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日本 杭州对比》,欢迎阅读!
前者是东京千代田区,后者的卫星图是杭州的钱江新城。对,所有人看到千代田区的第一个反应时方正的盒子,毫无趣味的矩形规划。可事实上蕴含的信息远比你想象的多。
两者的区别
第一,很明显千代田的规划是以城市街道为主体的设计,也就是说建筑是以围绕街道而进行的。室外的街道构成了外部的“起居室”。杭州的新城是典型以建筑为主体的城市设计,这种城市设计中,道路是一种功能性的串联作用,公共空间被人为的拨到其中某个被设计的公园,而不是街道生活。
那么,这里值得思考的问题就是,在城市设计中,到底是应该在保证公共生活的同时保障个人利益,还是说保障个人利益的同时去提供公共生活呢?也就是说公共性和个人到底在城市设计中孰轻孰重。这就是两者在核心原则上的区别。
第二,街道的尺度。千代田区的路网宽度控制在24米以内。杭州新城的路网宽度为75米左右。前者的24米是人的可视距离,也是人在这个距离以内时,平常分贝的声音可以清晰可见。这是保持街道活力一个重要的方法。
第三,街道延续性的问题。千代田的室外起居室,街道两侧的建筑与道路构成了一个新的空间,建筑的沿街面变成了室外空间的“墙壁”。当你置于街道中间的时候,你在千代田能感受到的建筑其实是一个二维的平面,与街道和天空构成了另一个空间。而你在杭州新城的时候,街道两旁的建筑是一个三维的。与街道的关系仅仅只是外部的与内部的区别。那么这个方法就是,查看千代田区的街道剖面,建筑延续面的宽度是街道的五倍,这个比例既能保持街道构筑的外部空间不失去延续性,就能保证小型路网带来的活力。(有个案列就是纽约曼哈顿的第五大道,由于面宽与街道的比例过小,导致外部空间的封闭性不够)。而千代田采用五倍的比例,就很好的避免了曼哈顿横街所面对的问题。而杭州新城根本没有去考虑外部空间的设计。
第四,街道行进的节奏。在千代田区,沿街建筑的立面设计,“被设计”后的面宽是与街道宽度呈比例关系的。街道宽度与面宽的立面设计的比例控制在“1”以下,这个行进的节奏能保持街道的丰富,强调“热闹之感”。这是杭州新城没有的地方。
第五,单一建筑的混合型功能。千代田区的建筑是典型的“上宅下店”的演化,上边是办公,下边是剧场,商店。而杭州新城是单一建筑的功能区分,比如说商店被统一安排在一个商场(万象城)。其实就是,城市商业或者城市活力的核心来源于沿街商业,而不是各种大型商场。前者的方式是一种典型的保持街区多样性功能的方法。
第六,城市色彩研究。每次去杭州新城,总会看到那个金光闪闪的圆球,实在很突兀。本质上说,城市空间构筑的目的是为了承载人的活动。那么在城市色彩选择的时候,就应该是以无彩色系或者带灰度的自然色为主。芦原义信在《街道的美学》中也提到过过于繁芜的彩色系,会导致人在空间中的形象弱化。比如说,巴黎的城市主色调就为黑白灰的无彩色系,人和自然四季的变化的色彩会显得很耀眼。这是要注意的问题。
其实国内也有很多好的案例,只是总是没有人去注意到。在北京的海淀图书城。在街道行进的节奏,街道的围合感,建筑功能的分配都做得很好很好,虽然看上去很平淡,却明显是设计师多年的经验和沉淀。我猜大致是某些有水平的教授做的吧,而不是某些所谓的专家。只是在细节上和管理上差一些,比如说招牌的色彩规划等等。
--------------------------------------------------------------------------------------------------------------------------------- 下面很多同学的评论好像误解了我的意思。
我拿千代田和钱江新城的对比,只是想说他们之间对于空间设计的理解有很多不同。 而不是指这种设计就一定会带来城市活力。
影响一个城市的活力有很多,比如说该地域的历史因素,更多的是由于该街区的多样性功能,和复合型
的混合用途,也包括了人口密度,在业态上的规划等等。
如果单纯论活力,可以拿更好的六本木新城去做对比,但我在这边文章想说的是空间的设计,关于内部空间与外部空间设计的对比。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2c1d0d750b4c2e3f572763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