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2017高考天津卷作文试题解析及例文》,欢迎阅读!
2017高考天津卷作文试题解析及例文展示
请根据下面的材料,写一篇文章。 (60分) 我们在长辈的环绕下成长,自以为了解他们,其实每一位长辈都是一部厚书,一旦重新打开,就会读到人生的事理,读到传统的积淀,读到时代的印记,还可以读出我们自己,读出我们成长时他们的成长与成熟,读出我们和他们之间认知上的共识或分歧……
十八岁的我们已经长大,今天的重读,是成年个体之间平等的心灵对话、灵魂触摸,是通往理性认知的幽径。请结合自己的生活阅历深入思考,围绕“重读长辈这部书”写一篇作文。 要求:自选角度,自拟标题; 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鲜明; 不少于800字; 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解 析:
题目“好写” “写好”不易
贴近考生的学习与生活,具有现实意义,易于引发考生的联想与思索,并且具有开放性与限制性,这是天津高考作文命题的基本指导思想。从2015年的“范儿”、2016年 的“我的青春阅读”,到今年的“重读父辈这部书”,都较鲜明地体现了这一思想。
天津招考资讯网认为,今年的天津卷作文以考生为本位,文化意蕴深厚,思辨色彩鲜明,平实中显大气,平易处见深刻。作文试题从考生十八岁步入成人的年龄特点出发,关注传统文化的代际传承及人文素养的培育提升,引导考生对过去的生活重新发掘、重新梳理,展开联想与思考,写出个人的独特感受与见解。
这是一道“好写”的题目,但若想“写好”,却不太容易。
1.清晰定位“重读”与“长辈”。“长辈”是一个外延较大的集合,父辈包括父母、叔舅、姑姨等,祖辈又有祖父母、外祖父母及其同辈同代的那群人等。“重读”则隐含着“以前读过”,只是以前的“读”可能或流于肤浅,或过于感性,或存在着误读等,而“重读”则是心灵对话、灵魂触摸,是理性认知,会带来思想的碰撞,也可以说是一次继承与超越。
2.选准最“适合”的切入点。材料对如何“重读”有六个方面的提示,动笔前要深入思考:读到的“人生的事理”是什么,“传统的积淀”有哪些,“时代的记忆”包括几个方面;读出的“我们自己”是什么时候或怎样的自己,长辈的“成长与成熟”有怎样的标志,你与长辈之间的“共识与分歧”到底指什么(或有哪些“分歧”,如何取得“共识”)。省略号则提醒考生,还可以从其他角度去“读”这部书。但这部书容量很大,重读的收获也是多方面、多向度的,一篇800字的习作不可能面面俱到,所以要选择自己感受最深、最独到,素材积累最丰富,最能写出自己特色的角度作为写作的切入点。
另外,是写一个长辈,还是写一组长辈(包括入选的标准如何确定),这也是不能忽略的很重要的一个问题。
3.优化文章的“呈现”与“表达”。写好记叙文,首先要考虑的是,要选取(包括如何选取)这部“书”的哪些章节、哪些片段作为“重读”的重点,这是习作的基本内容与框架;其次要考虑好如何新颖、自然地开篇,如何详略分明、简要明晰地“复述”,如何解析、评述、点睛,如何收束得有分量、耐人寻味等等;第三,还要考虑如何最大限度地彰显自己的语言表达等方面优势。写好议论文,要考虑几个基本问题:第一,为什么要重读父辈这部书?第二,如何重读这部书?第三,重读的所感所悟所得是什么。至于采用怎样的行文思路,用哪些分析、阐释的方法,如何凸显自己的表达优势等,则因人而异。
其他文体(包括特殊文体),同样要考虑如何在符合写作规范的基础上,凸显自己的特色(包括思维、内容、文采等等)。 例 文:
1.接过父辈的旗帜 一考生
父辈是一条浩浩荡荡的大河,父辈是一部璀璨辉煌的巨著。
深呼吸,贪婪地汲取丰厚的精神营养,饕餮地品尝缤纷的心灵鸡汤,才能接过父辈的旗帜,走好人生与事业的前路。
“我走过的桥,比你走过的路还要长。”对这句话我很反感,更多的时候是以沉默表示无言的反抗。您岁数大,您经过的事情多,只不过是因为比我早出生了二十几年,有什么可值得骄傲的,骄傲得您动不动就要晒出来炫耀一番? 此刻坐在考场上,冷静而理性地思考,父辈的人生经历对我们来说,其实是一笔丰厚的财富。他们从一条清澈晶莹、欢快流淌的小溪,在时间的延展中渐渐幻化成一条宽阔而厚重的河流。“河水传唱着祖先的祝福,保佑漂泊的孩子找到回家的路。”他们曾经的成功与失败,他们曾经的欢乐与忧伤,他们曾经的探索与彷徨,就像岸边闪耀着的航标,时时提醒我们:哪里有激流,哪里有暗礁,哪里有险滩……
父辈的摸爬滚打,铸就了吾辈的警示镜鉴。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好好铭记珍惜?
