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古诗词诵读 -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导学案

2022-04-11 10:11:22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课外古诗词诵读 -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导学案》,欢迎阅读!
古诗词,诵读,课外,风波,莫听穿
课外古诗词诵读 -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导学案

苏轼

学习目标】 1、读懂整首词; 2、走进苏轼内心;

3、了解贬谪文化 课前预习

预学一、结合注释将全词翻译成现代汉语。(要求:既要符合内容,又要展现美妙的文笔)

预学二、请发挥想象,将你从词中读到的内容绘成三副以上的连环画,并说说如此画的理由。 图一

图二

图三 图四

理由:


预习三、为词人补白。

请结合苏轼不同阶段的作品,通过为词人补白,理解词人的人生选择。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 也无风雨也无晴。

理由: 苏轼作品链接:

a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江城子 密州出猎》 背景苏轼在熙宁四年(1071因对王安石变法持不同政见而自请外任。朝廷派他去当杭州通判,三年任满转任密州太守。这首词是熙宁七年(1074)冬与同僚出城打猎时所作。 b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水调歌头》

背景:宋神宗九年即1076年,调任密州时中秋所作。

c 、软草平莎过雨新,轻沙走马路无尘。何时收拾耦耕身?日暖桑麻光似泼,风来蒿艾气如薰。使君元是此中人。 ——《浣溪沙·软草平莎过雨新》 背景:元丰元年即1078年,徐州大旱,苏轼巡视归来时对见到的乡村生活有所感触而作。莎:莎草,多年生草木,长于原野沙地。耦耕:两人各持一耜(,古时农具)并肩而耕。泼:泼水。形容雨后的桑麻,在日照下光泽明亮,犹如水泼其上。hāoài两种草名。薰:香草名。元是:原是。我原是农夫中的一员。

d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临江仙》

背景这首词作于神宗元丰五年1082年,即东坡黄州之贬的第三年。表现了词人退避社会厌弃世间的人生理想、生活态度和要求彻底解脱的出世意念。

e 、常羡人间琢玉郎。天应乞与点酥娘。尽道清歌传皓齿。风起。雪飞炎海变清凉。 万里归来颜愈少。微笑。笑时犹带岭梅香。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 ——《定风波·南海归赠王定国侍人寓娘》 背景:元丰六年(1083)王巩北归,出柔奴为苏轼劝酒。苏轼问及广南风土,柔奴答以心安处,便是吾乡。苏轼听后,大受感动,作此词以赞。也有学者认为这首词作于元丰八1085十二月。苏轼元丰七年1084三月由黄州量移汝州,十二月到京,与王巩会宴,即席创作此词。

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助读材料

“乌台诗案”:元丰二年(1079),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御史何正臣上表弹劾苏轼,奏苏轼移知湖州到任后谢恩的上表中,用语暗藏讥刺朝政,御史李定也曾指出苏轼四大可废之罪。这案件先由监察御史告发,后在御史台狱受审。经过长达四个月的审问和折磨,苏轼幸免于死,却被贬黄州。历史上称此案称为“乌台诗案”

四、学以致用:请将本词中你喜欢的句子写进200字左右的励志词里送给你身边的人。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2d9074eb0e22590102020740be1e650e52eacfe8.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