秉承费孝通富民之志 ——《云南三村》读后

2022-05-05 12:24:16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秉承费孝通富民之志 ——《云南三村》读后》,欢迎阅读!
费孝通,三村,读后,云南,富民
秉承费孝通富民之志

——《云南三村》读后





《云南三村》是费孝通先生和他的助手张之毅先生1938年—1942年在云南内地农村所作的调查报告,包括了《禄村农田》《易村手工业》《玉村农业和商业。其中的“禄村”“易村”“玉村”分别是指现在的禄丰县金山镇大北厂村、恐龙山镇李珍庄村(原属易门县)玉溪红塔区大营街。其中前两份报告分别在1943年由重庆商务印书馆出版。1943年—1944年费孝通先生访问美国时,曾以英文翻译过这三本报告并于1945年由芝加哥大学出版,后来收入英国书局的国际社会学丛书里。1987年张之毅先生逝世后,费孝通将三个报告合并成《云南三村》2006年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



进行这些调查的时候,正值“强敌压境,家乡沦陷”的抗战初期,“为什么一个所谓‘学成归乡的留学生’会一头就钻入农村里去做当时社会上没有人会叫好的社会查?”费孝通先生在《云南三村》的序言里边问边答:“中国在抗战胜利之后还有一个更严重的问题要解决,那就是我们将建设成怎样一个国家。在抗日的战场上,我能出的力不多。但是为了解决那个更严重的问题,我有责任,用我学到的知识,多做一些准备工作。那就是科学地去认识中国社会



从费孝通先生的这段话里,我们清晰地读到了一个中国知识分子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为了这一目的,费孝通先生利用类型比较法,有的放矢地选择了中国农村的几种“类型”,进行调查、分析和比较,由一点到多点,由局部到全体,进而认识中国农村的整体面貌。在尝试了广西大瑶山调查和江苏太湖边上的江村调查之后,1938年至1942年,任教于云南大学并主持社会研究工作的费孝通和他的助手张之毅,利用6年时间完成了“云南三村”的调查。以当时的条件来做这样细致的工作,其艰辛可想而知。正如费孝通先生描述:“易村的工作环境,实在比我们所有的工作地方都困苦。不但我们曾好几天除了花生外,没有任何其他可以下饭的东西,而且人地生疏,没有半点捷径。一切都得硬硬的打入这个陌生的社区中去。”然而就是在这样的境况下,社会学家们不畏艰难,不辞辛劳,以坚强的意志和严谨的治学做成了不同凡响的事。而今,时间过去了70多年,捧读手中的这本《云南三村》,我们为之动容。三个村庄的调查报告,超过30万字,70年前的农村社会活,一目了然地展现在我们面前。农作活动、土地利用、家庭消费、农村金融,甚至成年男子年产人粪、上门姑爷的经济因素等等,农村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社会学家们均以详实的数据,生动的实例,科学的剖析,具体而微地调查出来。其中的细致程度,令人叹为观止。譬如在调查干田冬作物的劳力费用时,社会学家们列表细分,蚕豆种植过程中的拨豆、挑豆、打豆、挖沟、按豆等项工序,每道需要多少男工,多少女工,每天工价多少,工食多少;在介绍土纸的制造时,社会学家们将舀纸房、炕纸房的全套工具,标明尺寸绘制下来,甚而将土纸制作的整个工艺流程、原料、配料、工具、技术、运销等全部记录了下来,让这项文化遗产完整的保留了下来。

从这本书里,我们看到了费孝通这代知识分子的人格魅力和治学精神。


2004年秋,身体欠佳的费老,为上海人民出版社“中国乡村考察报告”丛书编就了《志在富民》一书。本书辑录了费孝通1981年至2003年中国农村社会调查的主要研报告,这是费孝通生前“清仓盘点”出版的最后一本著作。“志在富民”,是费孝通一生撰社会学、民族学两篇文章的共同主题,是他的人生理想和治学动力。近70年来,费孝通为实现这一富民理想,饱经沧桑。他行行重行行,沿着村庄——小城镇——中小城市——以大中城市为中心的经济区域发展轨迹,不断深入地探索中国由乡土社会转向现代社会的发展规律。



今天的恐龙山,较70多年前,早已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李珍庄村村民早已不再依靠土纸制作谋生,地里全部是远销省外的大棚蔬菜,村民的收入和生活均有了很大的改善。但与发达地区相比,由于基础设施薄弱、自然条件差,恐龙山镇群众脱贫致富的任务依然艰巨。作为恐龙山镇的政府干部,我们要秉承费老“志在富民”的理想,以严谨务实的态度,深入调研掌握乡情、民情,并大胆开拓创新,在恐龙山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写下新的篇章。(云南日报20120511 星期五;第十二版读书)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2be1ae1c40323968011ca300a6c30c225901f015.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