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情人节寻找中国真男人

2023-02-26 15:11:10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2012情人节寻找中国真男人》,欢迎阅读!
中国,情人节,寻找,男人,2012
2012情人节寻找中国真男人

作者:暂无

来源:《莫愁·智慧女性》 2012年第2



时尚杂志、娱乐节目上看多了粉嫩的奶油男;在婚姻题材的小说、电视剧里看多了琐碎计较的鸡毛男;在新闻、街头巷尾的传闻中,听多了失意男、暴力男、暴富男……人们不禁发问:中国还有真男人吗?

2012年的情人节,《智慧女性》带你寻找中国真男人——这些男人身上具备的某些品质,也可能暗藏在你身边的普通男人身上,就看你怎么去发掘。

钟南山:真诚 可信

“非典”肆虐时,他依据事实发言,提出切实的治疗方案。“甲流”肆虐时,人们再次听到他对“甲流”数据的质疑。2009年全国“两会”期间,他说某些代表“10分钟发言8分钟用来表功”;针对医改方案,领导说看病不贵不难,他批驳说这是医疗结构扭曲。2011年底,他评价:当前已到了“医学人文沦落”的境地。

他的理性精神、坦白态度,抚慰着人们的不安。每当出现公共卫生事件,大家最信服他的话——有人戏言:中国人从此患上了“钟南山依赖征”。

梁文道:宽厚 洞察

有人说他是社会批评家,有人说他是知名学者,但他只认同公共知识分子这一身份。

他推出的“茶杯中的风波”、“薇言大义”等品牌时评栏目,风靡港九至今不衰:他主持的“牛棚书院”、《EE》杂志是香港文化推广、传播与研究的重镇

十余年来,他实践着“让文化回到民间”的社会责任,甚至邀小商贩来谈底层生活。他善于倾听、深刻观察,借助洞察之眼,引领民众去思考。

姜文:豪放 张扬

他的才华难以掩盖;他性格强烈,我行我素,坦然面对所有指责和非难。他说,希望用作品来反映生活,揭示灵魂,纵然为千夫指也在所不惜。

人们说他“个性、大胆、狂傲、霸气”,而他说:“我永远不会随波逐流,更不会迷失自己。我会坚定地走下去,哪怕最后只剩下我一个人。”

郎咸平:睿智 理性

他是香港中文大学讲座教授,被列入20022003年世界经济学家名人录。大多数世界通用金融管理教科书也均引用他的论文。

2004年,他痛陈国有资产流失弊病。之后他在国内主持过“郎成平说”、“财经郎眼”、“解码财商”等节目,深受大众喜爱。


在反腐败、房地产、中国教育等焦点问题上,他都有全面深刻的解读、切合实际的建议。人们说,“懂经济的人不一定了解郎成平,但了解郎咸平的人一定懂经济”。他的精英范儿,让粉丝们深深着迷。

王健林:慈善 责任

他有两个最大特点:一是口气大,二是脑筋好。“吹牛”是有资本的,他打造的万达集团资产已超1000亿元。而在慈善方面,他也要当“老大”。22年来,他和万达集团,对社会项慈善公益捐助超27亿元,四次获“中华慈善奖”。

他每天早上7点到公司,每周都加班,每年至少飞行一百次。他不再为了赚钱,而享受把企业做到最牛的快乐。“追求到这个快乐后,还有更大的能力去帮助更多的人,人的价值就体现出来了。”

韩寒:自由 奔放

谁能想到,2000年这个扛着“80后叛逆代表”的牌子与全国对骂的小孩,多年后,会被称为新生代公共知识分子?而他的回答却是:因为没人和我打笔仗,才和整个社会玩。

之前,他还当过“问题”、“标志”、“斗士”……人们为他冠以不同名号,殊不知,他最本质的身份就是个人。他用最本源的天性去生活、说话,“我只是有机会活得正常一点”。他以孩子的天性,不经意地调戏、挑战着世界的规则,让人们看到男人身上的天性自然之美。

朱邦月:情深 重诺

他只是福建省晒口煤矿的一名普通工人。1967年,工友临终前,恳求他收养自己的儿子并迎娶他怀孕的残疾妻子。为照顾好母子三人,朱邦月放弃了生育的念头。

1985年,由于遗传,两个儿子先后患上与母亲同样的病——“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从此,母子三人都瘫痪在床。

四十多个春秋,从青年到暮年,朱邦月恪守着一个看似简单的承诺,恪守着一生的爱。

乐观的他在门前种了一些花草,天气好时,他就把母子三人推出去散散心。看着全家安静地坐在一起,朱邦月说:他更能体会到一家人互相搀扶、生活下去的力量。

王克勤:勇敢 担当

他是2002年中国传媒杰出人物,2003年中国十大维权人物,2011年他又加盟《经济观察报》,建立了强大的调查报道团队,被称为“中国的林肯·斯蒂芬斯(美国著名揭黑记者)”。

近年来,他推出震惊海内外的《兰州证券黑市狂洗“股民”》、《公选“劣迹人”引曝黑幕》、《山西疫苗乱象调查》、《甘肃舟曲泥石流成因调查》等一系列深度调查

2001年,在他笔下,被送进监狱的黑恶分子就达160多人。有黑社会组织扬言,要出价500万元买他的人头,警方因此荷枪实弹进驻他家保卫安全。

王万青:仁爱 善良


1968年,王万青告别大上海的繁华,来到贫瘠的阿万仓草原,为藏族同胞治疗病痛,从此扎下了根。

当地乡卫生院只有四名员工,两间破土坯房,最值钱的医疗设备是血压计,夜晚靠煤油灯照明。办公桌做手术台,100瓦的灯泡加手电筒充当无影灯。

这样的困境中,他为全乡三千多人建立了门诊病历。他自学了放射、心电图、化验等技术,甚至学会了驾驶拖拉机,运送病人和药品。

总结人生说:“我的幸福在于没有虚度年华,做了一点事情。”话语中的仁爱之心令人动容。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2dd4f6fcfa0f76c66137ee06eff9aef8941e4841.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