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黄河大合唱》观后感》,欢迎阅读!
《黄河大合唱》观后感
《黄河大合唱》观后感 篇1
《黄河大合唱》是诞生在中国抗日战争时期的大型声乐作品,是一首极其激动人心的抗日战歌。它用象征性的手法,塑造了一个民族“巨人”的典型形象--黄河,既有中华民族的气魄和强烈的时代精神,又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鲜明的民族风格。它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它的精湛技巧,都可称为我国音乐作品中当之无愧的楷模,是我国音乐艺术宝库中一颗璀璨的、引为自豪的艺术明珠。
1938年秋,24岁的诗人光未然满怀抗日的热情,来到黄河的壶口,亲眼看到了“黄河之水天上来”的壮丽景象。黄河的力量给了诗人以启示,他决心要“写一首讴歌黄河的诗”。后来,诗人又经历了吕梁山的战斗,抗日民族革命战争更加激发了诗人的情绪。在永和关,诗人曾从黄河船夫与恶浪搏斗的豪迈气概中看到了人民的力量,诗的意境又一次升华。他再也抑制不住讴歌黄河的创作欲望了,就在1939年3月初,他带着伤病,只用了5天时间,就写成了震撼人心的歌词《黄河大合唱》。歌词对黄河作了全面生动的描绘,并赋予它以巨人般的坚强性格,不仅使我们看到了黄河之长、黄河之险、黄河之雄伟,也使我们深切地感受到了黄河的屈辱、黄河的觉醒、黄河的力量。
在延安窑洞里,当时担任鲁迅艺术学院音乐系主任的冼星海,听了光未然满怀激情的朗诵后,一把从诗人手中拿过诗稿,动情地说:“我要把《黄河大合唱》写成具有中国气派的大合唱!我有把握把曲子谱写好!”冼星海就是以这样炽热的情感写好了《黄河大合唱》的总谱和合唱,总共只用了6天的时间。
1939年4月13日,《黄河大合唱》在延安陕北大学礼堂首次演出,获得了空前的成功。周恩来曾为冼星海亲笔题词:“为抗战发出怒吼,为人民谱出呼声”,这也是全中国人民对《黄河大合唱》的高度评价。
《黄河大合唱》共有8个乐章,每章开始均有配乐朗诵。①《黄河船夫曲》(混声合唱),描绘船夫们与黄河风浪搏斗的'动人场面;
②《黄河颂》(男声独唱),唱黄河的雄姿,赞五千年的文化,颂民族精神的发扬;③《黄河之水天上来》(配乐诗朗诵)痛诉民族的灾难,歌颂时代英雄;④《黄水谣》(女声二部合唱),控诉日本侵略者给中华民族带来的深重灾难;⑤《河边对口曲》(男声二重唱及混声合唱),叙述流亡群众的悲惨遭遇,显示人民的斗争决心;⑥《黄河怨》(女高音独唱),唱出了被压迫、被污辱妇女的痛苦哀怨;⑦《保卫黄河》(轮唱),表现了中国人民前赴后继奋起斗争的英雄形象;⑧《怒吼吧,黄河》(混声合唱),象征东方巨人为抗战最后胜利而发出的呐喊。
《黄河大合唱》在抗日战争时期是鼓舞群众奋起抗战的战斗号角;今天,它仍然激励着我们永远向着胜利前进! 《黄河大合唱》观后感 篇2
在近期的音乐赏析课上,我们听了《黄河大合唱》,听后我深有感触,回味无穷!
《黄河大合唱》是我国近代合唱音乐的一座光辉的里程碑,也是我国近代大型音乐作品的典范之作。作品用感情饱满的笔墨,表现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和不可战胜的力量,歌颂了具有悠久历史的伟大祖国。作品以中华民族的发源地一黄河为背景,热情地讴歌了中华儿女不屈不挠,保卫祖国的必胜信念。听黄河大合唱,我的心灵受到洗礼,心灵感受到强烈的震撼。
《黄河大合唱》,用雄壮,用呐喊,用号召震撼了我,歌颂刚强不屈的华夏儿女。中华民族是一个伟大的民族,因为她有着伟大的人民。这是高昂,这是沉厚,这是凄婉,这是悲壮。听《黄河大合唱》的心情,是气势磅礴,是阵阵荡耳,是心境复杂的。很多人知道《黄河大合唱》。它如黄河奔流,波涛汹涌,九曲连环;如雪山崩颓,烟飘云散,一了百了。它用自己的整个生命与激情谱写了这曲感人肺腑的乐章,诗一般的语言,与激昂的旋律完美地交融在一起,那种和谐与坚定,就像是紧紧团结在一起的中国人民,是勤劳勇敢,是乐观无畏,是坚强伟大,是不可战胜的。
《黄河大合唱》是成功的,因为它表达了人民的心声,他唤醒了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2ba33baa80d049649b6648d7c1c708a1284a0ab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