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安全社会学的探讨》,欢迎阅读!
安全社会学的探讨
2007年11月中旬,基于以往的研究,笔者在第一届全国安全科学理论研讨会上再次对“安全社会学”作为学科意义层次的基本含义、研究范畴和实际意义进行了探讨。
一、学科涵义
安全社会学当然研究安全。安全伴随人来社会始终。从不同角度分类,安全可以很多种类。从个人与社会关系看,可氛围个体安全和社会公共安全。个体安全包括个体的生命健康等权利安全和理念价值安全;公共安全则如中国政界学界所划分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社会安全(可包括经济安全、社会治安、国家安全等)、公共卫生安全。当然也可以划分传统性安全和非传统性安全。无论何种安全,一般都具有几个特点:一是安全的人本性。安全始终是以人为本,与人的生命、生活、生产活动有关;人类社会产生以前的地震、海啸等都是纯粹的
自然现象,还不能说是灾难或安全事故。二是主观相对性。不同主体、不同群体对安全的危险性和破坏性的主观心理感受不同,具有一定主观认同性和相对性。三是客观相对性。人类对安全的追求具有绝对性,但现实社会中的安全都是相对的;安全科学界用模糊数学概念表示为: S(安全)=1-D(危险)。四是风险可控性。“风险”是介于“安全”与“灾难(事故)”之间的中间概念,也就是说:安全是人类理性所能把握的可控或被控风险,风险不能把握或控制就会走向灾难,这里面就涉及社会性原因。
灾难社会学主要研究灾难形成和发生的社会机理、社会过程和社会后果,而安全社会学则研究如何确保和维护安全,需要吸取灾难社会学的东西,它们是两个向度的学科。从社会学角度看,安全是一种社会现象即安全现象,是一种社会问题即安全问题,是一种社会秩序即安全秩序,是一种社会过程即安全现象的变迁过程。从大的方面看,安全社会学研究安全与社会的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就是表现为一种安全秩序的追求和建构过程,安全生产效益的最大化即是人类生命和社会财产损失的最少化。因此,安全社会学即是将安全问题与社会学知识结合
1
起来,把安全看作一种社会现象、一种社会过程,研究在社会运行过程中安全现象或安全秩序存在和建构的社会基础、社会过程、社会效应及其本质规律的一门应用性科学,它既是安全学的分支,也是(应用)社会学的分支。
二、研究范畴
无论结构主义还是建构主义的社会学研究路径,都摆脱不了“行动-结构”这样的命题。“行动”关联着“社会变迁”、“社会发展(进步)”问题,“结构”
则关联着“社会秩序”、“社会稳定”问题。人是能动的理性动物,行动背后有理性和非理性在支撑着,而人群之间的互动则逐步形成理性化的安全组织制度、体制机制、文化规范和价值理念,并进而形成安全的社会系统。因此笔者构建一个“安全行动-安全理性-安全结构-安全系统”的理论分析模型。基于这样的模型,安全社会学作为学科的研究内容和范畴不外乎:安全社会学的研究对象、研究历史、基本原理、研究方法,安全行动与安全互动,安全与社会角色社会地位,安全文化与安全主体的社会化,安全的社会组织,安全的社会结构与社会分层,安全与社会公正,安全的社会设置与社会制度,安全与社区,安全与社会变迁(社
会流动、社会转型),安全问题与社会控制,安全的社会系统与外部环境,安全保障与安全工作,安全的社会指标与社会预测。
三、实践意义
安全社会学的研究建设是与社会实践发展紧密相联的。首先,从欧美发达国家现代化进程来说。这些国家在工业化完成之后,政府和社会最主要关注的和最主要的公共服务职能是建立在“环境、安全、健康”(E-S-H)新机制上的,而不再是传统的“财政、货币、计划”机制,不是替代经济组织抓经济建设、经济发展,因此安全成为现代化社会运行中的主题之一,是绕不开的一般性议题,这在中国也越来越成为事实。其次,从“中国意蕴”来看。目前中国正处于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而社会建设、社会管理、社会事业、社会发展相对比较滞后的时期,是重视社会建设、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时刻,因而研究安全社会学有其实际意义,中共中央提出构建“和谐社会”的六个方面中“安定有序”(即安全稳定的社会秩序)正是安全社会学研究的主题。再次,从工业化初中期(或社会转型期)的社
2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2c2d6d4fac1ffc4ffe4733687e21af45b307fe6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