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向设计从知识教学走向素养教学

2023-04-23 14:07:29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逆向设计从知识教学走向素养教学》,欢迎阅读!
教学,逆向,素养,走向,知识
逆向设计:从知识教学走向素养教学

如何从关注教师的转向学生的?如何从知识教学迈向素养教学?如何从传教学走向现代教学?当今课堂教学改革正在围绕解决这些问题展开。美国教育者威金斯和迈克泰格的逆向设计理论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很好的借鉴和思路。 用结果来组织学习

逆向设计的核心是以终为始,是一种先确定学习的预期结果,再明确预期结果达到的证据,最后设计教学活动以发现证据的教学设计模式。教师在进行教学计时,首先要确定预期结果,也就是学生在学习后达成的标准和目标。

值得借鉴的是,它将仿佛莫不可测课程标准转化为基于大问题、大概念、关键问题、持久的理解等一系列方法和支架,促进教师洞察知识的形成过程,促进教师课程标准转化为课堂教学行为,提升课堂教学设计能力。逆向设计的培养目标是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恰当地连接、理解和使用离散的知识和技能。

其次,逆向设计关注基于学习预期结果的证据设计,是一种颠覆性的设计思路。传统的教学设计通常是先考虑教学,然后再设计评价。然而,学习证据的提出引导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考虑应该设计什么样的评估依据,哪些证据能够证明学生的理解和掌握程度,明确学生学习是否已经达到了预期结果。教师不仅是课堂教学设计者,还是学生学习的评价者,收集能证明理解证据并考虑评价的方法。

教师必须根据想要收集到的学习证据设计教学,而不是根据内容和活动来思考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回答我要带领学生去哪里,我的学生到达哪里了,下一步怎么三个问题,这样的教学学习为目的徐徐展开,又以学习为结果慢慢聚合。 用任务来设计评价

学习任务是由形成性任务和总结性任务组成,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形成性任务是为了对学习过程进行评估,为学生提供指导,以帮助他们为完成最终任务做准备;总结性任务代表的是一项总结性评估,代表学生在一段教学结束时所知道和能做的事情。形成性任务与总结性任务的结合,有效解决了发展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的问题。逆向设计明确将评估置于教与学的中心地位,显示了这样的论断:评价不是教学的事后行为,而是教学的中心点。

所谓的任务,其实就是学生用所学的知识来完成一件事,建构生活和学习经验任务的界定超越了以往将教学聚焦在活动参与和知识灌输的传统做法。这些传统做法较少考虑学生的主体地位,也很少涉及学生知情意的统一,忽视学生生活和学经验的塑造。

学习任务在教学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上课程标准,下课堂教学。一学习证据和任务设计好了,教师就知道该如何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收集学习据并在学习任务的框架下设计课堂教学。如此,教学目标、教学实施和教学评价始终保持一致,从而确保学习真实发生。 用理解来定义学习


西方有句谚语仅仅知道并不意味着你理解它。学生的学习更是如此。在一次极好的课堂体验后,学生似乎对知识知道了更多,对内容的理解很深入,应用很扎实。但是当他们离开课堂尝试完成作业或任务时,却会出现许多问题。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这样一段话:著名的德国数学F.克莱因把中学生比作一门炮,十年中往里装知识,然后发射,发射后,炮膛里就空空荡荡,一无所有了。我观察被迫死记那种并不理解、不能在意识中引起鲜明概念、形象和联想的知识的孩子的脑力劳动,就想起了这愁人的戏言。用记忆替代思考,用背诵替代对现象本质的清晰理解和观——是一大陋习,能使孩子变得迟钝,到头来会使孩子丧失学习的愿望。这段话形象地概括了这种现象背后的原因,是因为学习被降解为记忆和背诵,而不是深刻理解。

《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一书旗帜鲜明地将课堂教学的目标定义为追求理解,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是课堂教学的主要目标。与此同时,他们对理解在概念和实践上进行了深入阐述和解释,概括和界定为解释、阐明、应用、洞察、深入、自知六个侧面,深入到情感和元认知的层面,进一步揭示了理解的复杂性和情境性。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2cc4f27ece22bcd126fff705cc17552706225e4e.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