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语文教材解读-美丽的南沙群岛_苏教版

2022-07-23 20:07:16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三年级下语文教材解读-美丽的南沙群岛_苏教版》,欢迎阅读!
南沙群岛,解读,语文,教材,年级
本文由一线教师精心整理/word可编辑



美丽的南沙群岛

解读一

读三年级下册第二篇课文,结合着第一篇《长城和运河》,其中“祖先”是两课的焦点,当然这也是教材主编的意图,即对孩子进行爱国主义的教育让孩子在阅读之中,知道一些中国史。这一课,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还是有着一定理解上的难度。比如本课的难点句“茫茫南沙,汇入了祖先搏击风浪的汗水;片片岛屿,留下了祖先生息繁衍的烟火。我个人认为,这两句话非常有诗意,学生放声读之,很容易把其美融入心中。 文章是作者多量信息的一种概括,这种简洁的概括,需要着学生思考,我们的教学重点也许应该放在这点上,即让概括性的语言还原成图像,这样他们就能够感受到“美丽的南沙群岛”是如何的美丽。比如第二自然段写:“南沙是祖国巨大的蓝色宝库。她拥有难以计数的珍贵的海洋生物,蕴藏着极为丰富的矿产资源,贮存了用之不竭的海洋动力……”我们如何还原其景,那是我们老师应该思考的。

这篇文章关于“美丽”的词汇是非常多的,在教学中,我个人认为,应该让这些美丽变成孩子的记忆,比如“一串串晶莹的珍珠”、“星罗棋布”、“蓝色宝库”、“珍贵的”、“蕴藏着”、“极为丰富”、“用之不竭”、“第二波斯湾”、“迷人的世界。”“蓝玉”、“翡翠”、“蔚为壮观”、“清澈明亮”、“五彩缤纷”、“碧波浩淼”、“连浪涛都是美的”、“洁白的浪花”、“仿佛是欢迎的人群在挥舞着花束”……这些词汇一定能够把孩子的大脑洗的更美,在美的享受中,他们肯定能够理解课文的最后一句话“可以肯定,将来的南沙群岛全是一个充满魅力的旅游胜地”,肯定在理解中产生未来去开发、去旅游的期待与冲动。

阅读教学中,当文中的美真正走进学生心灵后,成为他们有价值的记忆后,随着时空的变化,那种阅读之后的创造才能够出现。

推荐理由:在教材解读中,高老师从重、难点进行了分析,让我们一目了然。高老师还巧妙地提出了词汇积累,对我们引导学生从词到句起了一个点播作用。特别是提出的“在阅读教学中,让文中的美真正走进学生心灵”给了我们阅读教学的启示。

解读二

一读《美丽的南沙群岛》

有两点美感:1、第一段中“传说的美丽” 2、岛屿自身的魅力和美在它的资源。

所以,课文中用“她”来形容这些群岛。仿佛这些群岛在作者眼里就是一位美丽迷人的仙女。

二读《美丽的南沙群岛》 感觉文中的潜词造句很美:

1 / 2


本文由一线教师精心整理/word可编辑



"晶莹,美丽,星罗棋布,浩瀚,搏击风浪,生息繁衍" "巨大,极为丰富,用之不竭,美誉"

"蓝玉,翡翠,水天相接,蔚为壮观,清澈明亮,五彩缤纷,碧波浩渺" 这些词语无不体现我们南国这神圣领土的美丽富饶. 美不仅在外在,还在它的内涵,也就是她的富饶. 三读《美丽的南沙群岛》

这是个美丽的地方,对于这个地方的历史人文景观知识,我们教师必须要了解,在学生讲到的时候,要适当地补充。所以,必须有一定的资料知识储备量。要能勾起学生对这个地方的向往和继续开发之念。

海南省简称琼。北隔琼州海峡与广东省相望,包括海南岛和西沙群岛、南沙群岛、中沙群岛的岛礁及其领海。1988年设省,省会海口

历史溯源

海南省建立于19884月,是我国最小,最年轻的省份,也是我国唯一的以整个省为单位的经济特区。据史书记载:春秋战国时期,海南是中国南方各种原始民族聚居的“百越”地区,秦统一中国后,海南处在象郡的边缘,汉武帝将海南正式划为中央政府管辖。唐朝的贞观年间,国家比较强盛,海南直接归属于中央管辖,称“琼州”。明太祖朱元璋非常重视海南的开发,使岛上经济迅速发展了起来,清代有大量移民涌入海南,使当地的生态遭到了一定的破坏,鸦片战争后,海南被列为通商口岸。如今,海南依靠其便利的交通和秀美的环境发展迅猛,成为我国经济的窗口地区。

祖国南疆特有的迷人景色和风土人情,使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海南真是“步步皆风景,无处不奇观”。被人们称为“回归大自然的好去处,未受污染的长寿岛" 风光旖旎、美丽富饶的海南岛,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南中国海面,素有“南海明珠”之称。这里阳光、海水、沙滩、绿色、空气五大旅游要素俱全,具有得天独厚的热带海岛自然风光。同时它山清水秀、河潭瀑布、温泉矿泉、热带雨林、奇花异木,数不胜数,可谓是一座天然地貌秀丽、热带动植物种类繁多的伊甸园。地处热带季风气候区的海南岛,夏无酷暑,冬无严寒,是我国难得的全天候旅游风景区。

推荐理由:小锁老师从教师方面去读教材,去感悟南沙群岛的美,只有领悟到《美丽的南沙群岛》美在哪里,才能更好的引导学生去学习,去感知。初读整体感知,二读从词语来理解,三读追根求源,完全体现了一个教师对教材的精心掌握,做到了心中有数,这样才更有力于教学

2 / 2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2dac29097fd184254b35eefdc8d376eeaeaa1793.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