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双手》教案

2022-08-27 14:47:54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一双手》教案》,欢迎阅读!
教案,双手


一、揭题导入,启发质疑

1师:上一节课我们跟着作者走进林区,走进了张迎善,走进了这双手。通过“握手”和“看手”,这是怎样的一双手呢?让我们今天继续学习《一双手》 2.板书课题:一双手 二、品读感悟,层层深入 师:古人云:“一章三遍读,一句十回吟”只有细细地读,慢慢地品才能发现文字的美。上节课我们共同找出了文中描写张迎善手的句子,谁来分享交流这还是一双怎样的手。 句子1:活像半截老松木!

句子2:整只手呈木色、手的纹路深、粗,染着黑土色。

句子3:掌面像鼓皮一样硬,老茧布满每个角落,手指肥圆。一只手指似三节老干蘑。 句子4:左手大拇指没有指甲、长过指甲的地方、刻着四条形成上下两个“人”字形的黑且深的裂纹,手指各个关节缠着线、线染成了泥色。 句子5:长24厘米,宽10厘米,厚25厘米。

1.形象感知,联系生活,从外观的角度了解这双手。

师:你从刚才那些句子中,体会到张迎善的手是怎样的一双手呢? 1)感知手粗糙

【出示句子:我握的是手吗?活像半截老松木!

①体验老松木:你摸过老松木吗?老松木什么感觉?(粗糙)

②这里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把什么比喻成什么?作者这样比喻就是说明什么?这里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作者感到很惊讶。

③女生们,看看自己的细皮嫩肉的手,再看看这双手,难怪会惊讶道——我握的是手吗?活像半截老松木! 2)感知手有力

【出示句子:我本能地想抽回手回来,可是没能得逞。那只有力的大手,把我的手紧紧地裹住了。 师:刚刚你说了一个字,这个字很形象地把手的有力传神地表达出来,是哪个字(裹)师:对,这就是运用了抓关键词的方法。 3)感知手的黑、粗

过渡:这还是一双怎样的手?

A【出示句子:整只手呈木色,手的纹络深、粗,染着黑土色。 ①师:请注意这句话里面也有一个词非常准确又传神地把纹络的深和粗读出来了,是哪个词(染)

②师:这样传神的一个字,我们读的时候为什么轻易地把它放过呢?该怎么读这句话呢? (指名读)(点评:老师看到的仿佛是一双只是沾着灰土的手;你加重了“染”的读音,老师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双染着黑土色的手.

③师:老师不禁有疑问,张迎善的手为什么呈木色,纹络深、粗,染着黑土色呢?(因为张迎善每天栽很多棵树。 4)感知手坚硬

师:是啊,由于每天辛勤的劳动使得他的手——“掌面像鼓皮一样硬,老茧布满每个角落,手指肥圆。一只手指似三节老干蘑。 【出示句子:掌面像鼓皮一样硬,老茧布满每个角落,手指肥圆。一只手指似三节老干蘑。 ①师:你体会到这是一双什么样的手?


②(这是一双坚硬的手。)师引读:你被这双坚硬的手震撼到了吗?它长什么样?——掌面像鼓皮一样硬,老茧布满每个角落。

③师:谁来说说干蘑是什么样的?(像泥土的颜色,有许多皱纹而且纹路很深。)是光滑的还是粗糙的? 师引读: a.女生们,你仿佛摸到了张迎善这粗糙的手,这双手——手指肥圆,一只手指似三节老干蘑。 b.真叫人心疼啊,真叫人不敢置信啊,同学们,这双又粗又硬的手——掌面像鼓皮一样硬,老茧布满每个角落。手指肥圆,一只手指似三节老干蘑。

④师:对,这几个句子写出了张迎善的手的粗糙,那么作者是从哪几方面来写的?(是从颜色、掌面、纹络、手指这几方面来写的。

⑤师:作者又是通过哪些感官知道这些特点的呢?(通过摸,通过看知道的。

⑥师:对,我们今后描写事物的时候,就要像作者学习利用自己的多种感官了解事物的特点,才能把事物介绍具体。 ⑦师:作者就是利用看和摸,发现了张迎善手上布满(老茧)什么是老茧?见过谁长老茧?(生答)

师:是啊,干的都是重活、粗活,而张迎善的手不仅磨出了老茧,而且布满每个角落,真双手果不其然地——(又粗糙又硬)

师:很好,我们通过联系我们的生活实际又知道了张迎善的手不仅很粗糙 而且还很坚硬。这还是一双怎样的手呢? 5)感知受伤的手

【出示句子:左手大拇指没有指甲,长过指甲的地方,刻着四条形成上下两个“人”字形的黑且深得裂纹。 ①师:没有指甲的手是什么样的手?(受伤的手)严重吗?哪个字传神地表现出了?(刻) ②同学们,俗话说:“十指连心”啊,作者不禁感慨道——这双手亏得是肉长的,若是铁铸造的,怕也是磨光、磨透了。

