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初中语文作业评价的批评与反思》,欢迎阅读!
初中语文作业评价的批评与反思
作者: 罗彩萌
来源:《文学教育》 2012年第14期
罗彩葫
内容摘要:教育工作中,按照惯例作业评价工作主要是老师评价。可我们一直提倡教育工作中老师做主导,学生是主体。可实行起来学生却只能接受,老师们全盘解决所有问题,老师就是作业评价的唯一主体,笔者长期从事一线教学工作,现系统剖析初中语文作业评价的弊病,进行反思。
关键词:作业评价 弊病 批评与反思
一.作业评价的主体较单一
1、教师是评价的主体。按照惯例作业评价主要是老师评价,学生只能接受。学校的学习生活中,常会出现类似的情况:老师把作业发回后,成绩好的的优秀生十分高兴,而成绩较差的学生情绪就会很不好。无论优秀生还是差点的学生,都会十分重视其老师给出的评价,但却不重视订正或找出成绩好坏的原因,所以学生在得到作业评价后的情绪,是全部由老师的作业评价所左右的。作业评价一般都是由教师来做,所想要达到的目的就是学生成绩的精准与客观,但同时对学生的参与和主体性、能动性却忽略了。还有,对老师们的作业评价情况的好坏,大部分是学校的相关部门来审核评价,所以有时候一些审核评分并不是很妥当,其标准不算合理,时机上也不是很适合,老师们也只能全盘接受。这样就消磨了老师的参与及能动性。
2、学生参与度低。在对作业进行评价的过程中,既可以检查出同学们对所学的知识掌握的程度及能力,还能通过这个过程来培养同学们的其他方面的能力提高。刘本固曾说过要促进学习目的为前提的情况下进行评价,还需注意培养学生的自我反省及客观评价的态度。让学生参与到作业评价工作中来,就是提高学生自我反省和评价态度的较好的办法。针对这个问题,许多专家学者都提出过自己的意见,他们普遍认为:作业评价过程中,以上两种方式是不可缺少的。在此次调研中,笔者发现,学生的自我评价几乎没有,相互的评价也不是很被重视。大部分情形作业都是老师们自己来评价的,学生只能是被动的来接受和等待老师的指正。虽然有时学生也会参与作业评价,但机率也是有限的仅为一些优秀生如班干部,这类学生参与的机会还算是多一些,成绩差的学生则很少会有机会参与的到作业评价中去。
二.评价方式单一
1、评价类型的单一。大部分教师评价采用“精批细改”“全批全改”。其中,精批细改的方式主要是应用与评价作文。从问卷调研中可得知,这种评价类型占了多数。老师们一直以来采用的都是这类的评价方式。因为大部分学校的相关领导也都会规定要对学生的作文“精批细改”、其他作业则要“全批全改”,且已将作业评价作为对教师工作成效考核的重要内容之一。这里所提出的“精”及“细”不是绝对的一个客观的标准,对于“精”“细”到什么样的程度才符合要求,是没有明确的答案的。不过是从较好的主观期望方面出发的要求,如果教师“精批细改”每个学生的所有作文,从实际情况看是十分困难的。
从另一角度来看,正是因为大部分老师对学生的作业采用“全批全改”的方式,导致学生没有任何参与,也就不利于学生的能动性培养以及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更不利于提升他们的自我评价能力。这样一来,学生就只是重复的做作业、交作业。评价作业完全由老师们来完成,学生机械的做作业,自主创新精神无从发展。学习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相应成为一
句空话。老师的精力是有限的,如果作业评价都是由老师承担,就会浪费学生和家长方面的条件。
2、部分老师使用传统的评价符号。上面所提到的全批全改方式,大部分只是画上对、错号,一直这样就会淡化同学们求知欲,打击他们的自信心,抑制他们的反思能力。只是作为评价同学们的学习思路、学习成绩等,都会影响到他们的自身情绪,甚至还可能影响师生的感情。此类的评价非常缺少人文的关怀,具有一些单调性和片面性。从采取分等分级别的判定方法后,老师就会给学生作业里做的好的批上优秀,良等评语,一直以来几乎都是用这样的方式,学生可能会缺少新鲜感,收到后肯定也不会认真查看,所以也不会收获什么具体的功效,更没有其他的新发现。就像大家经常知道的大部分人对作业评价以“√”和“x”标示对错,反馈给学生的只是一种形式感官上的冲击。学生的第一感觉就是,老师是拥有决定权的人,得到老师的“√”就没有后顾之忧,但如果是“×”则一片昏暗。所以可以得出,想要彻底触动到学生的情感方面的领域,光靠符号是不行的。学生更容易被具有人性与人情的话语所打动。
