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古诗词中的“黄昏”意境

2022-09-25 04:12:15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浅谈古诗词中的“黄昏”意境》,欢迎阅读!
古诗词,意境,黄昏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浅谈古诗词中的黄昏意境

作者:黄志惠 张华明

来源:《小学教学参考(综合)2013年第02

古诗词中描绘黄昏景象的诗句几乎俯拾皆是,但由于诗人所处的情景﹑经历和感受不同,以及各自思想﹑气质和创作风格的迥异,因而同是黄昏景象,在诗人笔下却有不同的格调﹑意境和主题:或流连先景,感叹人生;或悲壮深沉,忧国思乡;或欢快明朗,吟咏生活;或意境开阔,推人向上……

例如:夕阳西下几时回?(晏殊《浣溪沙》)是对美好景物情事的流连,对时光流逝的怅惘,以及对美好事物重现的微茫的希望。这是即景兴感,但所感者实际上已不限于眼前的情事,而是扩展到整个人生,其中不仅有感性活动,而且包含着某种哲理性的沉思:夕阳西下,是无法阻止的,只能寄希望于它的东升再现。而时光的流逝,人事的变更,却再也无法重复。这是晏殊词中经常流露出来的一种极富人生哲理的人生态度。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李商隐《登乐游原》)则流露出一种悲凉﹑凄美的意境。诗人借登乐游原抒发了自己壮士迟暮之感,也强烈地宣泄了对国事盛衰之悲。诗人以其独有的才华和灵感将自己的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不幸人生,妙笔生花成了一曲哀婉动人的悲歌。夕阳不仅是指落日这自然景物,还暗指诗人生当晚唐,目睹乱世,深患国家之内忧外患,曾想展一己之才,匡世济民,可惜其一生命运坎坷,至暮年都未能如愿。当然,这首诗千百年来撼人心弦,不是因为它的写景和诗人的自我伤感,而是因为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所升华的境界,给人一种哲学上的意义。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黄鹤楼》)不仅抒发的是人去楼空的感慨和深重的乡愁,更是作者对自己以前那种狂放不羁、荒唐无常生活的终结。据说,崔颢早年好赌酗酒,更被世人不齿的是他择妻也以貌美为标准,且稍不如意即离弃,被称为有俊才,无士行。而晚年的崔颢,忽变常体,风骨凛然,一窥塞垣,说尽戎旅。崔颢诗歌的忽变常体,其标志就是这首连李白都自叹不如的《黄鹤楼》。此诗之所以被誉为唐人七律的压轴之作,盖因作者以摇曳生姿的古歌行体入手,特别是后四句晴川芳草对仗工整,而日暮乡关烟波江上又很随意,读来让人不仅想起汉末狂生祢衡被杀此地的警世典故,更顿生空茫之感及不如归去之叹。这种亦古亦律,大巧若拙的结构体制,便于表现高唱入云的雄健气格,也使全诗意脉贯通,形成清拔俊秀,寄情高远的超妙仙境。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天净沙·秋思》)把羁旅在外漂泊人对家乡的思念情怀刻画得淋漓尽致。马致远最好的作品,都写于一种夕阳与深秋的背景中,《天净沙·思》亦如是。这首小令名作之所以被称为秋思之祖,就其作品内容本身而言,简简单单,普普通通,重要的就是这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的点睛作用。夕阳西下使枯藤、老树、昏鸦这幅昏暗的深秋画面有了几丝惨淡的光线,更加深了悲凉的气氛。试想,在深秋村野图的画面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2d8d3c70af45b307e9719733.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