“无论做什么事,都要坚持原则。”自打记事起,我记得这是父亲说过的频次最高的话。他比谁都渴望事业有成,他比谁都渴望出人头地,但作为一个私营业主,他从没想过是不是该向某些管理人员表示表示,哪怕因此失去了很多让自己收入成倍增长的机会;他从没想过是不是可以在某些无关宏旨的环节上省略节缩,哪怕因此提高了产品的成本。家人(包括我)、朋友、邻居都曾或直接或含蓄地“规劝”,但他不为所动。“天将以酬长厚者”,父亲的事业一路鼓乐齐鸣歌声嘹亮,每一个音符每一节旋律都在重复着他那句说了N多次的话。 这样的父亲,这样的一部书,需要用心去读,需要一辈子细细去品。
飞速发展的时代,各种各样的声音喧嚣四起。我们乘坐在超音速的车上,迫不及待地随手抓起空中的云彩,却在不知不觉中遗失了原本很珍贵的东西。我们可能曾嘲笑过父辈的孤陋寡闻,调侃过他们对时尚与新潮的隔膜,甚至曾把他们的坚守看作是束缚手脚的镣铐。而今,当我们告别青涩、狂妄,即将开始自己真正意义上的“独闯天涯”的时候,真的很有必要重读父辈这部书。
时时从父辈的河流中“取一瓢饮”,时时翻阅父辈用行走写出的文字,我们才能真正接过父辈的旗帜,大步流星地奔跑在“远方的田野”。 点评
“接过父辈的旗帜”,题目很大气,很主旋律。习作首先阐释父辈人生与事业的宝贵经验与教训对下一代来说很很好的“警示镜鉴”,然后点明要继承父辈为人处世的一贯准则(即“旗帜”的具体内涵)。在今天这个飞速发展达到时代,父辈的旗帜具有引领、导航的作用,习作最后点明今天“重读”父辈这部书的重要意义,并表达了对走好未来的坚定决心。全篇语言优美、生动形象,大量整句的运用增强了节奏感与韵律感;对名言、诗句、歌词恰到好处的引用,丰富充实了文章的意蕴。 2.花絮·残片
——关于父亲的零星记忆 一考生 一
长辈,顾名思义就是比自己辈分高的。很多事情长辈比后辈经历得早、经历得多,对社会与生活自然比后辈看得深、看得远、看得明白,他们自然很愿意扮演导师或引路者的角色。 二
父亲在我的眼中,曾经是导师,是引路者。他的形象的高大系数在我心中有好几年——准确地说是小学三年级以前遥遥领先地排在第一位。问他什么问题,他都能对答如流;问他多难
的生字,他不用翻字典立刻就能念出来;问他100以内的加减法,他居然能不假思考地说出得数。周六日去郊游,他不用向导不用问路就能把我和妈妈领到最终的目的地;更神的是,田野里各种各样的花草树木,他全能叫出名字来。我为有这样的父亲自豪! 三
他的形象什么时候开始黯淡了?我说不清。
来学校参加家长会,他竟然跟老师大谈特谈我在家里怎么怎么贪玩儿,怎么怎么不听话,怎么怎么四处去惹祸。总之,我就是个不可救药的坏孩子,他希望老师对我“严加管教”,可以打,可以骂。那一刻,我竟然产生这样的疑问:我是您亲儿子吗? 从此,我不愿意父亲参加家长会,理由很可笑:别人家都是妈妈参加。 他笑笑。妈妈开会回来他只是一个劲儿地问,老师都说什么了?孩子有进步了吗?没向老师托付托付?态度诚恳不诚恳? 四
别人的父亲都很有本事,很有成就;而我的父亲,只是个普通工人,工资不高,整天东奔西跑,也没跑出个所以然来。我很难堪,我拿什么跟人家比? 于是,我跟同学很少再提起父亲。 五
上高三了,为了攻破写作的堡垒,每天中午我要读半个小时的《意林》。
“人的能力有大小,只要找准了自己的位置,把适合自己做事情做到极致,就是伟大的。”这说的不就是父亲吗?
“理解是最好的沟通渠道,换位思考,才能品出家人间情感的醇厚。”他是爱我的,只是表达爱有他自己方式(如家长会向老师“告状”),刻上了他鲜明的烙印。 六
父亲是导师,是引路者。年少轻狂、心高气傲的我,更多的时候把自己的感受与颜面很自私地摆在了首位,误读父亲那么久,那么深。惭愧呀! 父亲这部书,我要反复地读,用心地读,读一辈子。 点评
本文通过关于父亲的几个片段,写出了自己对父亲由儿时的崇拜到误解到生恨到真正理解的认识过程。儿时对父亲崇拜的片段是从儿童的眼光来写的,很有生活情趣;父亲不顾“我”的感受向老师“告状”,是由他较为陈旧的教育观决定的,所以“我”产生了误解;而“我”因为父亲没有能力而感到惭愧,继而生恨,则完全是“我”的虚荣所致;读了《意林》上的文章,“我”开始反思自己,终于读懂了父亲。该文最大的优点是真实,内容真实,情感真实,因为真实,才会产生较强的感染力。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2d4207350042a8956bec0975f46527d3250ca66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