这手真的是比铁还硬吗?那是什么比铁还硬?(坚强的意志) 6)感知手的大

①师:张迎善的手还是一双怎样的手?(生答) (出示句子)长24厘米,宽10厘米,厚25厘米。 (师出示一只长24厘米,宽10厘米的大手。 ②谁来和张迎善比一比?(学生进行比较)

③张迎善的手大吗?多大?——长(24)厘米,宽(10)厘米,厚(2.5)厘米,难怪会被称为——天下第一号大手。

是啊,同学们,真是一双宽大的手啊,它的长——长(24)厘米,宽(10)厘米,厚(2.5厘米,真是名副其实的(天下第一号大手) 7)对比感知

师:刚才我们和作者一起“握手”“看手”同学们觉得这是一双粗糙的手,布满老茧的手,一双受伤的手。老师为张迎善的手建立一个手的档案。(出示档案)

①师:看看这双手,再对比自己的手,此时此刻你有什么问题呢你有什么疑惑呢?(生思考) 预设:

生:我的手也像张迎善这样插进土里种树的话,会不会生满茧?

师:其实每一个读到这篇文章的人,都情不自禁地拿出自己的手和他的手进行对比。内心肯定会发出这样的疑问,请同学们找到有关的段落。(第11自然段) ②师:也就是说在张迎善和作者的交谈中,他已经说出来了。让我们再来听听张迎善的声音,


看看作者的感想,再回过头看看手的档案。(师播放录音) 8)想象感知

师:我看到你们若有所思的样子,能告诉老师,现在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吗? 预设1

:我仿佛看到了一座山。

师:这一座座的山正是因为他的(手),同学们,半截老松木啊,你见过这样的手吗?一天手会变成老松木吗?(不会。 师:让我们展开想象这老松木般的手是怎样一天天变化而来的,想到树林的时候你是否想到这双手它是怎么变化的?第一天,第二天,第三天,想象一下,你看到了什么?谁来说说。 预设2

生:我仿佛看到了张迎善很辛苦地在种树。

师:关注这双手,手是怎样的?第一个星期(红了)第二个星期呢(出现裂痕),第三个星期呢(出老茧),第四个星期呢?(慢慢地变成了这样) 师:就应该这样学语文同学们一开始只关注了这满山遍野青葱的树,没有想到是这一双手,树在长高,树在变多,环境在变化而我们的这一双手却在一天天地也在变。山在变,手在变,对比读,你会对这双手理解得更深。

引读:同学们,这双手栽的树,使小兴安岭上的西北岔河水,由浑变清。是因为——他的手一天得往土里插三四千次!

是的,这双手一天得往土里插三四千次,所以我们才能看到——这双手栽的树,使小兴安岭上的西北岔河水,由浑变清。

师:同学们,每个人都有一双手,即使不能用白皙来形容它,它毕竟是肉色的,但这双手是木色的,刚才这一对比读,看到手的哪些变化呢?像刚才那种方法,第一个星期手是什么颜色(有点变红了)红颜色的,红彤彤的,注意颜色。第二个星期这手是什么颜色呢(流出血的颜色、黑土色。

师:难怪作者会这样想——即使是认真洗过的,但仍是黑土色。

小结:很多时候读文章要联系上下文,要学会对比读,要学会想象读,只有这样的读,你的读才是会让我们有所思考,这次我来请一个同学读,谁愿意把你的想象与思考融入声音。(生合作读)

师:你看到什么(看到了张迎善的手非常硬. 师:再读一遍,谁来?(生再读)

师:你看到张迎善的手在干什么?(我看到张迎善的手在植树) 生:张迎善的手要去拣土里的草根根,石块块。 师:你似乎看到了他的手在检草根根,石块块。在拣的过程中,会怎么样呢(在拣的过程中,手不停地摩擦;还可能流血,草中有刺;石头可能有点尖,可能碰到了手;冬天的时候,他在检草根根,石块块的时候,冻伤了;春天可能会下雨,他会冒着雨,被雨淋湿会很脏, 师:带着想象读,这才是真正的读书。只要你有思考,你有想象就读。请你和同桌分角色朗读。(生读)

2.引入计算,关注数字,从价值的角度佩服这双手。 1)计算启情。

不如让我们一起来为张迎善算一算,栽一棵树手往土里插――就算三次吧,一天栽一千棵,这双手往土里插多少次?十天这双手往土里插多少次?二十天呢?张迎善一共栽了多少棵树?这双手又往土里插了多少次呀?(780000次) 2)圈数促情

课文中还有哪些数字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把它圈出来,大声地说一说。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2b9f432f5627a5e9856a561252d380eb629423b2.html

相关推荐