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共享趋势下高校财会类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探索

2023-02-23 18:41:11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财务共享趋势下高校财会类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探索 》,欢迎阅读!
专业课程,财会,探索,趋势,体系
财务共享趋势下高校财会类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探索

作者:彭颖 钟男

来源:《财会学习 2018年第16



要:财务共享模式的兴起,改变了企业对财务人才的需求,高校应顺应变化,优化财务类课程体系,以满足市场需求。文章通过阐述财务共享模式下高校财会课程改革的必要性,提出了目前财会课程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改革的措施。

关键词:财务共享;课程体系;改革

近年来财务共享模式在我国大中型企业中的兴起,对传统的财务工作模式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上到企业管理者,下至具体的操作人员,无不感受到变革带来的影响和创新,高校作为财会类专业人才的主要输出地,更应该在新形式下积极思考和探索,以培养出适应时代需要的人才。

一、财务共享模式与财会类专业课程体系概述

财务共享模式就是在企业中建立独立的共享中心,通过制定统一的财务标准和财务流程将企业内各业务单元中相同的业务集中至该中心进行统一处理。其核心就是在财务信息共享的前提下,将大量的财务工作细化归类,统一处理。在财务共享模式下,不但可以将繁杂的工作准化,极大的提高工作效率,还可优化了财务流程及降低财务管理成本。据统计,世界《财富》500 强中 50%的企业以及 100强中 80%的企业均实施了财务共享服务。并且在 2013 年德勤ACCA 对中国企业的财务共享服务做的调查显示,中国有接近70%的企业正在使用或者是计划使用财务共享服务。财务共享给企业财务管理带来的优化是显著的及可量化的,财务共享模式是未来每个大中型企业财务工作的发展趋势。在财务共享中心的标准化处理模式下,工作极大的细化,工作人员根据自身的专长分工进行处理,降低了对财务人员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要

求,但同时也在数据分析预测、对信息化技术的利用、风险防范等能力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课程体系是指学校为了实现培养目标而构建的教育内容和进程的总和。高校的课程体系一般包括通识课程体系和专业课程体系两大类,通识课程体系是针对所有学生综合能力与素质的培养,而专业课程体系是针对不同专业学科学生的学习目标设计的,提供专业能力与素质培养,即培养适应特定工作岗位的职业能力。财会类专业课程体系属于专业课程体系,其设定的目标就是培养学生能够适应财务工作岗位的能力。

二、财务共享趋势下财会类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必然性

财务类课程体系制定的目标是培养学生能够适应财务工作岗位的专业素质与能力,传统的财务工作岗位对专业素质与能力的要求主要集中在熟悉财经法规,财务处理能力包括审核原始凭证、填写记账凭、熟练运用财务软件等能力,高校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也是围绕这些能力设定的培养目标,从而制定相应的专业课程体系,但是随着财务共享模式的兴起,财务工作模式发生了改变,对财务人才的专业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在财务共享中心,标准的财务流程替代了传统财务工作中繁重的日常核算,财务人员不必再陷入大量的基础数据的核对与整理加工,而将工作的职能更多的转向管理决策功能,参与到管理层的决策中去或为管理层的决策提供数据支持,要为整个公司的发展提供更为可靠的财务数据,为公司的全面预算管理、财务风险预防提供支持,包括预算的编制与执行,投融资决策、企业并购等财务决策领域和资本运营、风管理等方面。财务共享下,会计职能更多的向管理职能倾斜,并且对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提


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些改变直接影响到财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当然,作为人才培养目标实现的载体,财会类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也势在必行。

三、目前高校财会类专业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

目前大多院校财会专业的课程体系还只是过去传统的体系模式,即财会类核心课程主要是教会学生在商品流通行业或工业企业的模式下如何进行账务处理,包括手工和电子账,熟悉不同的财务操作软件等,这样的课程教学显然已经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培养出来的学生在未来企业人才需求中不具有竞争力。具体来说,目前我国高校财会课程体系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 ) 课程内容单一

首先,在财务共享模式下,由于标准化流程的建立,传统的会计“核算”职能被弱化,财务人员会投入更多精力到“管理”领域,比如企业预算的编制与执行,投融资决策数据分析,财务风险管理等,而目前大多数高校财务专业课程的设置都还是围绕着会计“核算”职能展开,如“初级财务会计”,“中级财务会计”,“成本会计”,“财务会计实训”这样的课程,而这些课程没有或很少体现会计的管理职能。

其次,财务共享是建立在移动互联网技术下的大数据信息的共享,是会计和互联网技术的深度融合,这就要求财务人员掌握一定的网络技术及数据统计技能,而在财会专业里开设此类课程的学校并不多。

( ) 课程比例分配不均,实践课程质量不高且与理论课程分割生硬

在财务专业课程体系中,比例适当的高质量实践课程不但能很好的锻炼学生的专业能力,还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这也正是财务共享模式下所强调的人员素质。教育2017 年下达的对我国高校本专科专业评估的评价指标体系中显示,理论课与实践课课时的满分比例为11,而目前我国高校财务专业的课程设置普遍达不到这一比例,主要问题是理论课时偏多,并且理论课和实践课是分别单独设置,比如先开设一门“财务会计”的理论课程让学生学习理论知识,再开设一门“财务实训”的实践课程,旨在让学生接触实务并将理论用于实务中,但是将理论课和实践在时间和空间上生硬的分开,使很多学生学到后面,忘记前面,上实践课的效果并不好。还有的高校对实践课的重视程度不够,开设的实践课质量不高,也就是按部就班的让学生做一些会计凭证账表了事,也无法达到提高综合素质的培养目标。

( ) 缺乏财务共享模拟实训类课程

我国具有正式招生资格的高校为2914( 教育部官网2018 4 ),设有会计学专业、财务管理和审计专业的高校分别有639703 108 所。目前国内高校已经开始建立财务共享中心实验室的仅有8 所,而已完整建立起财务共享实训课程体系的学校还没有。

四、财务共享趋势下财会类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措施

市场需求决定了供给,财务共享工作模式的兴起,使企业财会工作岗位对人员的要求产生了改变,这种改变决定了财会课程体系统改革的必要性,如不能通过改革提供市场需要的人才,就有被淘汰的风险。针对上述目前存在的问题,应对财务专业的课程体系进行一系列改革以顺市场的变化。

( ) 优化课程内容,针对新的能力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2c0711f9270c844769eae009581b6bd97f19bcdc.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