求的欲望,再加上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理论的渗进,他们看到了表现我们民族文化和心理的可以借鉴的方法。但是,由于缺乏理论指导,一些刊物只给这些作品挂上“探索性作品”的标签。其实,这个时期所谓的“探索性”作品在一定程度借鉴了西方现代主义的某些创作手法,对民族文化作全方位的反思,对传统文化进行了消极的批判,对愚昧落后的痛惜,更注重表现人的个性,注重人的潜意识以及心理历程,对现代不合理的事以讽刺。有些作品在模式上摆脱了传统的情节而建立新的情节观念模式。除了少数作品有图解存在主义、带有宿命论和悲观主义倾向外,大多数作品具有进步的意义!

莫言的《红高粱》系列应该属于魔幻现实主义作品。“让人的生活、人的命运在神话的氛围里展开”。这种整体构思,深受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的影响,而且莫言也毫不回避这种影响和启示。 周立武的《巨兽》,明显吸收了象征主义的手法。那个神秘的巨兽是山林的统治者,它吞噬了许多猎人而继续向猎人挑战,不断地吸引着一代代的猎人。可是年轻的猎人从父辈的死看到了人的怯懦劣根:人为什么不能活着证明自己?难道英雄就是死亡的符号?揭示了这种难以跨越的传统道德观念。

总之,新时期本土文学创作,不管采用哪种创作手法,对于那些有成就的作家

而言,或多或少借鉴、吸收了西方现代主义的某些创作手法,并因为这些手法的渗入,使本土文学出现了多元化的繁荣景象。



后现代主义文学是对现代主义文学的继承、超越和悖离,它们都以非理性主义为基础,表现出激烈的反传统倾向。相比之下,现代主义文学在摒弃传统文学反映为中心的创作原则之后,又试图建立起以表现论为中心的新规则和范式。而后现代主义则把反传统推向极端,不仅反对现实主义旧传统,也反对现代主义新规则。




否定作品的整体性、确定性、规范性和目的性,主张无限制的开放性、多样性和相对性,反对任何规范、模式、中心等等对文学创作的制约。甚至试图对小说、诗歌、戏剧等传统形式及至叙述本身进行解构。在后现代主义文学中,艺术审美范围被无限扩大,街头文化、俗文学、地下文化广告语、消费常识、生活指南等,经过精心包装,都登上了文学艺术神圣殿堂。文化技术化工业化之后,原来由文学家、艺术家个人创造的文化精品,现在大量地被电子计算机设计生产出来。尤其是电脑流行,录音、录像、激光盘的大量复制生产文学艺术不再是阳春白雪,而成为人人可以任意享用的日常消费和商品。科学技术的发展,改变了文化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人的文化意识,导致了广泛的文化反美学艺术倾向。

文学社会人生的关系上,后现代主义不再试图去表现对世界的认识,既不像现实主义那样冷静地观察批判外部世界,也不像现代主义那样的去痛苦地感悟内心自我。它注重展示主体生存状况,认为世界是荒谬无序的,存在是不可认识的。对事物的本来因素,对社会,对客体,对人只作展示,不作评价,不强加预先设定的意义,其审美价值与内涵让读者去思索归纳。不仅不相信外在物质或历史的世界,也不再相信人的智性或想象的内在世界。从认识论走向了本体论,进而怀疑一切,否定一切。后现代主义作家不再追求文学的终极价值,把一切崇高的信念、理想都看作是短暂的话语的产物。把严肃性当作一种拙劣模仿、故作深沉而加以抛弃。面对混乱的客观世界和人自身的异化,他们不再严肃认真地去思考社会历史、人生、道德等问题,不再竭力去认识和阐述世界,不再承担文学艺术家崇高神圣的社会职责与历史使命。后现代主义作品一方面表现出文学哲学融为一体,具有精深的哲理性。另一方面大量再现幻觉、暴力、颓废、死亡内容,展示人生的荒诞痛苦。那种附庸风雅,严肃庄重,精英意识荡然无存。作品充满了颓废主义、虚无主义、无政府主义和悲观绝望情绪。 其对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影响是多种形态的。如先锋小说,这批作家在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出场,虽不是文革的直接参与者,但深受其影响,表现最突出的是被遗弃的孤独感,与传统价值观念有所远离,与英雄人物有所隔膜,对现实感到迷茫困顿,对中国传统文化也较矛盾。代表作品有刘索拉的《混沌那个哩登愣》《你别无选择》徐星的《无主题变奏》,陈染的《世纪病》,刘毅然的《摇滚青年》等。马原、格非、苏童、余华、孙甘露等的作品受后现代主义影响很深,创作思想与评议风格的后现代特色鲜明。《冈底斯的诱惑》《西海的天风船》《虚构》《青黄》《访问梦境》《信使之函》《褪色鸟群》《雨季之瓮》《黑手高悬》等都是代表之作。此外王朔的消费小说也体现了后现代反对理性、崇高,提倡世俗化欲望全面扩张的特点。《浮出海面》《千万别把我当人》等塑造了一批从社会学意义上讲是真正独立但从社会体制角度看是零余人的形象,将传统的人的归属感解构,对传统价值体系的解构思想深处具有后现代的影子。新写实小说、新状态小说和新体验小说、新历史主义小说都在不同程度上体现了后现代主义对小说的深远影响。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2e413627f22d2af90242a8956bec0975f465a4b8.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