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形势与政策论文——浅谈大学生就业难》,欢迎阅读!
浅谈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
姓名:汝警玉 学号:0802030076 学院:管理学院 专业班级 :人力资源管理一班
【摘要】大学生的就业取决于社会需求与大学生自身的综合素质,社会的需求是处于不断变化之中的,这变化的过程,推动了就业形势的变化。这就要求高校应根据就业市场的变化趋势来科学地调整专业设置、设计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就业难现状;就业难原因;
毕业在即,大学生的就业前景问题再次成了人们关注的焦点,而今年,“难”的似乎已不仅限于大学本专科毕业生了,连硕士生甚至博士生都开始感叹“做毕业生,难啊!”那毕业生就业为什么难呢?
一、大学生就业难的现状
1、大学的不断扩招造成就业难问题更为明显。在科学进步的同时,大学生的文化素质也不断提高,这无疑在社会的就业竞争中显得更为突出。然而,随着大学不断扩招,我国高等教育走进了大众化阶段,就业难的问题更为明显。
2、热门专业人才过剩,导致就业难度加大。近几年来,一部分具有专业特色的高校和一些工科院校都追求综合发展,学校的热门专业也不断增加,导致这些专业的毕业生的就业难度不断加大。
3、薪酬低,导致部分大学生“有业不就”。据2008年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在大学生薪酬期望值的问题中,月薪在2000元以上的有67.5%,但根据调查结果显示,本科毕业生月薪的市场值平均为1500-1800元/月,显然,大学生的期望值高出社会现实水准,这说明近几年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的薪酬期望值一直没有降低,在大学毕业生人数逐年上升的情况下,大学生如果不及时调整期望值,就业将面临更大的困难,这也就导致部分大学生“有业不就”的问题。
二、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
(一)大学毕业生自身的原因
大学生就业难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大学生自身的因素造成的。首先,诚信问题。许多学生在大学期间没有勤奋刻苦学习,整天游手好闲、打游戏等等,到求职时才发现具备一定的证书、文凭和履历才能为找工作带来方便,此时她们只有投机取巧或造假来欺骗企业的信任,这对大学毕业生的整体形象造成了一定的损害。第二,整体素质有下降的趋势。由于近几年高校的扩招,使大学生的思想得不到很好的教育,加上动手能力差,缺乏实际经验,重地位、重名利、轻事业、轻奉献,缺少艰苦奋斗的精神和强烈的责任感。第三,自身地位偏高。大学生普遍认为读了大学就应该理所当然地当国家干部,就应该有一份待遇丰厚的固定工作。大学生们一味地追求物质待遇和地域条件,片面认为留在大城市、大单位才能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大学生的就业率。
(二)多数高校自身存在的问题
近几年来高校扩招后,一些学校仍然沿袭传统的应试教育的教学方式,缺乏改革和调整的积极性、主动性,专业设置和专业调整没有面向市场的需求,而是单纯力足于自身师资条件:并且现在的多数大学教师一般都重视科研的发展,对本科生教学的责任心不强。部分教师讲课满堂灌,课后不辅导,考试标准不严等;他们没有思考过怎样设置教育内容与方法才能让同学更好地接受知识,轻视对学生的教养和学生知识面的扩展;研究型人才与高级
1
专门型人才的培养课程设置不明确;高校的内部运营封闭,缺乏自我评价和改进的机制;各高校的办学水平残差不齐,培养出来的学生理论功底不系统,应有的动手能力不强。在劳动力市场日益扩大、竞争程度不断提高的情况下,这些因素越来越制约着毕业生的就业率升高。
(三)教育产业结构与人才社会需求结构的错位,导致大学毕业生的结构性过剩。
随着科技迅猛发展和改革开放力度的加大,市场需求结构急剧变迁,生产结构的调整日益加快,部分传统生产领域日渐萎缩,许多“夕阳”企业产品过剩,生产急剧缩减甚至关停,很多职业岗位被淘汰了。与此同时,另一部分新兴部门和企业则迅速崛起,相应的岗位也迅速增加。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必然要求人才结构和质量进而要求教育结构和质量作出积极的相应变化。
(四)大学生及其家长错误的择业观念
第一、择业定位偏差。追求“精英岗位”,无视“大众化岗位”。这种择业定位上的偏差,必然陷入就业难的误区。在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毕业生应该面向“大众化岗位”。如果不纠正择业定位上的偏差,那么就难于从择业误区中走出来。第二、缺乏创业精神。国家及各级政府十分鼓励毕业生自主创业,并出台了不少优惠政策。但多数毕业生满足按部就班,只希望找一个好单位,做一个好员工。缺乏开拓创新胆识,缺乏艰苦创业精神,没有“自己当老板”的意识,不想自主创业。
三、对“大学生就业难”的几点思考
1、增强大学生社会实践能力,提高综合素质。社会实践活动是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相结合,它能够提高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这不仅有利于促进大学生走向社会、了解社会,更能锻炼大学生们的意志、品质、能力等方面,同时也是学校向社会、企业推销优秀毕业生的参考。
2、加强大学生就业指导与培训。各高校配备专业就业指导人员,加强就业指导工作,把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列入教学计划中,制定大学阶段性的就业指导方案,提高大学毕业生的自主就业能力。在授课过程中,加强对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就业政策宣传、择业心理调试及择业技能等各个方面指导和培训。有计划地聘请就业辅导专家对毕业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让大学生树立多元化的就业观念,调整就业心态,使他们尽快适应社会需求。 3、高校应努力提高办学水平。各高校先要转变观念,调整专业结构,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加强与世界高教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加强高等教育与劳动力市场的连接,全面提高教育质量。高校应与社会经济实际相结合,积极培养大学生的知识和能力,不断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4、大学生要转变就业观念。当今的大学生,在就业选择的城市上,大部门毕业生的目光依然集中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和东部沿海地区。各高校应鼓励大学生积极到基层、民营、私人企业就业。大学生在就业时要从各角度来看,不应先看用人单位的工作所在地区或待遇问题,先看是否在工作单位中更好的发挥自己的优势。只有适合自己的岗位,能够发挥优势的岗位才能够让自己成长,成熟地更快。
参考文献
[1]姚文峰. 浅谈大学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及对策[N].中国科技博览.2009(1).
[2]吴克明,孙百才. 对用人单位选择偏好的调查与分析——一个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另解生产力
研究.2010(4).
[3] 刘桂华.大学生就业难的内因分析及应对策略. 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4)
2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2bc792126c175f0e7cd137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