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初中生羞怯心理及其疏导方式》,欢迎阅读!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初中生羞怯心理及其疏导方式
作者:胡伟
来源:《博览群书·教育》2015年第02期
摘 要:羞怯是内心胆怯或自卑的一种外在表现形式。每个人在其一生中可能都有过羞怯的经历,有的人成年以后还很严重,以致形成“见人恐惧症”。学生羞怯的表现形式有多种。羞怯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青少年社交技能的发展。因此关注这一阶段个体的羞怯问题,分析其羞怯的结构与特点,并进一步探讨其影响因素,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关键词:初中生;羞怯心理;成因;疏导方式 一、引言 1.羞怯的概念
羞怯一直被描述为一种人格特质,一种社交态度,或是一种行为抑制。我们日常生活中所使用的羞怯,指的是在社交情境中个体所产生的不自在的感觉,同时它也隐含着谨慎、胆怯和抑制的意思。心理学对羞怯涵义的界定正逐步发展和完善,每位学者依其研究方向的不同对羞怯的界定也不尽相同。
Henderson和Zimbardo(1998)将羞怯定义为在人际交往情境中的不舒服或者抑制,会妨碍个体对人际目标或职业目标的追求;表现为过分的自我关注、全神贯注于个人的想法,以及某些情绪和生理的反应。 2.羞怯的分类
在对羞怯的分类研究中,不同的研究者根据不同的标准提出了不同的羞怯类型,主要类型划分有以下几种:
(1)恐惧型羞怯与自我意识羞怯
根据羞怯产生的原因或诱发情境的不同,Buss将羞怯分为恐惧性羞怯和自我意识羞怯。恐惧性羞怯主要是指向陌生或新颖刺激(包括人和情境)的一种羞怯,出现得较早,不涉及自我意识活动;而自我意识羞怯在受到公众注意、审视或评价时的情况下更容易发生,因为这些情况直接触动个体的自我意识。 (2)特质性害羞和情境性害羞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根据体验到害羞的频率,Asendorpf 认为害羞可以分为特质性害羞和情境性害羞。特质性害羞是指一个人自我定义的核心人格特征,在大多数社交情境下体验到害羞。情境性害羞只在特定的社交情境中才出现,伴随着焦虑水平的上升,同情绪状态有点类似,是一种包括主观体验和外部行为加工的症状。
(3)陌生人类型羞怯、焦虑型羞怯、管理型羞怯
Xu 等人将中国儿童的羞怯分为陌生人类型羞怯、焦虑型羞怯、管理型羞怯。其中陌生人型羞怯表现出了更多的儿童抑制、拒绝陌生人交往;焦虑型羞怯则只表现出了更多的儿童行为抑制和卡片分类能力差而较少发生对与陌生人交往的拒绝;最后一种管理型羞怯则只在与陌生人交往方面与一般个体有区别。
二、初中生羞怯的特点表现及影响因素
1.特点表现。Henderson 认为,羞怯可以在认知、情感、生理和行为四个水平或任一水平出现:
(1)生理水平:反胃、脸红、呼吸急促、心跳加快等。
(2)情绪水平:窘迫、尴尬、情绪沮丧、紧张、孤独、焦虑和恐惧等。
(3)认知水平:对自己、情境和他人产生消极想法,对他人负性评价的过分担心,贬低自己,潜意识中凭借猜测而非实际交流来了解社交情境的思维定势。
(4)行为水平:沉默寡言、行为被动,害怕与人进行眼神接触,言语交流较少,社交场合中较少自我表现,较不具备社交技巧。
2.影响因素。影响羞怯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也是极其复杂的。本文主要讨论以下几个方面对羞怯的影响:父母教养方式因素,气质类型因素,性别因素等。
(1)父母教养方式因素。家庭的教养环境和父母的性格气质对孩子形成羞怯心理有很重要的影响。小孩在成长过程中常会做出一些父母反对的事情,那些粗暴型的父母很可能造就出怯懦性格的子女,因为在他们的教育中,给孩子的信息总是过于负面,使子女时常担心遭受批评和斥责,渐渐对自己的交往能力表现出怀疑。另外,孩子如果到了青春期也可能会变得更害羞,此时的青少年特别敏感于别人对自己的评价,他们总希望自己能得到来自父母、老师和同龄人等外界的认可。此时,如果没有得到正确的指导,他们会陷入害羞情境无法自拔,以至于影响其已长成的性格,将害羞变成常态。因此,父母教养方式开放,给孩子更多空间时,孩子的羞怯心理会明显较低;对孩子看管过严时,孩子更容易羞怯。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2)气质因素。人从婴儿时期就具有了不同的气质差异。进入童年、少年期后,有些孩子会出现性格内向的倾向,不善交际。这样的青少年心事较重,遇事敏感,容易犹豫和后悔。如果一个人对社会交往和自身持有认知上的偏见,也会导致他表现出羞怯的情绪。
(3)性别因素。有关证据表明,羞怯的男生越来越不被社会接受,而女孩子的羞怯则有更好的社会适应性。同样的行为表现在女孩身上可以受到父母的肯定及奖励,相反,如果表现在男孩身上,则会受到负面的评价,导致很多不良的反应。 三、对初中生羞怯心理的疏导及教育建议
由于初中生最常见的羞怯是表现的自我限制及自责,因此我们在教育学生时,应以学生为主体,不能随便批评学生。要容忍和接纳他们的不当言行、不当态度。为了保证青少年健康发展,教师应当参与到青少年的同伴活动中去。在尽量避免占用过多课堂时间的前提下,选择具有发展性的同伴活动才能使得师生干预关系顺利发展。要转变教育思想,提高素质教育,利用多元方法来评价学生,培养多种兴趣爱好,注意创设各种有利条件,给每个学生提供更多成功的机会,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和提高他们的成就动机。家庭作为个体发展的第一站,父母对青少年羞怯的干预起到无可替代的作用。所以,父母应当注意对青少年的社交行为不要再以单一的标准进行评价。
总之,适当的羞怯心理是正常的。但如果羞怯心理过重,则会危害青少年的身心健康。羞怯心理的影响因素是复杂多样的,学校教师和家庭可以共同努力,给青少年创造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疏导其羞怯心理,指引其阳光发展。 参考文献:
[1] Zimbardo P,Pilkonis P,Norwood R.(1974),The silent prison of shyness.Standard, CA: Stanford University.
[2] 陈英敏.初中生羞怯的结构、特点及遗传与环境的影响作用[D].山东:山东师范大学,2013.
[3] 戴相朝.基于网络平台减轻英语学习羞怯心理[J].长沙大学学报,2008,22:151-153. [4] 胡化清.中学生羞怯心理的类型及克服方法[J].心理健康教育,2009,9:18. [5] 王飞.克服交往中的羞怯心理[J].心理处方,2007:22.
作者简介:胡伟(1991-),女,籍贯:河北张家口,聊城大学大学外语教育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学科教学(英语)。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2beea3766294dd88d0d26bd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