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经典成语故事及解释》,欢迎阅读!
经典成语故事及解释
1:百闻不如一见
汉朝的时候,西边湟水一带,聚居着羌族人,称为西羌。自从汉武帝打败匈奴以后,西羌比较安定。汉宣帝时,朝廷派了官员渠安国去西羌视察。那里的一些部落请求朝廷放宽禁令,但问题没有解决,渠安国就回来了。
过了不久,西羌的一些部落联合起来渡过湟水,并派人与匈奴联系。渠安国带了一批人马再去西羌,结果被西羌打得大败。羌人侵入边界,攻城夺地,烧杀抢掠。宣帝召集群臣计议,询问谁愿意率兵前去抗击敌人。七十六岁的老将赵充国说:我去最合适了。我曾在边界和羌人打过几十年的交道。
宣帝见赵充国自告奋勇,担当这一重任,于是问赵充国:将军估计一下西羌的情况,他们的实力如何,该派去多少人马赵充国说:百闻不如一见,军事上的事难以遥测,我愿先到金城(今兰州市西北)去,察看情况后才能提出作战方略。羌族虽说是人数较少的民族,但它背叛朝廷,是叛逆行为,注定会失败的,请陛下相信我能担当此任,你就不必担忧了。宣帝听他这么一说,含笑答应了他的请求。 就这样,赵充国带领一队人马出发。队伍渡过黄河,遇到羌人的小股军队。赵充国下令冲击,一下子捉到不少俘虏。兵士们准备乘胜追击,赵充国阻拦说:我军长途跋涉到此,不可远追。如果遭到敌兵伏击,就要吃大亏。部下听了,都很佩服老将的见识。
赵充国观察了地形,又从俘虏口中得知敌人的内部情况,了解到敌军的兵力部署,然后制定出屯把守、整治边境、分化瓦解,团结大多数西羌人的策略,上奏皇帝。不久,朝廷就派兵平定了羌人的侵扰,安定了西北边疆。
赵充国说的百闻不如一见后来变为成语。当赵充国告老请退,皇帝赐予安车驷马,免官归第。甘露二年(公元前52年)十二月赵充国病
逝,享年八十六岁,谥号壮侯。 2:如坐针毡
司马遹是西晋开国皇帝司马炎的孙子,第二任皇帝司马衷的儿子,生于公元278年。《晋书》记载,他幼时非常聪慧,深得武帝宠爱。五岁那年的一天傍晚,皇宫失火,司马炎登楼了望,小司马遹急忙拖着爷爷的衣裾来到暗处。司马炎不解,问为什么,他回答:暮色仓猝,宜备非常,不宜令照见人君也。原来,是为了爷爷的。此后,司马炎多次在公开场合赞许孙子颇似先祖司马懿,并强调说:此儿当兴我家。 公元290年,司马炎去世,司马衷即位,是为晋惠帝。晋惠帝昏庸无能,凶悍残酷的皇后贾南风趁机干预朝政。由于被立为太子的司马遹,并非贾南风所生,所以贾南风视司马遹为眼中钉、肉中刺。她一方面让太子与生母谢玖分开,一方面暗使太子身边的宦官放松管教,任其荒废学业。司马遹即太子位时刚刚13岁,没有了大人约束和指教,自然如脱了缰的野马,肆意妄为。
当时有一个叫杜锡的人,性格非常耿直,在做了太子中舍人(掌传宣诏命)以后,多次规劝司马遹远离小人、修德近善,言辞恳切。已经放纵惯了的司马遹非但不听劝告,反而对杜锡心怀怨恨。
有一次,司马遹故意在杜锡常坐的毡垫中放了一些针。杜锡没有发觉,结果屁股被扎得鲜血直流,疼痛不堪。第二天,司马遹故意问杜锡:你昨天出了什么事杜锡难以开口,只好回答说:昨天喝醉了,不知道干了些什么。司马遹进而诘问说:你喜欢责备别人,为什么自己也做错了事呢成语如坐针毡便从这个故事中引申而来。
公元299年,贾南风召集亲信潘岳等,捏造文书,嫁祸给司马遹,朝廷以谋反罪名废除司马遹的太子之职,遣出皇宫,发配到许昌。公元300年,贾南风又命太医制成毒药,派宦官孙虑携药至许昌,逼迫司马遹服用。司马遹坚决不从,孙虑就趁司马遹上厕所时,跟随在后,以药杵椎杀之。这一年,司马遹年仅23岁。 3:负隅顽抗
战国时,有一年齐国发生饥荒,许多人饿死。孟子的弟子陈臻听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2d3d5f59f321dd36a32d7375a417866fb94ac0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