3、有些教师忽略使用评语。评语是否具有艺术性关系到教学结果的成效。评语的使用既要有教师在课上语言的艺术性,同时也有对作业评价的艺术性。带有艺术的语言能提升学生的学习方面的兴趣,拓展被评价者的思维。但如果没有一点评语、只用一种评价方法,则可能令学生们没有新鲜感,老师所布置的作业也会降低或丧失兴趣。设想一下,如果一位同学的作业总是被打“×”、被评“良”,那么他可能会对作业产生逆反心理,很有可能发展到索性不做作业了,到那时再对他说什么,也没有用了。作业所得分数表示的是答案的正确率,而这其中所含有的做作业思路、方法、等等是不能从这其中都有所体现的,而这些对于评价一个学生来说也是很重要的。所以,只是用分数来做衡量是不合理的,有悖人文要求。如前面所提到的在作业中用评语来做评价,对学生优点做出肯定,对他们的缺点指出来,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明确清楚优缺点,还可以为其以后的学习明确方向,进一步的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现在只有小部的教师在使用这些类型评语:如分析原因、表扬鼓励、方法指导等。
三.评价内容狭窄
在教学中有人认为,所谓教育是一个可以让学生实现自己真正水平的过程,所以,最终的成绩即教育的质量是学生每个人的不同的情感、认知、兴趣、意志等不同的发展阶段的体现;以上此类看法重视发展学生的独特性和自我指导性,将他们的理智训练和心智的成熟看得比其他功成名就更为重要;也就是把个人人品看得比知识的掌握还要重要。
现在我们的新课程试行标准也这样认为:在评价学生的学习最终成效与老师的教育工作是否达到统一时,在某种意义上说过程更重要。要不断重视评价的附加及拓展功能,减弱其单一的选拔功能;更加重视评价的潜藏的激励作用,弱化其外在的压力性的作用。彻底摒弃特别要求评价的标准化、机械化倾向,更加显示出评价的全面性、完善性。综上所述,教师对作业的评价还是要重视整个的过程及其所产生的激励性,更加重视在作业的评价中所折射出的情感、价值观。
在日常教师的作业评价中,笔者发现大部分老师对作业的评价,更加重视知识的掌握,对情感和价值观等方面却理解的较少。也就是说,老师们更加关注学生作业题目的对错,有时含一点点的做作业的态度或者是学生自身纵向的比较,但也都是从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来去评判的;从家长方面来看,对作业评价的观点更是仅仅从题目的正确率、学生对知识掌握的是否准确等等这方面来判断。以上这种普遍存在的对学习成绩结果的单一关注,会造成老师和家长只能主观、片面的对待学生或孩子。既不利于他们更加全面了解学生或孩子,也不利于他们的学生、孩子健康、全面的发展。
四.评价反思的缺失
1、教师未对现行评价方式进行反思。对现有的评价方式不断反思,才能更好地改进教师的教及学生的学。在调研中,笔者提出了这样的问题“您对作业评价有没有一些反思性的思考”。据此,共有6位老师的态度是比较类似的。首先是意外:语文作业的评价工作对教师来说是非常平常的工作,他们不知道还有需要可反思的!然后是摇头,参加教育工作多少年了,从来都没有过反思性的思考。作业评价的工作对老师们来说,只是一项任务性的工作,非常的自然平常。刚参加工作时,他们都是向资深的前辈学习,效仿他们的作业评价的方法,甚至是具体的符号和形式以及具体的讲评方式,而且还都会遵守校方的有关规定;天长日久之后,达到了自身的工作的习惯。即使有时会试验一些简单的方法,对这些习惯了的老师来说,面对大量的作业,要付出太多的精力和时间,也就没有余力再去想象还会需要什么创新,什么反思了,可以判断出正确与否就不易了,更不会对其传统的工作方式做什么专门的反思和调查研究了。
2、学生缺乏对作业的自我反思。通过对老师作业评价工作的论述分析中,可以明确得出对作业评价的反思是有很大的意义的,同时也可以引伸出,其对学生也非常有意义。试想,对作业进行反思让学生可以发现自身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不足,这样就能回过头来去推敲是不是哪些学习方法、学习态度有问题?有没有什么技巧可以解决?长此以往可以提高他们的思考能力。但此次调研的最终结果却发现,学生几乎都不对所做的作业有什么反思的行为。
科学合理的作业评价体系,需要有一个积极的评价主体,同时应该注意增加学生深度参与的机会,要建立多视角、多方式、依据综合的内容体系,更需要践行公平教育的理念,同时也需要参与者们进行多角度的反思。
罗彩萌,教师,现居广东深圳。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2cfcad7bbeeb19e8b8f67c1cfad6195f302be8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